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注重引领 让诵读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亲近母语  发表时间:2016-03-20 21:39:14

      人是用耳朵学习语言,而不是用眼睛,那些入神的阅读的人其实是在入神的倾听。我校深入开展诵读活动,将诵读纳入一门课程来对待,这是一个结合了经典古诗文、儿歌与儿童诗的复合课程。每天早上开设20分钟的晨诵课,另外每周还有两节阅读课,让诵读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诵读的过程中,让我们小小的生命之流,融入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河流。

      我们诵读的内容是专家们千挑万选为我们编写的能经得起反复咀嚼的诗文,这些诗文优美典雅,天真纯净,奋发向上,感恩虔敬,想象奇特。我们通过晨读,用诗文来“开启”黎明,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日有所诵,贵在坚持。“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诵读这些好诗,正是我们的心臻于完美的载歌载舞的涓涓清流。日不间断地诵读,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不了多少,你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诗文中的语言都寄寓着、栖息着作者的思想,无不凝聚着优美的语句、丰富的情感,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引领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对话,引领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思想和谐共振。这就需要我们引领学生诵读。而诵读的基础是有感情的朗读,只有在情感上与作者的体验产生了共鸣,才能把优美的文章内化成我们自己的语言,然后才能迫不及待地物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而现实是在教师的讲解、分析的基础上获得感悟,这往往只是起了个小小的铺垫的作用。要想把文章“移情”给学生,必须倡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后是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感知课文到理解课文到引起共鸣,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要加强诵读内容的情感体验。要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好课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最好能率先垂范,要求学生诵读的文章教师要诵读下来,以期望文章作者、教师、学生三者达到共鸣。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诵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深层的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在浓浓的诵读中,我们也将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
   “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教师的推动下和文章发生共鸣,从而达到升华。”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将诵读内容内化为我们的精神气质,陶冶我们的情操,磨练我们的意志,修炼我们的性格。让诵读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在诵读优美诗文的同时,放眼世界、广吸博纳,走一条开阔健劲的求新图变之路!

 

                                                                                                                                                                   西宁市观门街小学邢建萍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