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第六届论坛大家谈】烟花四月上常州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29 10:18:37

安之若素:

常州行2010年4月23-25日

行程

星期五

        早上:7点25分坐车,中午11点半到达常州

        下午:郭初阳现代诗的示范课—顾城《远和近》,现代诗的讲述

        窦桂梅朗读示范课—萧红《祖父的园子》,朗读,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

        晚上:余耀
        关于原创绘本(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听到,票子抢光了)

星期六

        上午:陈琴故事吟咏示范课—《春晓》《静夜思》

        陈建顺
        吟咏示范

        徐冬梅主持的沙龙座谈

        下午:浙江临平小学蒋军晶的动物文学示范课—西顿动物记,梅子涵点评

        福州梁琳老师示范课图画书《西雅图酋长的宣言》

        余耀点评,周其星点评,梅子涵总评

        晚上:常州怀德苑小学
        我们班的阅读

        (票子被抢光,听的老师说很精彩,我们只能带着遗憾寄希望于明年)

星期天

        上午:保冬妮对自己工作室如何进行原创绘本创作做了介绍

        朱自强通过大量信息对原创绘本的发展做了简介,并举《第一次帮妈妈买东西》的例子,介绍了绘本的文学意义

        岳乃红关于阅读具体操作方法,具体而微

        下午:薛瑞萍
        我们班的阅读
        (由于星期一要上课,只能下午赶回去,错失) 

主持人印象

        1、周其星:风尘仆仆地赶来,进入会场坐定,就看到他穿着随意的服装站在了台上。还没开始先有了一个小插曲。上午徐冬梅在点评时,说成都人好吃懒做,中午,成都代表义愤填膺地表示质责。徐老师上台解释:去欧洲时,看到欧洲人随意而悠闲的生活状态,很羡慕,所以好吃懒做是一个褒义词,其次,这个词的出处是梅子涵老师。梅老师也站起来道歉:一个人能就一个词而愤怒,是难能可贵的热血精神。对于这样热血的人,梅老师说,我是你的粉丝,请你和我合张影。

        这时周其星说,上午我们聆听了一群浪漫的女人,下午我们要听浪漫的男人给我们讲诗。此刻,外面的世界是坚硬的,而我们这个会场是柔软,温暖的。愿我们的柔软能为坚硬世界打开一扇窗。

        这一开场白使我感到温暖。会场中弥漫着笑声和感动,大家相互体谅。这和我以前参加的会议不太一样,似乎台上台下没什么分别,大家都是随意的,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距离。以后的几天这种感觉不断加深,很多人就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到这里,没有特别强的功利心。本来,世界在我们外面,此刻,我们是世界的核心。

        2、徐冬梅:为了配合吟诵的氛围,徐今天特意穿了中式的旗袍,配一条鲜红的围巾,亮色不少。她是务实的。没有特别华丽的语言和诗意的表达。是中坚力量应有的本分。

        3、岳乃红:梁琳上完课后,她上去问了小学生一个问题:《西雅图酋长》你们课下有没有看过,小学生如实回答,看过的。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显示着岳的敏感。说明她应该是有一线工作经验,并对课程有着敏感意识的。这在最后一场,她的课题报告中显示了出来。梁课上的不成功,也是岳在台上不断给她以鼓励、安慰,并向台下的老师解释,他们是如何选择梁琳来上这堂课的。海选而出,没有任何特指或授权。让人感到这里的课堂是真实的,不虚伪造作。

        4、丁筱青:本来网上对丁有微词,认为她出的书《阅读心灵地图》不佳。但现场的她还是表达出来应有的机敏和果断。我对她的场词记忆犹新:以前有一部电影,在危机时刻,大家说,让列宁同志先走。后来有一部影片叫《泰坦尼克号》,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大家说,让妇女和儿童先走。今天,在冰岛火山灰事件中,当航班可以起飞,德国人说,让回家的人先走。由于这个原因,程玮老师没能及时地从德国赶到现场,《小王子》不能和大家见面了,但是我们为大家带来了老王子。 

