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徐萍:捕拾童年的诗意,绽放思维的火花——初探小学语文低年级的儿童诗教学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8-17 10:13:20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从而激发孩子们充分的想象力,最终达到孩子们的自己创作的升华。本文笔者旨在通过诵读、想象、创作三个方面初探小学低年级儿童诗的教学。

【关键词】 儿童诗  诵读  想象 创作

      每一个孩子,天然地就是一首诗。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在他们的眼里,大树是年长的爷爷,月亮是美丽的姐姐,他们会同情整天呆在天上的太阳,会担心小鱼夜里睡在哪里。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1~2年级)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作为长期执教于低段语文的老师,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对儿童诗教学的初探,来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多地享受到儿童诗中的趣味与快乐。

一、 诵读——轻叩儿童诗的大门。

      “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日有所诵》薛瑞萍

      被诗歌滋养过的心灵,是温暖的,是柔软的,敏感的,细腻的,恰好是人不可缺少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有一颗善良的、明亮的、温暖的、诗意的心。所以,儿童诗的一切都从诵读开始。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儿童诗更是如此。反复诵读能让儿童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并能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体验。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1. 诵读——品味音乐性的语言  

      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166~167页中《四季的脚步》,这是一首歌颂四季的儿童诗,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极适合儿童诵读的诗作。诗分四节,分别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来临时的变化,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四季气候的特征,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中“丁冬、知了、刷刷、呼呼”等几个拟声词的运用,叠词“悄悄”的反复使用,以及每节末尾的押韵,使整首诗处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之中,诗的语言也具有了音乐美。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中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 诵读——欣赏生动的意象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把握对象、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孩子们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46~47页中《听听,秋的声音》为例,对儿童而言,“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体化为“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代表秋天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就使抽象之物具体化了,从而吸引儿童往下读。当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时,儿童诗歌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读者。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几个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流露出孩子们对秋的季节的独特感触。诗中通过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意象,化无形为有形,通过浅白的文字,像图书一样描绘出来,使本来抽象的“意”变成了具体的“象”。由此可见,一首好的儿童诗,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意象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使儿童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 

3. 诵读——感受纯真的情感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观,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23~25页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儿童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孩子们对雷锋叔叔的深切热爱。在孩子眼里,雷锋叔叔是爱心的源泉,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不禁为诗中流露出的朴素而亲切的情感所打动,爱心就像泉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惬意,愉悦,幸福……儿童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爱的情感氛围之中。儿童诗因为有了情感,自然也就有了生命。由此可见,“情”是诗的根本,儿童诗必须缘情而发。 

二、 想象——摄取儿童诗的火花。

      儿童诗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所写的表现儿童的视野和心灵世界的诗歌,它所包含的儿童情感,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它新颖巧妙的构思,天真而精粹的语言更能提高他们驾驭和鉴赏语言的能力;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更能感动儿童。尤其是它那丰富的想象,说出了一般儿童想说而说不出的心灵情感。

1.想象——用天马行空来创造

      在很多的儿童诗中,都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

《冬天并不冷》

你看  你看  

冬天并不冷   

月亮没有戴风雪帽  

太阳还露着小虎牙

花坛里的小石头     

枕着阳光    

呼噜呼噜睡着了

      在诗人的笔下,寒冷的冬天并不冷,因为月亮没有戴上风雪帽,因为太阳还露着小老虎牙,以为小石头枕着阳光睡着了,多么天马行空的想象啊!根据这个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拓展延伸,说说冬天的天气为什么这么冷呢?有的孩子说,因为冬爷爷喜欢剪雪花,有的说是因为地球进了冰箱里了,多么可爱,多有童诗的色彩。在童诗写作中便要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好在儿童思维本身便是一种近似于原始思维的游戏思维,儿童往往漠视世界本身的秩序,喜欢把万物当作积木似的单凭自己内心拟定的规则去重组和建构,因此往往颇具创造性。

    2.想象——借步步为营来推演

    (1)直接联想:由某一事物的具体特征迅速联想到另一相似事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比喻。

    《蘑菇》蘑菇是一座寂寞的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雨过天晴,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在这首小诗中把蘑菇想象成了亭子。其实我们还可以想象成伞,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又比如,我们说到太阳,太阳为什么这么红呢?是因为太热了?还是因为脸红了害羞呢?

