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第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郭学萍:第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散记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28 11:19:07

摘要:作者: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学萍

来到杭州

      下了火车,扑面而来的,不像是三月的春,更像是六月的夏。杭州的街上,满眼是短袖、衬衫,我和同事却穿着厚重的毛衣风衣,很是不类。

      从火车站下来,根据一个陌生人手指的方向,我们乘上了一辆公交车,好不容易在车厢的最后面找到一个座位坐稳,等汽车摇摇晃晃启动时,才发现,坐反了方向。赶紧提着大袋小包挤下了车。

      阳光热辣辣地晒着脸颊,整个人晕乎乎的,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等到了一辆B支之1,刚要上车,却发现零钱不够,搜遍两人的全部口袋,凑不齐6元硬币,眼睁睁看着一辆空空的车从眼前从容地驶过,只好再等。

      至少又过了半小时,就在我们俩几乎失去所有的耐心时,下一辆B支1终于在我们俩企盼的目光中姗姗而来。这次,我们凑够了零钱,也找到了座位,终于深深地喘了一口气。

      3元钱的行程,从火车东站到汽车北站,穿越了大半个杭州,因为穿得多,车里又闷,我和同事坐到一半就恨不得下来自己跑了。

      同事说:“等报完到,我们就去买衬衫!”我说:“不,我要先去买一个西瓜!”

      终于到了指定地点——新宇之星,办完了手续之后,同事不再提买衬衫的事,我也不再提买西瓜的事,因为等我们俩办完所有的手续时,身上只剩100元钱。钱带少了,连回去的路费都不够!

      同事立即打电话和家里人联系,想办法。我却一头扎进房间,立即烧了一壶水,就像农民等着秋收一样等着壶里的水快快烧开。太渴了!

      让我开心的是,发现房间里有网线的插口,很是激动。然而这阵喜悦只维持了一分钟,因为等我把网线连接好之后才发现,带来的电脑根本没有反映,总台派了了三个网络管理员上来,也没有整出个名堂,只好作罢。失望之极。

      好在曾经在苏州读书的杭州同学说晚上要来看我们。想象着N年没有见过面的师范同学,见面时会是怎样的情形。有了一些期待。亦喜亦忧,时间走在文字的背后……

同学相聚

      同事的电话打通了,回家的路费有着落了,刚刚还惴惴不安的我们立即舒展了眉头。“可以买衬衫了!”“可以买西瓜了!”我们又开始兴奋起来,在房间里肆无忌惮地大呼小叫。

      晚上6点过后,电话铃响了,杭州的同学已经到了宾馆楼下。17年的时间不短,同学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的马尾辫,依旧的一张笑脸,美丽而生动。只是身边多了一个和她差不多高的女儿,还有一个温厚平易的老公。

      几句寒喧过后,同学的爱人驾车带着我们绕着西湖兜风。月白风清,空气中弥漫着春草芳香。偶尔,一对情侣从身边走过,夜幕笼罩下的西湖更增添了一些浪漫的气息。

      要了一壶清茶,再要几盘果点,我们就坐在西湖岸堤的农家小院里小憩。不一会儿,杭州的另一位女同学也带着儿子赶来,气氛热闹而喧腾。

      我们开始滔滔不绝,好像刚刚下了晚自习归来却仍不愿入眠的几个精力旺盛的女生,叽叽喳喳没有个了时。如果不是孩子的眼睛渐渐闭拢,这场久别重逢后的茶话会不知何时终止。

      同学一家力尽地主之仪,一直把我们送到宾馆的房间,她那热情的老公还出乎意料地调试好了电脑的网络连接。

      终于可以上网了,熟练地输入大家语文网址,一个熟悉又崭新的页面跃入我的视野。只一天不见,大家语文已换了新的容颜。惊喜!