主讲印象

1、郭初阳

        知道郭初阳是他写的《什么是公开课》,用诗意的语言为公开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定义,才华横溢,充满了灵动感。公开课就是《罗拉快跑》,他这样形容,同时,他还借用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对“迅速”的描述,公开课就是接连不断的问题涌出,接连不断的环节相扣,在临近尾声的时刻到达高潮,在铃声响起之时戛然而止,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悚然一惊的愉快。

        本来想在他的课中,感受到那铃声响起之时的嘎然而止,本想感受到那悚然一惊的愉快。但是没有。

        他讲顾城的小诗《远与近》,请学生多次朗读,然后分组,写出这首诗的名字。小学生们用“距离”,“人与自然”,“生疏”,“距.离”等。他请孩子们讲解了为什么选用这样的题目,并与大家一起分析了这些题目。

        整节课是紧凑的,淡然的,但是真实的。然后在他的讲座中简单地介绍了现代诗。

        没见他之前,想象他风流倜傥,挥洒自如,对自己充满自信;接触他之后感觉他声音平缓,音调不高,站在讲台上手不停地摸裤子,有点紧张,介绍自己钟爱的诗歌时,仍使用着克制的语言。

        是典型的诗人,孩子气,有些拘谨,有诗性气质,对诗歌充满了内在的深情和热爱。之后他用一句话送给在场的人,那是洛克的话,健康的身体里有一个健康的心灵,乃是对人类幸福最简短而全面的阐述。

2、窦桂梅

        大会对这样的安排是故意的吗?郭初阳之后紧接着是窦桂梅。内敛的诗人之后是奔放的校长。窦桂梅的网名“玫瑰”,人如其名,有玫瑰的芬芳和优雅。

        她的题目《朗读,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萧红的《祖父的园子》。萧红是我喜爱的女作家。对于小学生,选这样的一片文章,会不会因为时代的跨度而难以理解?

        窦桂梅对课程的理解是,通过朗读,不是讲读也不是解读,真实而完整地再现世界。她的确做到了。

        小朋友们一句一句地读,坐在下面的老师听来已经很好听了,但窦老师是不满意的,她一点一点地诱惑,这个园子样样都有,有蝴蝶,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蝴蝶很多呢?白色,黄色,大红色,一个比一个声音重,园子的色彩在朗读中出现出来。再来看,除了蝴蝶还有什么?蚂蚱读的很短促,仿佛它在跳;蜻蜓读地很悠长,好像它驾着飞机飞过来,蝴蝶读的很袅娜,让人体会到杜甫“穿花蝴蝶深深现,点水蜻蜓款款飞”。通过反复的朗读,通过对个别字的强调,窦老师把这个园子层层递进地展示在了我们的眼前。“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反复诵咏,对课文的把握、对萧红的情感也逐曾深入地理解了。它首先是萧红的花园。在这个花园里,她与祖父浇水,拔草,铲地,祖父戴顶大草帽,我戴顶小草帽;祖父拔草,我也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重音放在不同的字上,就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个园子,是她和祖父的,有笑声有趣味,所以这园子还是她童年的乐园。在这个园子里,她还感受到: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丝瓜想结几朵花,就结几朵花;玉米愿长多高就长多高;倭瓜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蝴蝶飞到谁家了,太阳也不知道。阳光底下,他们想怎样就怎样,萧红一生向往自由,这园子更是她精神的故国与家园。

        窦老师突出了三点,花园,乐园,家园。两个主题:样样都有,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三点,这两个主题,在朗读中反复提及,层层深入。通过朗读萧红的世界呈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

        台上的她时而悄无声息,时而蹦跳到小朋友身边,她的声音像播音员,真好听。很显然,她对课堂有高度的把握力,没有智慧和深厚的修养是做不到的。清华附小的副校长!

