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蒲公英教育智库:常丽华:课堂上,优秀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6-03-21 13:43:14

      今天,王云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苹果树上的外婆》的第一次讨论。

      前期,孩子们自己读完了这本书,并细读了前两章。王云老师布置的作业是:1.用50个字到100个字分别概括前两章的内容。2.写出三个你初读不明白,但再读又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同时把自己的找到的答案写下来。3、写出至少两个你怎么读也不明白的问题。

      课堂,就从孩子们的问题开始。

(一)为什么要提问题

      王云老师出示了孩子们提出的10个问题,请孩子们读读后想一想:这些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1、安迪为什么需要一个外婆?

2、安迪的外婆是真的还是假的?

3、作者为什么让外婆会出现在苹果树上?

4、安迪的外婆为什么那么好玩?

5、为什么外婆要带安迪去游乐场?

6、安迪喜欢去游乐场吗?

7、为什么安迪不让妈妈给他织帽子?

8、安迪看到钢琴上外婆的画像时,为什么感觉,外婆看到他被听写折磨很开心?

9、安迪喜欢吃麦饼吗?

10、为什么克里斯特尔爱骑马?

      针对这十个问题,孩子们开始谈自己的理解。

      一凡:我能解答第一个问题,安迪没有外婆,很孤单,就很想要一个。

      佳音:我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外婆是假的。

      崇天:我能回答第三个问题,是因为安迪很想念外婆。

      炎桐:我能解答第五个,因为安迪看到同学去游乐场,自己也很想去。

      昊博:我补充炎桐的发言,也就是第六个问题,安迪想去游乐场,主要是受了同学的诱惑,因为大家都去,安迪也就很想去。

      ……

      王云老师说:“你看,有一些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而有些问题需要动脑筋才行。大家想想看,老师为什么要大家提问题呢?比如有一个小蚂蚁提了第九个问题:安迪喜欢吃麦饼吗?然后就在后面回答:安迪喜欢吃麦饼。提这样问题的小蚂蚁们,心里肯定这么想:老师不是让我提问题并解答吗?那我就随便写一个吧,答案也很好写。”说到这里,孩子们都笑了。

      王云老师继续说:“提问题,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要通过提问题让自己更聪明,对故事更加了解。”

      王云师出示了一张PPT,并和孩子们讨论提问题的意义。 

(二)什么是有意思的问题

      我发现,有些孩子频频点头——课堂上老师教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接下来,老师就带着孩子们辨析,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思的问题。

      为了辨析问题,王老师先引导孩子们从故事的主角思考:比如关于外婆的问题,为什么需要一个外婆而不是奶奶呢?比如关于安迪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安迪这个小男孩呢?为什么不写袁崇天呢?还有一个道具,就是苹果树,为什么要把外婆放到苹果树上而不是梨树呢?

      子涵头口而出:“对啊,为什么外婆不是待在家里,而一定要待在苹果树上呢?”显然,这是一个善于倾听和对话的孩子。

      老师这样梳理的巧妙之处,就把前面几个问题串了起来,也就很自然地回到第一个问题:安迪为什么需要一个外婆?

      先读一读故事中的第一自然段,孩子们说,安迪看到别的外婆带同学去玩,就很想要一个这样的外婆。由此,孩子们得出的结论是:安迪很孤单,缺少快乐。

      ——但是,安迪有自己解决的途径。老师接下来请一个孩子读安迪坐在苹果树的一长段文字。佳音起来读,很明显,有些句子读的很磕绊。还是平时的阅读量不够,不认识的字就妨碍了她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因为她的精力聚焦于生字上了。佳音是非常优秀的孩子,还不能做到无理解障碍的阅读。阅读,阅读,阅读,这个不二法则,是孩子一切思考力的起点。

     接下来讨论第三个问题:外婆为什么一定要出现在苹果树上?孩子们有不同的回答,王老师启发孩子们:你孤单的时候,会想象一个人或者物,和他说话吗?

