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追随儿童的教学视野

作者:  发表时间:2014-12-30 16:18:30

      “倡导儿童阅读,促进母语教育,营造精神家园”是亲近母语的研究宗旨,意在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接受母语教育,不断寻找自我、确立自我、丰富自我,从而帮助儿童走上幸福清明的人生之路。在“亲近母语”课题组的引领下,为了让孩子拥有幸福的阅读生活,我们学校成立了“儿童阅读”课题组,努力让阅读亲近儿童,让儿童在书香熏染中享受幸福完整的童年。

     文本案例:以亲近母语《全阅读》二下第七单元中的一首儿童散文诗为例。全诗借小孩子喜欢穿爸爸的大皮靴,展现了孩子奇妙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长大,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这一部分:

     我多想有一双真正的大皮靴!
     嘿,嘎吱、嘎吱的——
     踩在荒原的白雪上,
     踩在临终小屋的木头地板上,
     才在花的草原上……

     课堂呈现:笔者听了学校三位老师执教,老师们在教学时都能以这一部分为教学重点,或拓展思维,或进行语言训练。但三位老师在提问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且学生思维及言语表达效果也相差甚远:

     教师甲:大皮靴踩在什么地方还会嘎吱嘎吱的响?
     学生:踩在雪地里
     学生:踩在木板上
     学生:踩在地上、山上
     教师乙:这段话末尾有个省略号,小朋友们觉得大皮靴还可以踩在哪里呢?
     学生:踩在草地上
     学生:踩在鲜花上
     学生:踩在马路上
     教师丙:如果你也有一双走起来嘎吱嘎吱的大皮靴,你想穿着它上哪儿去?
     学生:踩在南极的厚厚的冰雪上
     学生:踩在落满了梧桐叶的马路上
     学生:踩在奶奶种满了菜的园子里
     学生:踩在铺满金色的沙漠里
     学生:踩在白白的软绵绵的云朵里

     视野剖析:语文课的下课铃敲响时,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我的这节语文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的成功吗?有哪些环节处理的很好,还有哪些环节没有把握好?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什么?从教学细节来看,以上三位教师不同的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人不同的教学主张和教学视野:

教师甲——有自己的教学

     “踩在什么地方还会嘎吱嘎吱的响?”问题关键词是“嘎吱嘎吱的响”,看似从儿童感兴趣的声音出发,企图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回答,实则固定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只停留在生活所经历过的场面之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被隔离在老师想要的答案之外。表面上教学过程顺畅了,实际是全班学生被捆绑着起步向前。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和谐的声音,只管预设,热衷“教过”,漠视“教会”。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语文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生命发展。

教师乙——有教材的教学

     教师抓住省略号做文章,说明还是关注教材的。但是过分关注教材,会让课堂陷入“内容分析”的泥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提出语文教学要由“教课文”,转向“教阅读”、“教语文”。教语文,应该秉着对儿童负责的态度,挖掘教材中“真的”知识、思想与情感,引领儿童逐步认识教材本真的面目,在于教材的对话中,汲取语文的营养,形成鉴赏的能力。儿童不喜欢程式化的学习方式,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在儿童感到自由的情境中进行,在游戏中享受自由积极的精神体验。所以,教学一定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合一的情景,是儿童主动建构和悦纳。

教师丙——有儿童的教学

     教师丙的提问方式与前两位的不太一样。教师丙的提问更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假设、选择的角度没有受到限制,因此他们的思维空前活跃。学生的自由思想与自由精神不被剥夺,自然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自由的语文教学才是有儿童的教学,它需要教师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与课堂时空,使儿童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自由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状态。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给儿童自由阅读、思维和创造以充足的时间,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门,发展学生的心智。当学生说道“踩在种满菜的园子里”时,个别学生赶忙提醒“会把菜踩坏!”教师的引导并没有被学生干扰:“踩在菜园子里感觉这么好,奶奶一定不会责怪你的!”在假设的时空里就允许孩子们放纵一回吧,毕竟,他们是儿童! 

     小学语文的施教对象是儿童,施教内容是儿童的语文,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儿童的情怀”,清楚儿童语文学习的真正需求,能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凭借儿童热爱的语言文字,帮助儿童获得自身成长所必须的语文营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看到儿童眼中的世界,才能走进儿童心中的世界。

陈霞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