        她是美丽的,人美,声音也美,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3、陈琴

        华南师大附小的老师。首先给孩子们听了粤语读的《春晓》,真好听啊。粤语可能是古语中保持最完整的,听起来有悠长的韵味。但在她的课件中出现了海宝,感觉有些不搭味,多此一举。讲解平仄之间的关系,对这么小的孩子花这么长的时间有没有必要?孩子们跟着陈老师唱,下面的老师也跟着唱。整个会场有此起彼伏的吟咏声,好听。

4、陈建顺

        诗是要吟咏的,所以他用吟咏给我们听的方式来展示诗歌的动听性。他站在那里吟咏着常州的调,北京的调,四川的调,诗经,论语,离骚,古曲。他身上有古风,兀自站在那里,就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苍劲,有了“蒹葭苍苍”的深情,有“路漫漫”的求索。

        还有一位老者,是常州吟咏诗申遗的继承人。他用古老的常州话唱起了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动情。

        在这个课堂里,所有的人都不疾不缓,仿佛历经时间河流的洗刷而被沉淀下来,有了从容的气魄。是啊,为孩子做事,哪儿能急呢?

5、蒋军晶

        他讲西顿动物记。这是我感兴趣的。因为我跟着孩子读了五本西顿,篇幅很长,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每读完一本,都会产生复杂的情感:感动,悲怆,怜悯,叹息,欣喜……他如何通过一堂课来讲授西顿呢?同时也想看看全国小语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风采。

        六年级的孩子们不仅接触了西顿,还接触了沈石溪,比安基,黎达。看朱自强《儿童文学论》,了解到动物文学是一个专题。他罗列了几个代表:银斑,豁豁耳,春天狐,老暴,野马。大家首先讨论了对狐狸的看法,正面反面都有。然后找出一个大家最感兴趣的动物,焦点放在了老暴和巫利身上。学生们看到版本是长春出版社的。

        讨论,发表意见,这是基本的流程,老师能做的是引导,不断深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形成多元化的认知。上完课,蒋自评,认为矛盾还不够激烈,冲突还不够大,他反省可能和自己设置的问题有关。如果课堂再多一些亦正亦邪的观点,赋予讨论的激荡性,说不定能为课堂带来高潮和顿悟。好在论坛追求的不是完美的课堂,而是真实。梅子涵评课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特级老师吗?蒋不好意思的说,不是。梅说,你可以去评特级老师了。我想这是对这个课的一个概括性评价。

        蒋军晶站在那里,一副书生模样,温文而雅,也不失男性的阳刚。他具有宏观控制课堂的能力,具有节奏感,基本把握了儿童的课堂,文学的课堂的主旨。

6、梁琳

        这是从全国海选出来的一个老师,大家把自己的课做成光碟,亲近母语选拔。在光碟中,梁的表现应该是好的。所以,她大胆地在全国小学语文老师面前展现她的一堂图画课。《西雅图酋长的宣言》。

        绘本的乐趣在翻页。因为你不知道故事会把你带到哪里去,也不知掉下一页有什么,所以带着好奇和神秘上路。

        梁对绘本做了处理,首先介绍了封面和页底,这符合绘本的阅读习惯。因为在绘本的封面和页底藏有丰富的细节,有时是对主题的呼应,有时是对整本故事的深化和延伸,是决不能忽视和错过的。梁将绘本封页的狼放大,比较了正面的狼和侧面的狼眼睛的不同。有时,她请同学猜这一页的内容是什么,有时请大家齐声朗读,有时请大家欣赏画面的壮观。为了突出花和马,她插入了视频和音乐。尤其在中间段落插入了语文课本中的一个片段,美国瀑布,突出保护地球的主题。最后快速地翻阅了整本书。

        等学生们要退场时,主持人岳乃红上台,问了学生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个绘本以前看过吗?学会回答是的。我事后体会到,岳问这个问题的关键性在于:梁老师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讲绘本?