      希望明天的会议能带给我同样的惊喜!亦真亦幻,这是月下的西湖……

开幕式上一群点灯的人

      这个开幕式实在有些平常,八股式的会议程式,“书香钱塘”的主题被民乐歌舞搞得支离破碎。如果不是一个美文诵读节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勉强点题,这台节目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篇跑题之作。看来,主办单位对本次会议的主题“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了解。

      这个开幕式却也有些不平常,因为我见到了几位儿童文学家。

谦谦的桂文亚

      一直孤陋寡闻,比如台湾的儿童作家中,我只知道方苏珍,却不知道还有一个桂文亚。她的名字是我今天在开幕式上第一次听到。当她意气风发地走上主席台时,我发现她已经是一位奶奶级的人物了。她的发言真诚而实在,虽然有些观点在我看来有失偏颇,但她开篇时对与会者的称呼却让我心头一热:“各位先生,各位老师,各位看书人,早安!”第一次听到有人向读书人问好,很感动。

      接下来她的发言主要围绕电脑对孩子阅读的影响来谈的,这里的许多观点有些牵强,但她在发言结束时提出的观点我还是非常赞同的,那就是:用大块的时间读大块的书,用小块的时间读小块的书。人是孤独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书让我们对生命有了向往!

默默的梅子涵

      梅子涵朴实得像一个看门人,有些木呐的外表和他一篇篇灵动的童话反差太大。他的面部表情单一,看不出他的喜欢和不喜欢。然而他的发言却深深打动了我,那是一个关于牧羊人的童话。他说,孩子就是在山坡上自由吃草的小羊,教师就像牧羊人,用我们的童话和故事召唤着一头头小羊。

      接着,他又讲了另一个关于火车上的故事。他的语调没有太多的抑扬顿挫,但故事本身曲折的情节依然扣住了我的心。我凝神地听着,拼命地记着,生怕漏掉故事中的一个字。我渴望自己的嘴巴也能像他一样,轻松地吐出一个个童话泡泡。我渴望童话把自己的心灵变得越来越浪漫,当时间把岁月的镜头推近,我就像梅子涵一样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特写!

深情款款的年红

      年红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一位作家,他是一个创作颇丰、在华语儿童文学界,尤其是儿歌创作方面很有成绩的作家。本次论坛他将在幼儿园专场执教自己创作的儿歌。遗憾的是,他的作品我从未读过,倒是很想听听他是怎么上自己的诗作的。

      他的发言显然不及梅子涵的生动,有些泛泛而谈,但他对母语的热爱是溢于言表的,是真诚的。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感谢中国,中国的强大,中国经济的起飞,使得华文教育欣欣向荣。

      这是一群点灯人,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执著,照亮着孩子们前进的路。

幽默风趣的徐冬梅

      开幕式后,就是首届亲近母语全国小学(幼儿园)教师讲述大赛的现场决赛。一共八位老师参加今天上午的总决赛。评委分别由专家组、学生组和教师组三块拼成,当场亮分,还是比较谨严的。

      赛后,“亲近母语”的首创者,扬州母语教育研究中心的徐冬梅进行了综合阐述,让我对“讲述”这个概念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她说:“讲述不是演讲,也不仅仅是讲故事。把自己回到孩子,这好像也不对,大人就是大人,大人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讲述他们喜欢听的故事。讲述也不是朗诵,讲述需要一种交流。总之,讲述的定义应该是模模糊糊的,允许各种风格。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讲述必须有你对文本的理解。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有好的文学、文字功底。教师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应该做孩子教育学意义上的母亲,站在讲台上,我们不应该娇情,应该是孩子的母亲……”

      她还想接着往下说,这时,后台不知谁隔着幕布戳了她一下,得到暗示的她立即结束了发言。吃午饭的时间到了。 应该说,排除了那些领导们的形式致辞,这些作家、专家的发言我还是很愿意听的,回来后慢慢咀嚼,更有许多余味在心头。

 噢,她就是书本里的蚂蚁

      《书本里的蚂蚁》是一篇实在太有趣的童话,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故事讲的是:一只黑蚂蚁乐意成为一个会走路的字,书中所有的字都感到很好奇,它们也学着黑蚂蚁的样子,跳跳舞,串串门。这有多快乐呀!于是,这本书中的故事就变来变去。这个故事的作者就叫王一梅,她的童话我一直爱读。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和同事特地赶到分会场,参加她主持的经典诵读专题。等我们赶到时,礼堂里的人陆陆续续到了一些人。我发现第一排有几个空位,就对同事说:“不要往后去了,就坐在这里,看得清楚!”这时坐在第二排的一个红衣美女对我们说:“不能坐,前排是留给专家的座位。”

      我问:“专家在哪?” “就在你边上!”那个红衣美女指着一名女士对我说。仔细打量这位女士:人到中年,白皙的皮肤,丰盈的体态,朴素的衣着,一脸平易。“她就是王一梅!”那位红衣美女热情地告诉我。“噢,书本里的蚂蚁!” 我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冲着王一梅老师做了个鬼脸,“我一直喜欢读您的童话!”“是吗?”王老师笑得很甜蜜,“我以前也是一名教师,我当了13年的幼儿园教师。” “哇,太棒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也喜欢写童话!”

