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追思周有光先生|文化传承要有世界眼光

作者:  发表时间:2017-01-17 09:05:18

  2017年1月14日,这个刚刚在前一天过完112岁生日的世纪老人,圆满走完了他的一生。上帝没有忘记他,世人更不会忘记他。2007年,亲近母语策划出版国内第一套小学吟诵教材《我爱吟诵》,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和吟诵专家徐健顺老师拜访周有光先生。已过百岁的周先生思维清晰,说传承中国文化,首先要有世界性的眼光和视野。

▲周有光先生

  亲近母语发源自扬州,而周有光的夫人,著名的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允和女士的母亲便是扬州人。作为有幸亲自拜访周有光先生的扬州人,徐老师接受了扬州记者的采访。徐老师告诉记者,当时亲近母语正在策划国内第一套小学吟诵教材《我爱吟诵》,希望可以邀请周有光先生担任图书的顾问。

▲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拜访中华吟诵学会首席专家周有光先生

  周有光先生的家在语文出版社附近,周有光先生当时就坐在书房里,墙上挂着张允和女士80多岁时的照片,书房里有一个书橱,里面满满当当都是书籍,书卷气溢满了整个屋子。

  徐老师回忆说,周有光先生了解了来意后,非常高兴,说这是让今天的孩子了解吟诵这一中国传统读书法的好事。同时,周先生也说,做中国文化,要有世界视野。这句话,当时并没有引起深思,后来想起来,这其实代表着周有光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理解。研究推广中国文化,不可能是孤立在世界文化之外的,只有将中国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之中,才能推动中国文化在当下更好的发展。

▲周有光先生2013年108岁时写下: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

  徐冬梅老师回忆说,后来读到周有光先生的《朝闻道集》及《百岁新稿》,又看到了中国大陆“儿童读经”之风日盛,才考虑开始进行亲近母语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立下“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宗旨,提出“构建以儿童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坚持儿童性、当代性、世界性,以公民的人格养成、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如今想来,十年前的那次拜访对徐老师个人,对“亲近母语”的教育探索都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常州吟诵的代表,周有光先生曾在《语文闲谈》里解读吟诵艺术,他说中国的诗词一向是“吟诵”的,不是“朗诵”的。《红楼梦》(电视剧)中的贾宝玉,隔墙“朗读”诗句给妙玉听,这不符合“红楼梦时代”的习惯。只有“吟诵”可以把诗声和诗情送到在一定距离以外的栊翠庵里去。 吟诵是中国的一种古老艺术。它是介于朗读和歌唱之间的一种诵读方式。吟诵不同于朗读:朗读只能表达语言,吟诵还要表达情调。吟诵又不同于歌唱:歌唱重视遵守曲调,吟诵可以在各地不同的基本曲调之中随意变化。

▲周有光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年11月版

  基于吟诵可以“随意创造”的特点,以先生为顾问的《我爱吟诵》第三版广泛收录了老先生、学者、教师和中小学生的吟诵,除了普通话的吟诵,还收录了各地传统方言的吟诵。经过多年的教育推广和实践,吟诵已进入了国内众多中小学的课堂,想来是可以告慰先生的了。

▲2010年,亲近母语邀请了著名学者周有光先生和叶嘉莹先生做顾问,徐健顺、陈琴老师为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套儿童吟诵教材《我爱吟诵》。

  最后仅以周有光先生吟诵的《月下独酌》来追思这位延续了民国精神,“从世界看中国的”中国知识分子。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