        首先是余耀评价,他毫不客气,但也保留了梁的情面。他没有直接说这堂课的好坏,而是说好的绘本应该怎样讲。他提出三点中肯的建议:绘本的对象是谁?讲绘本的主旨是什么?绘本设计的目的需要怎样呈现?

        绘本的对象是孩子,图在绘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绘本的乐趣在于翻阅时带来的乐趣或者巨大的震撼力,而这些在梁的课程中没有体现出来。余讲到好的东西应该单纯通过语言就能表现出来,不需要画蛇添足,那样反而削弱了绘本优秀的画面和文字。尤其是不能打乱绘本原有的顺序。

        但梁的好处是她的确注意到了绘本是需要注重细节的,因为细节的发现即寻找的乐趣,是孩子探索书的乐趣,所以她花了时间去比较狼眼睛的不同,去寻找马背上总共驮这多少人,在树林里水面上隐藏这多少个印第安人的头像。

        周星其评价:他在四川讲绘本时的形式。请四个老师讲四个版本的《三只小猪》的故事,以形成多元化理解。他提到一个小细节,对印第安人应该称为原住人而不应称呼为土著人,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因为这片土地原本就是他们的,是他们一直住在这片大地上,美国人侵占了他们的家园,把他们称为土著人。这是掠夺与欺骗。

        张学青:比较客观,认为自己对绘本的研究不多,做了很少的评价。后来我在《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中读到她,有清醒的立场。

        梅子涵: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首先请梁老师上台,和他们坐在一起,因为背后讲人家的坏话是不好的。基本上定义了这是一堂不成功的课。周和张在评价时,他手里拿着绘本一直在看。等到他发言时,他首先讲了这个绘本产生的背景。多年前,欧洲人为了避难逃到了这片新大陆。原住人给了他们吃与穿,帮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但正是这批人,最终侵占并掠夺了原住居民的家园,最后一片土地的酋长就是西雅图酋长,白人找他谈判,想从他手里买下最后一片土地。西雅图酋长单身赴约,在谈判桌上,酋长站起身,对着白人说下来这份宣言。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宣言之一。他说,你们怎么能够买卖天空?你们怎么能够拥有风和雨?……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每一根晶亮的松板,每一片沙滩,每一撮幽林里的气息,每一种引人自省、鸣叫的昆虫都是神圣的。……最后西雅图酋长请白人善待土地和森林,然后带领这他的部族迁徙,重新寻找适合生活的家园。

        梅子涵老师讲的时候,会场安静极了。我相信很多人能从他的语言里感受到这个绘本巨大的文学魅力。然后他翻到书的封面,解释,西雅图酋长和白人的小孩在一起,他目光望向远方,孩子的手上停留这蜻蜓,现代人与原住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是本书的意旨。

        绘本的画与文字是血脉相连的,不能用语文课的方式肢解它。这与窦上朗读课的方式是不同的。绘本的文学力量和绘画力量决不能被字、段,朗读,背诵的生硬方式划伤。

        《小学语文七人谈》,有一个篇幅在讨论,文章的文学意义和实用意义的分配。很显然,语文的文学意味为第一。实用意义在很多日本教科书中处理地很好。这两者是不矛盾的。西顿在写知了就是很好的例证,科学的人文表达使科学与文学相映生辉。

7、保冬妮

        丁筱青主持说请原创绘本的“保姐姐”,太过年轻有时候被人怀疑,我们疑惑以这样年轻的资历能说出什么?她打开自己的简介,说60年代我上幼儿园,记忆最深的是一个月亮门,后面有个红房子,红房子里有很多的图画书。我比别的小孩幸运。我们吃惊,从年龄上推算,她已经有40多岁,甚至快50岁啦?坐在台上,她的脸,她的声音都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模样。太难接受了。