  (2)层层联想:在直接联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想下去。要写好儿童诗必须学会层层联想,联想的层次越深,儿童诗的意境就越好。

看到螃蟹,我们想到了(横着走),就又想到了(横行霸道)。

类似的联想还有:

原 物

第一层联想

第二层联想

兔子

眼睛红

爱哭

太阳

很红

爱生气

雪花

六角形

小姑娘扎六个辫子

草莓

小黑点

忘记化妆了

3.想象——抓妙趣横生做训练  

      在不断的诵读儿童诗,不断积累后,可以设计一些童诗训练题,这些童诗训练题会像谜一般地吸引着儿童去尝试解答,同时也培养了儿童进行童诗的思维方式。例如以下童诗训练题:

A《棉衣》冬爷爷的棉衣/一定破了个洞/否则/那棉絮             。 

B《高粱》高粱啊高粱,天还没黑,                   ? 

C 《小河》哗哗哗,哗哗哗,小河,你为什么笑得那么甜?是不是

                 还是                        ? 

D 《菠萝》菠萝啊菠萝,没有敌人,你干吗         ,是怕              ? 

      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可爱的,有趣的,天真的,真实的。有时候我就想,孩子们的诗是一朵很朴素的小花,我们却可以从小花当中找到这座花园。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想象力是人的特质,唯有人有想象力。儿童写的诗是心灵的天籁,是最自然的,最本真的感情抒发。

三、 创作——架起儿童诗的启航

      当儿童对儿童诗这种体裁和童诗的思维方式都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头脑中储备了大量新奇的童诗表现的时候,我们就要积极地为儿童诗的创设条件,激活这种表现,使它们相互撞击而重构新形象新思路,让儿童尝试写出完整的属于儿童自己的儿童诗。

1.模仿——为创作奠定基础。

      在我们学了日有所诵中的《过河谣》后,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些小动物,来写写不同动物过河时的样子,孩子们的创作也很有趣。如:

小熊过河,撑竹排。小蛇过河,水中舞。

鱼儿过河,扭身子。蝌蚪过河,成群游。

——“小精灵”丁子洋

      学了《走路》这首儿歌后,我就让孩子们根据小动物们走路时的不同特点来写一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走路》,孩子们的创作如下:

兔子走路蹦蹦跳,乌龟走路慢慢爬,小猫走着模特步,大象走路地动山摇。

小鸟走路展翅飞,骆驼走路背山峰,蜘蛛走路结着网,鼹鼠走路钻地洞。

——“小精灵”楼普逸

      后来,慢慢地我们学了不少像课文《比尾巴》这样一问一答的问答歌后,我们班的孩子也来创编了属于自己的问答歌:

谁在水里穿裙子?谁在身上带扇子?谁在树上吹哨子?谁在屋檐造房子?

金鱼水里穿裙子,孔雀身上带扇子,知了树上吹哨子,燕子屋檐造房子。 

——“小精灵”杜子简

谁的花儿红?谁的花儿白?谁的花儿黄?谁的花儿能在空中飞?

桃树花儿红,梨树花儿白,油菜花儿黄,夜里烟花能在空中飞。

——“小精灵” 叶志鹏

谁长黑眼圈,身子胖又圆?谁的胡子跷,老鼠见了跑?

熊猫黑眼圈,身子胖又圆。小猫胡子跷,老鼠见了跑。

——“小精灵”封硕

      让我特别惊喜的是有一次,在我们学习了儿歌《鼠年致老鼠》后,有些孩子就主动和我来提议:“徐老师,鼠年致老鼠,那今年是虎年,我们可以来编一首《虎年致老虎》吗?这一提议,让我在惊喜之余,还带着满满的感动。因为,孩子们已经从“老师布置要写”,变成“我想写”了,这个过程让我倍添动力。

2.方法——为创作找寻出路。

      在学生拥有一定模仿的创作基础后,我们会找寻一些小诗,教给学生一些写儿童诗的方法。如:

