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问对教育:朱永新:看一个学校的灵魂,就看它的“文化”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6-03-09 10:12:09

      如今,很多学校都在打造学校文化,但坦率地讲,真正有文化精神的学校并不多。

      当前,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

      其一是物表化,很多学校建得富丽堂皇,但只是一些建筑、图案,并没有真正成为师生生活和记忆的组成部分,没有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

      其二是文本化,各种学校都建立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制度只停留在文本层面,没有真正地成为规范学校成员行为的动力。 

      其三是标语化,许多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写满了各种标语口号。但这些标语只是挂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甚至行动方向与标语内涵南辕北辙。

      学校教育缺乏文化,会把孩子带到一个抽象、片面的地带,文化的缺失带来精神的浮躁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有知识没灵魂、有记忆没有根底的“怪物”。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校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传奇的聚合体,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物质载体之中。 

      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

      有文化自觉的学校,会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该秉承什么,用什么样的理念影响师生生活,因而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在学校中得到舒展、成长的文化,让普通人的潜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不好的学校文化,则存在于缺乏文化自觉的学校之中,可能会压抑个体生命,使学校整体处于平庸的文化氛围中。

      我们应该怎样去建设好的学校文化呢?学校文化建设最关键的东西在于使命、愿景、价值观。

      使命是学校的责任,即学校为什么而存在;愿景是学校的蓝图,即学校未来的目标和样子;价值观则是学校对于好坏、善恶、美丑、成败、是非的基本信仰和评价标准,即哪些东西要坚守,有些高压线绝对不能碰,教育应该有所取舍。

      总的来说,使命、愿景、价值观决定了学校文化的根本。

      校风、校训,可以称为学校文化的精神之窗,这是学校使命、愿景、价值观诗意化的表达。校风是历史积淀下的现实状态,校训是一种理想。

      好的校风、校训,不仅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还能反映出学校的价值追求,是我们打开一所学校历史文化之门的钥匙,是我们眺望一所学校精神家园的窗户。

      制度是学校的文化契约,是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遵守的契约。制度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制度是文化的体现者和守护者,这样文化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弘扬,制度的存续和影响同样会受到文化整体性的保护和滋养。

      文化更多的是通过人来呈现,走进一所学校,学生和教师所展现出来的气质就代表了学校的文化。师生的道德水准、课堂的氛围、师生的阅读生活以及师生的行为方式,都可以展现出学校气质。另外,学校的仪式、节日和庆典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活标本,是学生生命中最值得关注的重要时刻。

      再说学校建筑,建筑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建筑不仅仅是学校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建筑本身应该有文化气息,还要有鲜明的个性。真正美好的教育场所,是师生亲自创造的空间。走进学校,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度,文化的厚度,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 

      好的教育是特色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他自己,都有个性。真正的学校要有自己的愿景,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建筑观和学校课程。我们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标注化的,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都用相同的考评体系来评价学校,也就造成了“千校一面”的现象。 

      学校应该是一个历史博物馆,一个珍品收藏所,一个美好事物的集散地,一个传奇故事曾经发生过的地方。民族文化的精华,当地文化的精髓,本校历史的叙事,脚下这片大地的特色,都应该能在学校体现出来。

 (本文转自“问对教育”微信公众号)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