        梅形容她是善良的,的确是。创作原创绘本的经历以及每一个绘本的初衷和用意,她都一一讲解。梅与她也很熟悉,一定对她的绘本提出过批评性的建议。原创的东西,还是熊亮做的更好,他与熊磊的工作室是奇异堡,依靠万卷出版社。野孩子系列,屠龙族,年,灶王爷,兔儿爷,京剧猫,苏武牧羊,家树,都是极具传统特色的,带着深深的民族烙印,其中,《一园白菜成了精》获国际绘本最佳文字奖。我和孩子在看时,更喜欢《看不见的马》,它告诉你京剧是什么,它怎么表达,你怎么欣赏。回来后寻找熊亮的作品,发现他是有历史的,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他的配画,《中国故事》,也很好,比之《山海经》更适合阅读与欣赏。《团圆》获最佳图画奖。

        原创的路一定是漫长的,但有传统在,可以汲取丰富的养分,它的成长也一定是迅速的。台湾汉声的黄永松说的对:任何时代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创意,而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激发创意的丰厚土壤。中国的民间文化只有保持住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意蕴,在与世界文化交流时才会互通有无,更加精彩。 

8、朱自强

        程玮不能来讲她和小王子,只好有朱自强来讲解图画书的发展。既是遗憾也是惊喜。本来想听听《小王子》应该怎么讲?小孩子能听懂吗。但朱自强本来是星期一讲,我们听不到了,突然把他提到星期天,对我们又多了惊喜。

        他讲了《小达摩和小天狗》,这是松居直《儿童之友》里典型的绘本。讲了《第一次帮妈妈买东西》。对于日本绘本的讲解他的出发点和彭懿是不同的。彭懿侧重图画书怎样欣赏细节,怎样读给孩子更好听。他在图画书的讲解中提到了猫,街道,人物大小的对比,小美的眼泪,涨红的小脸蛋,妈妈在等待时,我们看到的街道不过很短,最后他也提到了封底,提到妈妈给小美涂药。

        朱侧重图画书里的文学意义。《第一次帮妈妈买东西》在台湾也被翻译成《第一次上街》,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封底的画面上被体现了出来。朱强调:妈妈给了小美2个100日元的硬币,最后找回来2个10日元的银币。当时一个普通家庭的月收入是6000日元,所以牛奶还是奢侈品,是给弟弟的必需品,但封底小美也喝了一杯牛奶,还把受伤的腿放在妈妈腿上。用“第一次帮妈妈买东西”这个题目,能反映出孩子渴望帮妈妈做事,证明自己的独立,又渴望仍能得到妈妈的疼爱和庇护。成长蕴含着孩子矛盾的心理。绘本的文学意义才能得以体现。如果没有最后这幅画面,就真的成了第一次上街很勇敢,很独立。弱化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矛盾性,无法深化主题。封底的画龙点睛之笔在于,它赋予了儿童文学柔软的气息。

        最后朱还提到了五味太郎。松居直也介绍这位主要画家在日本的地位。朱举例《小牛的春天》。春天来了,泥土露出了脸,草儿冒出了嫩芽….所有的图画都是以一头小牛为基础的,春天来了,小牛是纯白色的;泥土露出了脸,小牛的背上有了黑色的奶牛块;草儿冒出了嫩芽,黑色土地里长满了绿色的小苗;就这样经历春夏秋冬,迎来了新的一年。最后一页,朱请我们猜,会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春天来了。因为这个故事太简单了,顺理成章地就能猜出来。可是朱说,如果五味太郎也这样表述就不是真正的艺术家了。他的话语是:小牛长大了。出乎意表又在情理之中。所以大师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出来了。文学创作的艺术性,想象力都借着这一句话将作品推向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鲸鱼》都是五味太郎的作品。《小学语文七人谈》中,提到了类似的儿童创造。例如:哥哥饿了,弟弟尿了,妹妹哭了,爸爸急了,妈妈说,我来了,我来了,大家笑了。更有小朋友自己创作的作品《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桃花变红了,小蝌蚪游来游去……小朋友要春游了。是啊,对小朋友来说,春天还有什么事能比春游更激动人心,更让人渴望的啊。所以这首诗里有小朋友自己,就是好的诗歌。方素珍的《春游》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翻过来,唉,睡不着,那个地方真有老师说的海吗?翻过去,睡不着,唉……天怎么还不亮啊!

