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主题阅读课程获奖案例:“让战争走开”教学设计(张颖)

作者:亲近母语  发表时间:2017-10-24 09:44:22

亲近母语儿童阅读课程优秀案例评选表

课程类型

儿童主题阅读课程

课程用书

《全阅读》

设计者姓名

张颖

所在单位

成都市天府新区永兴小学

联系电话

18782915109

邮  

664353605@qq.com

《让战争走开》(六年级下卷)

授课学生

6年级

案例内容

教学目标

  1. 走近文中的两位主人公,体会战争带给他们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体会安妮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朗读分析文中的语句,学习安妮在灾难面前的乐观勇敢、善良、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3. 通过感知文中主人公和叙利亚战争中的孩子们的遭遇,树立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教学设计

简要说明主要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一、    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感觉外面淡淡的阳光美吗?对呀,宁静的天空下面,阳光好美,那你们知道战争吗?如果有一天,战争就发生在你们的身边,那你们感觉战争会带给你什么呢?(ppt展示战争生活下的苦难人民照片,让学生谈感受,初步感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在今天的课堂中,老师只能让大家先忘记阳光。走进一段战争笼罩下的黑暗生活,去解读两段黑暗中的心迹。

二、    交流课前自学《熬》

有一个中国少年,他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名叫夏之秋,生活在1937年的上海。对他来说,1937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这年夏天,他的命运一夜之间发生了彻底地改变。让我们一起走进《熬》,感受少年夏之秋的战争生活。

  1. 小组交流:

(1)读这个故事,看看文章的题目,你觉得“我”也好,世杭也好,“熬”的是什么呢?

(2)细细读这个故事,想想从哪里可以看到战争的影子?

小组先交流,让学生能互相学习,理解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思辨能力。同时为全班汇报奠定基础。考察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推断解释能力

  1. 全班汇报

学生找到文章中的有关段落,进行朗读并简单的说明阐述。如文中“我”的饭食,“我”的身世遭遇,世杭的一家的遭遇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影子。

学生已经从第一篇文章中感受到战争带个这些孩子们的苦难,也体会到文中这些孩子们的坚强勇敢,为学习第二篇文章做铺垫。考察学生联结运用能力

三、    学习《安妮日记》

有一个名叫安妮的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她是德籍犹太人。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或者作家。但是她却遭遇了希特勒发动的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却无辜地死于纳粹集中营。让我们安静地走进故事吧,认识这个赋予人们希望的坚强天使。

  1.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安妮的数字人生,了解她的生平。

1929——1945     花季少女的生命=16岁

13岁               日记   心事记载

1942年6月12日   13岁   写日记

1944年8月4日     15岁被捕

1945年3月           16岁   死亡(伤寒)

1947年         日记出版(影响世界的 100本书之一)

通过数字直观地了解安妮的生平,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1. 初读文章:你心中的安妮

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安妮在困境中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呢?请你联系具体内容谈一谈。(请学生阅读文章,找出相关语句大声朗读并勾画批注,从安妮的文字中感受她在面对战争,面对苦难时的那种乐观勇敢,热爱生命,热爱和平。考察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

学生会找到以下语句,先自己练习朗读,再全班朗读: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的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匮乏的事情当成使我自己日记更丰富的材料。 (乐观勇敢)

我感觉到解放正在接近,我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人的善良。(热爱自然、生命)

可是我仍然紧抱着它们,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乐观、善良)

可是,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著这我的理想。也许有那么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坚定执着、厌恶战争、向往和平)

  1. 为什么会有战争?安妮经常这样问。对于这个问题,你有答案吗?

引出安妮对战争的思考: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补充二战资料: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是支持政府的。1933年,德国150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50多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组织的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很多是来自德国社会底层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商人。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个双重历史的国家》中谈及二战时说:“但是所有这些陈述,都没有涉及德国人民应当负什么罪责。”

  1. 总结安妮留给我们的:

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安妮:血色天空下的宝贵童心,战争扭曲中的健康人格

四、总结升华

在这两个故事里,我们虽然没有看到硝烟弥漫的战场,没有看到血腥屠杀的残酷画面,但是我们从“我”的身份变化,和世杭的对话中,从安妮对战争的深刻剖析中感受到战争已经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而这些仅仅是战争罪恶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他们被冲往生活的谷底,又以自己的力量返回,支撑他们的是梦想、豁达和爱,还有那可贵的信念,正如安妮说的,“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

在我们生活的今天,战争离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比较的遥远,而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叙利亚的孩子们,他们却仍然饱受战争的折磨,和我们的安妮、夏之秋一样,生活在黑暗统治的世界之中。我们来看几张伤了无数人心得照片。(配乐解读播放ppt图片

  1. 这是一张摄于土耳其的沙滩上的照片,照片上的这个三岁孩子,是一名叙利亚难民。他们乘坐的轮船在土耳其开往地中海的路上沉没,当时和他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的还有他5岁的哥哥和母亲。这幅震撼的照片在网上曾掀起巨浪,甚至很多网友都发起改图,希望能悼念这个可怜的孩子,祝愿他一路走好。
  2. 这是网上疯传的一名叙利亚儿童高举双手投降的照片,镜头下的孩子双眼流露出恐惧神情,这名儿童放佛在注视枪管,但事实上,对准他的不是枪支而是相机。
  3. 这是叙利亚战争中救护人员救起的5岁孩童。他的卡通衣被灰尘弄得脏兮兮的,左眼和面颊被额头上流下的血污覆盖,小奥姆兰没有哭闹也没有喊痛,只是睁大眼睛,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4. 这是4月15日叙利亚阿勒颇市发生炸弹攻击,造成68名孩童死亡,但这位受伤的女童对着镜头忍痛挤出的微笑,却触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我们放佛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安妮的影子,无论这个世界怎样,保持一颗乐观勇敢的心。

通过音乐、图片、文字多面的让学生知道世界上还有正在遭受战争折磨的孩子,感触更深,情感也更深

  1. 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触吗?这些孩子已然承受了太多不该他们这个年纪应有的东西,他们本应和你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可他们却饱受战乱的折磨。我们的诗仙李白曾这样说过: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著名作家巴金说:人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而亚里士多德也这样评价战争: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

今天,让我们做一个爱好和平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呼吁,从心底发出呼吁:让战争走开  我呼唤和平

(升华情感,通过感知战争给这些孩子带来的灾难,而从心底发出对和平的呼吁,做一个爱好和平的人。考察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