A.寻因法:就是给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寻找一个原因,由于儿童的想象幼稚天真,而使得理由并不十分符合常理,但这样的创作往往富有童趣,用这种方法创作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像。这种创作方法常以疑问的形式如“为什么……、是不是……、是……还是……”等来表达。例如:

《小草》  小草是千万条透明的带子/在绿色的颜料桶中/泡了整整一个冬天/又被顽皮的春娃娃撒满大地

    全诗不到50个字,却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特点。绿草难道原来是透明的带子?难道在绿色的颜料桶里泡了一个冬天?难道是春娃娃撒上去的?作者寻找的原因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我们却很喜欢这个答案,天真幼稚的想法构成了这首精彩的儿童诗。

B.夸张法:儿童诗要写出童趣,要写出天真,可以写得有点傻乎乎,夸张一点,含糊一点,儿童诗才会更可爱。例如:

《腰带》咦/是哪个调皮的小鬼/给大山系上腰带?/噢/原来是一条小山路

    给大山系腰带,恐怕这腰带是世界上最长,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够傻够夸张了吧!

C.拟人法:把事物比拟成人,做人的事情,显得活泼可爱、生动有趣。这个事物的范围极为广泛,上天入地,大到宇宙,小到蚁蝼,都可入诗,在儿童的眼里都可以成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事物。例如下列句子:

  A.春风叫花儿张开嘴来唱歌。

  B.太阳睡觉以后,灯就起床了。

  C.月亮害羞地跑到云里躲起来了。

  D.露珠儿看见太阳出来就高兴得笑了。

      又如《汽水》这首诗:跟你握握手/你就冒气/请你脱脱帽/你就生气/干干脆脆/一口把你喝下去/看你还/神不神气

      小作者在这首童诗中,把汽水当作一个易怒的人物来写,语言极为活泼,充满了童心童趣。

D.用假设法创作儿童诗

      假设法就是使用“假如”、“如果”等假设性的语句抒发自己的希望和想象。运用这种方法,给了儿童一个表达内心美丽愿望的绝好机会。例如:

  《如果我变了风》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替妈妈/把脸上的汗珠/一颗一颗吹干

    《如果》如果我是老师/我要常常上体育课/免得学生失望//如果我是爸爸/我一定要戒酒/免得妈妈常常伤心流泪//如果我是上帝/我要使人类只会笑不会哭/因为/每一个人笑起来都很可爱

   在“如果”二字的帮助下,儿童打开了心扉,把内心最美好的愿望都展现出来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因为每一个人笑起来都很可爱”,真是儿童才想得出来的绝妙的理由。

3.班刊——为创作搭建舞台。

      两年来,我们成功地创编了40期属于我们班孩子的《“蓝精灵”诗社》。每当孩子们创作完一次小诗,我们就进行评比,选取前十名,评为我们的“十佳小诗人”。每完成一次创作后,总有很多孩子向我催着嚷着,让我早点批改他们的小诗。每当孩子们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蓝精灵”诗社》后,都会很激动地和同桌讨论,交流,当然还急着寻找里面是否有自己的“大作”,拿回家以后,还不忘向爸爸妈妈炫耀一番!在此过程中,我尽量让每个孩子的大作都有上报的机会,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做法,激发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和创作积极性!

(以下是我们《“蓝精灵”诗社》的班刊)

      法国哲学家巴什拉尔写道:“童年持续于人的一生。童年的回归使成年生活的广阔区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有时,在我们心中,会出现一个孩子,在我们的睡眠中守夜。必须和我们曾经是的那个孩子共同生活,从这种生活中人们得到一种对根的意识,人的本体存在的这整棵树因此而枝繁叶茂。诗人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在心中发现这生机蓬勃的童年,这青春常在的持续而静止不动的童年。”确实,童年贯穿了人的一生,这使成年人永葆一颗童心成为了可能,而使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指导下的儿童诗写作成为了一种追忆和发现的最佳方式。

      触摸儿童诗,容易让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可以让快乐不时地涌上心头。让儿童诗走进语文课堂,走进生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童年,让孩子的童年在诗意中徜徉。

参考文献:  

  [1]夏登高.试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赏析.小学语文教学,2006,(4).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小芳.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7,(1).  
  [4]陈晖.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7,(7). 

                       (徐萍,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教师)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