        好的作品一定要体现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梅子涵对保冬妮提出的批评性建议,或许在于,保的创作都是以自己的故事或自己的体会为创造动机的。她的作品中《虎妞妞》最受小朋友欢迎,而《冈梅拉朵》,反映中元节的作品受欢迎的程度不大。我想是因为她的作品出发点更多是她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在她的绘本中读不到自我,无法产生共鸣的作品是无法赢得大众的心的。新美男吉在《从外部走向内部》中,主张内部体验这一方法,即深入儿童的内部,通过儿童的眼睛描写儿童的现实生活。

 9、岳乃红

        江苏的小学语文一周为八节,所以她们课题组抽出三节为阅读,阅读的内容有早上的日有所诵,一节整本书阅读,一节读写,一节图画书阅读。每周配有主题,学生通过专门的本子记录(或画或写)。亲子的阅读,故事会的讲述,比赛,评比,多项活动齐头并进,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进而推动语文学习。

        岳的工作量是庞大而繁琐的,但是汇报的过程又是清晰明确的,这是大会设置合理性的地方,既有真实的课堂,也有失败的课堂,既有理论,也有一线老师借鉴后可以操作的指导方法。

10、梅子涵

        最早知道梅子涵,是绘本《逃家小兔》的封底,当时想,这人定是个优雅的老太太。后来看到照片居然是一个老头。他总能诗意地表达,怪不得周其星介绍他时,称他为浪漫的男人。2008年暑假,中央2台《对话》节目做了一场关于儿童文学的专题,梅子涵为嘉宾,客座的还有郑渊洁。讲到了台湾的妈妈故事会以及扬州的民间组织“亲近母语”,当时觉得奇怪,《对话》一直以经济观察的前沿性著称,怎么会关注到儿童文学。现在想想,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任何一场思想领域的大变革一定通过最具敏感性的媒体透露它的风声,正如同,三联生活周刊出了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读童书》,介绍到阿甲,熊亮,敏感地嗅到了原创绘本的发展方向。

        他是淡淡的,但是火候一到,你就能品尝到他的魅力。讲评《西雅图酋长的宣言》一课时,他首先要把上课的老师请到前台,是因为他要她看到主讲者的眼神和神态,如果只是听,听到的是批评,如果是看着说话的人听,就能感受到说者的诚恳和善意。他能够理解一个老师为了准备在全国小学老师面前上课付出的努力和勇气,但是问题存在了,就必须要指出,因为对其他人是好的借鉴。这样我们才知道如何上好一堂课,怎样上是好的。他诚恳地指出,梁虽有种种不足,但她挑选了一个一流的绘本,这和一些老师上课时挑选的三流绘本相比,是有眼力的。

        他对待错误的态度让人心悦诚服。常州红星大剧院平时一定接受过不少的演出和讲座,但在那三天里,整个会场散发出的朴实味道,一定是稀少的。为真实的课堂而来,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思考并奉献,诚恳的眼神,和颜悦色的态度,彬彬有礼的相待,或犀利,或儒雅,或风趣,或朴实,人与事,人与人都化在了润泽的氛围中,这氛围正是佐藤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倡导的课堂。

后记:

        这些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一批有思想气质的人,各有千秋又相互辉映。梅贻琦形容,“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个会场里的这些人都算不上大师,但是因为有了他们,儿童文学可以真正地为儿童所用,他们的摸索是漫长而艰辛的,由民间发起,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自发地为孩子们做事,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做事。多么难能可贵。

        梅贻琦校长在西南联大时说:“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条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我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到那时,我们把这条船好好开回清华园,到那时他才能向清华的同人校友敢告无罪”。

        就个人而言,我们能做的极其微小,可因为在这条船上,惊涛骇浪之间,使命使然,一切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2010-4-27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