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第四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读书会版块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23 13:55:28

【现场报道】

【图画书教学】

刘颖: 南京市琅玡路小学分校教师。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教师。自称认识了“亲近母语”,也认识了儿童文学。天真地相信童话。爱给小小孩讲故事,也爱给大小孩讲故事,没有技巧,有的是很多、很多的热情。阅读儿童文学,珍藏童年。讲述儿童文学,延续童年。曾获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在国内多家儿童杂志上开设专栏为孩子们讲童书。 

【教材简 介】

书目:《爷爷变成了幽灵》文字作者: [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图画作者: [瑞典]爱娃·艾瑞克松
译者:彭懿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故事简介:小男孩艾斯本的爷爷变成了幽灵,因为去世前还有一件事情未完成,他只能继续在人间飘荡。一连四个晚上,艾斯本都和爷爷在一起,他们一同回忆快乐的时光、一起寻找未办的事情。爷爷未做完的事究竟是什么呢……

【教 学 简 案】

一、故事导入
       思考刘老师的秘密问题……

二、故事讲述
       (猜测与想像,讨论与交流穿插其间)

三、听后感言
       1.关于写作特色的讨论
       2.关于人生的讨论

【玫瑰课堂】

窦桂梅: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提名十杰教师。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从“三个超越”的实践理念,到“主题教学”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相关奖项。《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以及新闻媒体分别作过系列专题介绍。出版个人专著:《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激情与思想》《和教师一起成长》《和学生一起成长》《创造生命的课堂》《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玫瑰与教育》。主编、参编多部著作。

【教 材 原 文】

丑小鸭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等它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它“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它,谁都欺负它。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猫吓唬它。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伤心地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秋风瑟瑟地吹着,树叶飘落在丑小鸭身上,它孤零零地走着,走着,泪珠扑嗒扑嗒往下掉。
       有一天,丑小鸭看见一个大湖,它跑过去,在湖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起来。虽然湖水很凉,但丑小鸭却游得十分高兴,忘记了烦恼。忽然,它看见一群雪白的天鹅掠过湖面,向南方飞去。它们的样子那么高贵,姿态那么优雅,丑小鸭又惊奇又羡慕。
       冬天到了,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不能再游泳了,它又冷又饿,趴在湖边的芦苇丛中,昏睡过去,被一个农民救走了。
       第二年春天,丑小鸭离开了农民的家,又来到湖边。有几只天鹅落在了它的周围,关切地看着它。“连你们也要嘲笑我么?”丑小鸭心里想着,难为情地低下头。这一低头,让它大吃一惊。湖水中自己的影子,竟是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原来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周围的几只天鹅起飞了,丑小鸭也张开宽阔的翅膀,向远方发出“呜——呜——”的鸣叫,跟着自己的同伴,飞向高高的天空。
       这时,鸭子、猫、公鸡,仰望着天空,发出一声声赞叹:“啊,多美的天鹅!”“瞧,它们飞得多高!”大家不知道,在这群天鹅中,有一只,就是那曾被大家百般嘲笑过的丑小鸭。 

【教 学 简 案】

       教学主题:高贵
       教学理念:教材的二次开发。三年级的教材变成高年级的课程资源,从中体会儿童文学教学中的文学味道,从而认识到这是一个“好看的故事”。
       教学基调:源于安徒生童话的基调。所有的扩展与语言基本来自安徒生的文字。
       教学步骤:
              第一步: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教材与原译文对照,发现语言本身的密码,
                     导读《丑小鸭》原译文。重点抓住安徒生的语言,体会童话语言的魅力:是画面、
                     是知觉(感觉)、是声音、是形象。语言即人生。
              第二步: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丑小鸭》部分语言与《我生命的童话故事》部分语言对照,发现语言背后的密码,导读《我生命的童话故事》及其它。
       教学流程:
              第一步: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
              走近《丑小鸭》
              走进《丑小鸭》
                     一、出生
                     二、童年
                     三、成长
                     四、飞翔
              第二步:读出童话后面的味道
              走近安徒生
              走进安徒生:
                     一、出生
                     二、童年
                     三、成长
                     四、飞翔
                     五、对比
                     走出安徒生

【评课互动】

问:丑小鸭是不是天才论。
窦老师:天鹅蛋指的是什么?是高贵的心。

问:刘老师,这样的课堂跟我们平时的读书会相比,有所不同,很安静,特别是死亡主题的作品。您是怎么设计的。
刘老师:为什么没有很多孩子的互动。我向带给孩子的是文学阅读,我想给孩子完整的东西,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我觉得对于这本书来说,是最好的方式。虽然我们平时的课上,不一定都能够这样。跟梅老师探讨过,课堂上的提问有时是无效的。面对亲人的离去。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幽灵,我没有跟孩子做科学的探讨,我只是给孩子讲述。虽然没有不断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我觉得他们读懂了。

问:教育学院的老师。觉得您上的课很有感染力。您怎样能够发展普通教师的感染力。
窦老师: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一个教师的热情是体现在对文学和课堂的热爱。回归文学。做语言艺术的推敲。回归儿童,对儿童的尊重和喜欢。语文不仅仅是生成而是生长。

