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点灯人教育:丁云:那一种“野生植物”泊在了何方——读华文海外童诗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7-08 18:10:18

      今夜,重新走进了童诗的旅途,又翻开了尘封的诗集,有点惶恐,有点不安。很多天了。我在游荡,我在流浪,只有回到这条路,重新阅读,重新审视,才会找到心灵的温暖,才会让自己一颗心慢慢平静。
      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在二胡曲《二泉映月》的陪伴下,在走进了海外华人的诗篇。在这里,我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漂泊的游子,看见了永远无法到岸的惆怅。
野生植物
[菲律宾] 云鹤
有叶
却没有茎
有茎
却没有根
有根
却没有泥土
那是一种野生植物
名字叫
游子。
      读着旅居在菲律宾作家云鹤的诗,你看到了什么?在静静的语言背后,在无数个“有”和“没有”之间,我们看到那植在心灵深处的深深惆怅,那一种无所归依,无处寄托,那一种野生植物,内心的空无,是游子那永远的忧伤。没有家的温暖,只有漂泊的宿命。
回到故乡的月亮胖了
[泰国] 岭南人 
离开曼谷
正是八月初
窗外的月亮,瘦瘦的
像湄公河畔的象牙香蕉
悄悄地,跟着我
来到香江,回到珠江
又回到北京
抬头一看
回到故乡的月亮
胖了!圆圆的脸蛋
正如陶陶居的月饼
饼圆,月更圆。
      月有阴晴月缺,这是自然规律,可在诗人眼里,月亮的瘦与胖倒是因为自己的心情。是呀!中秋佳节正是团员之际,那份喜悦,那份狂喜,岂是语言能够表达。远在他乡,寂寞的心如瘦瘦的月亮,一路孤寂。家乡越来越近,“来到香江,回到珠江,又回到北京”月亮越来越胖,快乐越来越多,终于回到了故乡,你读啊!大声读出声来吧!
      “回到故乡的月亮/胖了!圆圆的脸蛋/正如陶陶居的月饼/饼圆,月更圆。”
      这样一种团圆,这样一种喜悦,隔着书页,隔着岁月,你都能深深感觉到,是的,正如陶陶居的月饼,甜美芬芳。
      在海外华人的诗行里,握们寻觅游子对故乡遥望那灼灼的眼神我们感受到游子对祖国的那深沉的感情。正如旅居德国诗人杨福泉的诗句“喝一杯酒,我应声而起/唱我远方的故土/唱云岭山月,高原情歌/唱河畔吹笛的老人和孩子”(《德国山村一夜》)
      “你说箫声使你安宁/箫声使你想起童年的星星/那闪亮在黄河边上的星星/当你在喧嚣的车流中归来/月夜的箫声给你一片清凉。”无论在热烈的酒中还是在萧瑟的箫声中,那一份触手可及的对故乡的悠悠的思念,对童年的一份最明丽的记忆,就如那天边的晨星,熠熠闪亮。
蒲公英
萧良
在异国的土地
又见到蒲公英
我不敢去采摘
担心用力过猛
它会散了,它会消隐
在故乡时
我喜欢蒲公英的飘逸
在陌生的异国他乡
却害怕相离,悲哀相分
竟可怜起抱不成团的蒲公英
      读着萧良的《蒲公英》,眼前浮现出了那随风飘散的蒲公英,在游子的眼里,那是一种离别,那是一种痛苦,那是一种游子无法掩饰的痛楚,“在异国,竟可怜起抱不成团的蒲公英……”,诗人笔下的蒲公英,不就是四处飘荡的游子吗?
      诗人眼中的蒲公英,随风四处流浪,想起了童年的自己,少年时候的轻狂和浪漫,而此刻,人到中年的诗人,站在塞纳河岸的那个游子,怎能不悲从心来,百感交集呢?诗人在同情蒲公英,何尝不是在同情自己,表现自己啊!诗缘情而发,情由景而生。这是一首让人流泪的童诗,这是一首让人感伤的心曲。
      在翻阅着海外华子的心声时,总是不止一次被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所感动。“我突然发现/那最美的声音/是来自故国故人的乡音(心笛《乡音》。”当然,身居海外的游子,他们也会用自己手里的笔去描绘眼里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曼哈顿(节选)
安 辰
惠特曼的诗、海明威的小说
和《花花公子》摆在一起
——两种不同的格调
欧洲古典音乐’
和爵士乐、摇滚乐响在一起
——两种不同的情趣
这边是博物馆
——人的智慧的升华
那边是逍遥宫
——人的灵魂的堕落
有最白的人
有最黑的人
有出入豪华公寓的人
有蹲在贫民窟的人
有人珠光宝气
有人衣衫褴褛
有人挥霍
——钱币的挥霍
有人乞巧
——钱币的攒集
有人犯罪
——钱币的抢夺
与自由神像隔水相望
——有有钱的自由和不自由
——有无钱的不自由和自由
      在充斥着暴力和堕落的城市,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作者用辛辣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互为矛盾,互为表象的世界。在喧嚣的城市,在天使与罪恶共存的地方,诗人的嘲讽意味更为浓重。
      在物象的对比中,描绘了一个城市的堕落与颓废。但是结尾不妨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一种嘲讽,有钱有他的不自由,无钱也有自己的自由。在那个纸醉金迷的世界里,自己依然保存着那份自在和自得。
      回到童诗本身,我更喜欢读到那些富有童趣童真的诗歌。在那里,可以领略着童诗的绚烂和芬芳,可以聆听着孩子们那自由奔放的歌唱。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