      因为上课的时间还没有到,王老师索性和我聊了起来。我们一会谈谈童话,一会儿说说绘本。王一梅老师说:“绘本教学应该是幼儿园里的事,现在小学在做,做得很好。小学生读绘本读得比较深,幼儿园也读绘本,可以读得很浅……”我就这样饶有趣味地听着童话作家谈绘本,心里像三月梧桐的枝头,萌发出绿意点点。

最老的人上最年轻的课

      昨天才听说年红的名字,他的开幕式致辞并未打动我,上网搜索一下年红的名字,信息却不少,一个挺有成就的作家。

      今天再次见到他时,和昨天站在台上已是完全不同的风格,看到大家时,他也像孩子一样做起了鬼脸。今天,他将给幼儿园的孩子上一节童谣课。因为我的2006市级个人课题是儿童诗,我们学校的十一五省级规划课题是童谣,我和这位老前辈的的谈话自认就有了共同的主题。他告诉我,在马来西亚,儿童诗是必修课程,他为了今天的这节课准备了两年的时间。

      两年的时间?我不明白。老人家说,童谣是他自己编的,曲是他自己谱的,光碟是他自己做的,用了两年时间他才编写好这套童谣教材。以前写小说,可以一天写一篇,现在写童谣三天也写不出一篇。童谣太难写了,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要讲究音韵,要通俗易懂。马来西亚提倡思维教学,学习时一定要让孩子动脑筋,提倡综合性学习。一节童谣课,里面有语文学习,有常识教育,有音乐舞蹈,有画画……”

      接下来,他的童谣课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课堂上,他忙得团团转,他的节奏似乎有些跟不上孩子的思维。但我们已经无法用一节所谓好课的标准来衡量这样的一节节课了,只是看到这样一位执著的作家老爷爷,乐呵呵地给一群懵懵懂懂的小毛孩上课,这本身就是一部童话。

你看,你看,薛瑞萍

      提起薛瑞萍,你也许不认识,如果说“看云”,你一定会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她的书很走俏:《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心平气和一年级》、《我们班的阅读日志》、《请跟我来当好一年级家长》……网络成就了薛瑞萍,她凭借自己超人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一路走来,且行且远。

      我一直以为看云是个美女,一个冷艳孤傲的美女。当我今天看到她时,简直不敢相信,这个长得朴素,打扮更加朴素的邻家大嫂就是著名的网络红人“看云”,有一些浅浅的失望。然而,听了她的专题讲座《琅琅书声 朗朗乾坤》之后,我彻底地折服于她了,她的心真的轻盈如云。

      我不知道她究竟看了多少的书?究竟背了多少文字?讲座时,她引经据典,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兴起时摇头晃脑,大声吟诵,眉宇间闪烁着傲然的自信。下面就是她的发言摘要:

      我们首先是母亲,然后才是教师。什么是成功的家教,是父亲和母亲在儿子或女儿那里得到两个确信。第一个确信:身体要健康。第二个确信:精神要健康。要尽早让孩子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当他们一本接着一本阅读时,他们的幸福之旅就开始了。阅读是让我们消灭无知,所有热爱阅读的班级,都有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我背艾青的《色彩》,我背《圣经》,我背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有人说,看云没什么,不就是会背书吗?我理直气壮地要孩子和我一起读,一起写。《我们班的读书日志》中还有家长和孩子在一起读书的心得。我平时没有书面的家庭作业,这是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原因。我让孩子们读书、背书是循序渐进的。一年级时背童谣,一天两首;二年级时背儿童诗,比如《毛虫和蛾子》,比如顾城的《生日》;三年级时采用“3+2”模式,即三天唐诗宋词,两天泰戈尔的《飞鸟集》。背书必须要静心,所谓智慧就是对你所做的事专心致志的本领。让我们一起读书。自立立他,自渡渡人。 薛瑞萍的报告深深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东西,阅读,原来可以做得这样美好!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