问:问刘老师。你的课是怎样考虑文本和教学风格的一致性的。
刘老师:选择文本的时候,会比较注意契合我的风格。喜欢这个故事。一定要把我对故事的感受讲给孩子听。启发孩子回忆跟自己祖父外祖父的生活细节。很多孩子对自己的爷爷辈的人的爱是不屑的,不放在眼里。希望改变这个状况。文学味道,是有技巧的。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值得我们欢呼的,也希望他们能坦然的面对一个生命的失去。

朱教授:问刘。欣赏这种讲法。我对故事文本的解读有不同意见。我认为艾斯本和爷爷的夜间的聚会是真实的。而儿童文学中的幻想文学,是承认幽灵的存在的。想问刘老师怎么看待幻想文学。

刘老师:相信童话。

【专家讲座】

————儿童文学教学中的文学味道————

梅子涵

       我们今天所在的礼堂是上海师范大学的东部礼堂,有悠久的历史。我确信,在这样一个悠久的历史的礼堂里,第一次将儿童文学搬进会堂。我非常理解在座的各位老师的理性的发问,而对于我来说,我在聆听的时候更多的是欣赏,欣赏这些语文老师,纷纷的把儿童文学带进课堂,带给孩子,这样的事情,在几年前,是不可能的,可是我们今天开始实现了。几年前,当我们刚刚开始把儿童文学把童话带进课堂的时候,方式几乎是一样的,没有风格可言。而今天,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今天的面貌是多样的,我们欣赏老师们将儿童文学和童话带给孩子,带着微笑和快乐,我们欣赏不同的方式,欣赏这种丰富。既然文学都是丰富的,而这样丰富的作品,到了我们的嘴巴里,也应该是丰富。任何的试图的把儿童文学的教学统一,是把儿童文学销毁了。今天的两堂课,很好。很巧,两位作家都是丹麦的。安徒生是丹麦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一位童话作家。我们想象不出,像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样的作品会在小学的课堂上出现,几年前,这样的书根本没有来到中国。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出版,将这样丰富的作品带到孩子们面前,也感谢老师们。当我们在下面听这样的课的时候,是在过着另一种生活,文学的生活,一个文明的人类的生活里,是不能没有文学的生活的,人类的生活因为有了文学的生活和艺术的生活,才变得更优雅高贵。我们把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课堂中去,让孩子们从每天的冗长的生活里,暂时走出来,走入文学的生活。既然是一个文学的生活,读一个文学作品,当然就应该把这样的生活应该有的一种味道,尽量的保持。我们不能把一个伟大的文学的作品,用我们的手和理解将它撕碎,儿童文学的课堂教学,童话的课堂教学,我一直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持着一个作品的文学的完整性。我们总是擅长撕碎。我们总是认为一个文学作品给小学生读,总是要撕的。我们想尝试的是,把儿童文学和童话带到文学的课堂里去,非得采用原有的语文课的方法么?有没有什么方法不损害一个作品的完整性的方法呢?在我看来,儿童文学教学课堂的文学味道,想要体现出来,最首先,要保持住一个作品的完整性。阅读儿童文学、童话,是叫孩子们过着一种叫文学生活、童话生活的生活。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一进去就要把这些作品同现实的冗长的生活联系起来。一个人每天的在平常的日子里过生活,有一点机会进入另一种生活。总是认为阅读,一定要将现实的东西讨论请出。非要讨论清楚么?能讨论清楚么?我们不要急于去与现实生活打结。那我们得到的是我们称作的另外一种享受。文学首先就是文学,如果把文学里的人生简单的理解为生活里的人生的话,那文学还有什么意思呢?那我们只要阅读阅读生活,就已经够忙了。文学中的生活,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遇见。生活里的故事和情感不会有这么丰富和奇特的。文学把另外一个故事写给我们。是一个文学的生活和情感,触动了我的情感,这个情感也许以前是有的,但是文学中的故事是我的生活中没有的。我们总是喜欢将孩子带入故事,再带出故事,带到清醒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的方法,不出来,我们确信故事是真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故事中,我们拥抱这样的生活和情感,慢慢会改变我们周围的生活。诗意和情感是可以让孩子变得聪明的。窦桂梅上丑小鸭。我们可以看的很清楚,所有孩子很入迷的进入了这个他们很熟悉的故事。熟悉的经典是不朽的。我们这些成年人,我们很熟悉,但在听的时候,仍旧感到很感动。仅仅是因为它里面包含的道理,让它能够不朽。首先是因为故事的本身,故事里的优美的味道。我们很多人理解诗意,都是陷入表面词句的理解。我们总是将文学的诗意的理解局限在词句的理解的面貌上。安徒生的童话里,作为一个故事来讲,作为故事里的精神来讲,是诗意的。丑小鸭的生命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有另外一个生命一个地方在召唤它。我们看一个故事,首先应该看的是他的精神而不是字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幽默和诗意是不大能在一起的。在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幽默和诗意是在一起的。死亡也可以和诗意在一起。《一片叶子落下来》。有时候不赞成死亡主题的说法。平常的对话,组成了生命的诗。一片树叶的成长和生命。诗意乐观豁达。我们拼命的将文学引向哲学的深入。我们能够通过童话,来体验不同的生活。让我们来到文学的世界里精神的世界里。感谢所有愿意并正在将儿童文学带进孩子生活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根绳子,绳子牵着金色的水桶。谢谢所有放下金水桶人。