      很多孩子笑了,才不呢,都是假的。

      有些孩子不说话,在想。

      什么时候,孩子的世界被现实充得满满的了呢?小时候,我们会和洋娃娃,甚至一个木头人说话。用蒋勋的话说,所有的情绪都因此有了一个出口。希望这个故事,让孩子重新拥有想象力。

      王老师继续启发孩子,你看,这个苹果树,是不是安迪的一个王国呢?佳慧一下子笑了,她说:“对啊,苹果树是安迪的王国,他只有在最孤独的时候,才会幻想一个伙伴,并邀请这个伙伴来到他的王国。而安迪在学校里已经有伙伴了,就不需要幻想了。”

      多么精彩的对答!有这样体验的孩子,才会有这样的思考力。

      子涵接着站起来,用故事中的好几件事,证明了外婆是安迪想象出来的。

      目前,佳慧和子涵,是班里最会倾听与表达的孩子——这样的能力,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功劳。作为父母,经常和孩子讨论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亲子之间要像朋友那样平等对话——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他的倾听与表达能力会比其他同学更强。这是良性循环。

      这时候,王老师引导孩子们再回到前面的三个问题上,发现有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要细读故事才能真正理解。而第四个问题,是前面都不能回答的:安迪的外婆为什么那么好玩?

      因为孩子们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自然就成为这节课的一个焦点。在这里,老师要训练的,是孩子文本细读的能力,是能看到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意义的能力——这种理解力,是我们希望孩子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从安迪和家人的相处,到安迪幻想和外婆吃苹果的一段,孩子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倾听与表达状态。

      这苹果很酸吗?”她问。

      “很酸!吃没熟的苹果会肚子疼的。”安迪冷静地说。

      “那么我来一个。”外婆不假思索地从树杈上揪下一个草绿色的苹果,咔嚓咔嚓地吃了起来。她感叹道:“酸使人快乐!”又说,“你不想也来一个吗?如果他们责怪你的话,你就理直气壮地说:‘是我外婆让我吃的。’”

      读完这段话,子涵还是脱口而出:“奇怪了,安迪不喜欢吃青苹果,为什么要想象和外婆吃苹果呢?”

      这时候,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是需要沉寂的。很多问题就是需要让孩子一下子发傻,这时候才是思考发生的时候。王云老师因此追问到:“对啊,那么你们想一想,吃酸苹果会拉肚子,这句话更像是谁说的。”

      这一点,孩子们一下子从发傻的状态中醒过来:“哦,是妈妈说的!安迪不喜欢吃青苹果,不是因为他自己不喜欢吃,而是因为妈妈说苹果很酸!”

      我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表情。此刻,很多孩子是木然的,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这样深入思考的习惯——不回到文本本身,是没有办法有发现的快乐的。而佳慧的脸上,则是惊喜——她说,我知道了,安迪通过外婆,要尝试妈妈不让他做的事情!

      “所以,这个外婆有什么特点呢?”

      王云老师继续带着孩子们讨论。我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情,佳慧此刻的脸上,是发现的快乐。有些孩子,明显缺少这种快乐——思考的快乐,豁然开朗的快乐,是孩子的日常生活。

      最终,几个孩子都能发现,外婆的行为,就是安迪内心的愿望。

      就这样,顺着这个线索,再找到安迪和外婆过马路的段落,仍旧是子涵一语道破天机:嗨,平时都是大人管着我们,这下,我们也要管管大人啊!

      到这里,外婆的秘密就这样一层层被揭晓了。王云老师也提醒孩子们把这些理解都记到书上,告诉孩子们批注的意义。

      至此,回到孩子们的十个问题中,前面四个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和后面几个几乎不用思索就能回答的几个问题形成对比,孩子们开始理解,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趣的问题。

      但这不是这一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提出有趣的、值得讨论的问题能力,要贯穿整本书的讨论。

      第八个问题也很有意思,可惜到了下课的时间,就来不及讨论了。

(三)建议

      子涵和佳慧的表现,大家一下子能看得很清楚。在这样开放和对话的课堂上,这俩孩子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明天要继续讨论第三章和第四章,有两项能力需要继续训练:

      一是文本细读的能力。一本需要我们共读的书上,需要留下痕迹。孩子们要养成边读边批注的习惯。或者问题,或者思考。

      二是提出有讨论价值问题的能力。家长如果有心,不妨也读一读这两章,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叫共同生活?拥有共同的物质空间,不是共同生活。有共同的话题讨论,在讨论中有形成家庭的价值观,才是共同生活的一部分。

      三是朗读能力还不到的,请家长和孩子练习共同朗读故事——不要当成作业,而是你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这样,书香才会浸染开来。阅读,才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期待明天的课堂。

 (本文转自“蒲公英教育智库”官网)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