【回音壁】

儿童文学教育的春天

叶才生

       “像《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样的童话,早几年根本不会在中国儿童的阅读视野,更不要说进入小学课堂。早些年,中国语文教师把儿童文学带进课堂,带进孩子心灵是统一模式的,整体而言是撕碎的,没有个人风格的,而今天逐步丰富起来,多元起来。”

       3月22日上午评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向教坛新秀刘颖、教育大家窦桂梅投向了欣赏的一瞥。 巧合的是,昨天晚上亲子阅读沙龙读书会上,朱自强博导、我以及珠海容闳学校语文科组长在会前座谈上,朱博导说:“对于搞好儿童文学教育没有什么捷径,一线教师起码可以做儿童文学的爱好者,鉴赏者,写作者,儿童文学世界需要教师领跑,才能更好亲近母语。”

       刘颖执教的《爷爷变成了幽灵》宛如低沉的心灵奏鸣曲,安宁、寂静的氛围沉浸始终。从揣摩教师的秘密问题起兴,从死人回到现实,学生理所当然的害怕,刘老师娓娓地讲述故事,轻音乐配以精美生动的幻灯片,学生猜测与想象,讨论与交流穿插其中,不甚热闹均点到为止,对爷爷的敬佩与缅怀之情淡淡地氤氲整个会场。梅子涵教授评点时说,听这样的课,我们过得是文学的生活、童话的生活。没有纠缠于世界上有没有幽灵(刘老师处理为梦,朱博导认为在童话领域就应该承认有幽灵),而是回到故事本身,不是纠缠于字词的品析,而是回到文本的完整性,课堂简洁之极。人用哭声宣告自己到世界的报到,面对爷爷慈祥的离别(仅仅为了说再见),或者说面对死亡,孩子也表现得坦然,丝毫没有了以前的害怕。看似不经意,实在是无痕的高招。

       教育大家窦桂梅执教的同样是丹麦的童话——《丑小鸭》。走近丑小鸭,走近丑小鸭,走近安徒生,走近安徒生,其丑小鸭与安徒生的成长均同出一辙,读文读人,指向安徒生的写作宗旨“我所描写的几乎全影射自己的人生,而所有登场的人物,也都是我一生中遇到的。”这不愧是大家手笔,教材的主题挖掘指向高贵——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存谦卑。在教材处理上,窦老师采用的是二次开发,将三年级浓缩版数百字的《丑小鸭》换为原译文数千字的《丑小鸭》,在互相对比中,品析原译文语言的味道——诗意、幽默、丰富、含蓄(学生概括)。原文的三个“啄”,两个“藏”的揣摩与品味,共同寻找语言的密码。“当我成为了一只天鹅的时候,我是( ),请用“幸福与谦卑”为丑小鸭题词等,言语实践到位。当然,窦老师的激情四射,处处点火,学生的表现欲依然在课堂中熊熊燃烧。 互动交流中,窦桂梅说自己在思考也在行动实现三个“回归”:回归母语本身;回归文学;回归儿童。尤其是第三点,要适度,不要像别人说的以前把学生拉得死去活来,她不断转向更尊重儿童,更喜欢儿童,更蹲下来和儿童并肩而走。她走在梅子涵所说的路上:语文不仅仅是课堂的生成,更应该是文学的生长,语言的生长,审美的生长。

       梅子涵教授评点约莫30分钟,精要到位,击中时弊,为明天的儿童文学教育何去何从指点迷津。大意如下: 一为要引导学生读整本整本的儿童文学的书。那些删改版都是悲哀,都是对原著的伤害,难以让学生领略文学味、童话味。

       二为撕碎就是对文本的伤害。儿童文学的教学,重要的是保留文学的完整性。撕碎就是毁灭,保留其完整面貌是必须的,儿童文学不应采用原来语文的方法对付。经典意味着包含人们熟悉的,但聆听能进入、陶醉完整的故事本身。

       三为儿童文学教学是让孩子过上文学生活、童话生活。我们的教学总善于打连,勾连生活,好不容易刚进去文本,又迫不及待地走出来,这似乎成为了现实课堂的唯一评判。为什么总要走出来?难道这四唯一评判?人每天应付现实生活,已经够累了,沉浸在文学生活应该是更丰富、更奇特,人能拥抱这样的诗意情感,理想一定会变得更机智、聪明。

       四为诗意不仅限于华丽的辞藻,热切的抒情。这是表层的、浅层的。安徒生的《丑小鸭》作品语言是诗意,其作品流露的精神更是诗意,其故事本身就是一收耐人寻味的诗。儿童作品,幽默与诗意,死亡与诗意是可以和谐融合在一起的,《爷爷变成了幽灵》就是如此。狭义、片面理解诗意是有失偏颇的。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