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第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看云老师本届论坛讲座稿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28 13:56:41

摘要:啊呜龙整理

      什么是成功的家教?答:1、健康的生活方式;2、和好书结缘。

      洛克的《教育漫话》说:健康的精神孕育健康的身体。

      6岁---15岁,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我们的孩子都会被送到学校接受系统的学习。这宝贵的九年,对人一生的重要性,无论多高都不言过。九年的光阴,我们要让孩子尽早地爱上阅读。在我看来,热爱阅读就是热爱生活。童年的快乐,是他日后面对寒冷高山时微笑的动力和面对痛苦艰难时更多的营养。

      儿童是蜡烛,成人是铸铁。以前的研究表明:13岁以后,人已经不太能改变了。但最新的研究表明:6岁以后,人就不太容易改变了。所以,根的工程,越研究越往下走。猜猜我有多爱你----叶对根的汲取,成人对儿童的学习和尊重。童年是我们忘了的根。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学习的能力是阅读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生存的能力、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

      阅读是让我们消灭无知、贫穷、绝望、罪恶的终极武器。

      儿科医生要求新生儿的父母每天给孩子读10分钟的书。

      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校长,不同的教室里的孩子,不同的老师,因为老师热爱阅读,儿童也会热爱上阅读。

      我一直在记日记,日记逼着你关照自己的内心深处。我记下了,做到了,并且成为习惯。我本愤激,这于我大有好处---是否对自己有好处,是决定我是否做、怎么样做的第一原则。

      孩子往往喜欢广告,其实广告推销的一种特殊方法就是诵读。那么,用广告的方式,推销一种特殊的产品:阅读。

      唯一,而且是重要的方法是:朗读。

      广告中的精品是什么?----诵读。

      诵读的本质是对语言的敏感,语言的敏感就是思维的敏感。灵活、有趣、诚恳的语言是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

      越是学习能力差的,越要阅读。不是考不考得进大学的问题,而是进不进监狱的问题。厌恶学习,就是厌恶环境,厌恶生活。

      诵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当孩子小的时候,请在他的床边为他朗读。所有阅读能力好的班级,都有一个愿意为孩子大声朗读的老师。当我们的每一个家庭足够温馨、足够温暖的时候,我们的祖国就足够温馨、足够温暖。

      对语言的敏感是老师的第一敏感。当我们听到冗长、机械、陈腐的话时,我们应该感到厌恶。

      对语言的敏感也是儿童的天性。

      拥有一颗童心,你会很快乐。儿童对于新鲜的语言的苛求是无穷无尽的。

      八小时之外,尽量地把你的心给你的家人,特别是给你的孩子。对语言的敏感,使孩子学会了说话,听懂了说话。对于儿童的耳朵,开初那些发了的声音,是嘈杂的、无序的。突然,他听到了人类是,于是豁然开朗。他用原本吮吸乳汁的嘴用来发音、用来倾诉、用来反抗。

      3----6岁,是孩子词汇学习的暴发期。

      人生在世,为人父母,最值得做的事,就是为孩子大声朗读。

      诵读:日有所诵、日不间断;每天十分钟、水滴石穿。

      连续性是教育的第一关键。

      聚精会神地关注着、重复着某一件事,孩子就学会了真正的学习。

      我们班里的孩子诵读的过程:童谣、儿歌、童诗、经典诗词和散文。一年级:示范背诵童谣、儿歌,一首接着一首;二年级背儿童诗;三年级:3+2,3首唐绝句,2段《飞鸟集》。

      宋词元曲迟早要读的。诵读最大的好处是练心。聚精会神的能力丧失,就无法背诵。智慧是对于应该做的事情专心致志。诵读的过程作用于儿童的眼睛、大脑和心灵。

      我提倡:做事想透了再做。

      最开始,一天两首,不要求学生背诵。当有孩子会背时,就给他打100分;读熟的,就打80分。。。

      这一个感召那一个,这一次促进下一次。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乐意----乐意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然后辅以老师的鼓励,这样才能在班级形成一股整体向上的生长之力;这样才能使班级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生命的林子。

      幼儿园孩子的童谣诵读,依靠的是口耳相传。

      而到了小学一年级,让孩子借助拼音,让孩子自身去克服困难。

      成人往往是傲慢和健忘的,往往忘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曾经挑了一首儿歌,把汉字略去,只剩下拼音,去考一位老师。结果,读得结结巴巴。-----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所面对的困难,请放低你的心,去体验孩子的困难。

      但是,对困难的克服,是儿童成长的快乐;让他感受到童谣、童诗背后的乐趣。让儿童在阅读的材料里看见自己,他就会乐意去读、去背。慢慢的,孩子的内心就会发生变化。在诵读的过程中还儿童一个完整的自我。人在游戏中才是最完整。真正快乐的学习,真正幸福的成长,恰是沉静的----正如春雨中贪婪地吮吸着,枝叶往高处伸,根系往深处扎的草树。

      并不是长的儿童诗,孩子就不会喜欢。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不背则已,一背就要连续、持久下去:每天一首,一周五首。整首整首地读,整首整首地背。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孩子的心灵变得柔软和灵敏。匀整的结构,轻快的韵律,清新的童趣,舒适的语感----这些小诗的好,听听便知道:当孩子朗读、背诵它们的时候,眉眼声音里洋溢着异样的亲切和喜悦;教室里的空气,也变得甜丝丝、润津津了。

      当我们的孩子从我们的“日有所诵”获得了属已的、内在的快乐,很可能----他们会对那样热闹壮观的表演不感兴趣。如果有那样的情况出现,作为教师的我,该是多么自豪。因为蒙太梭利说道:当儿童的心理生活升华的时候,他们自愿地拒绝这些无用的、外在的乐趣。

      那种珍视内在的、沉静的幸福,轻视奖励与展示的品质,大约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定力、尊严和贵族气吧。

      阅读,要从儿童文学开始。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这样的阅读,是否能使他们爱自己,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我们班的孩子为什么能读懂一些深奥的文字?因为有了一、二年级的铺垫。在看似重复的教学活动中,每天有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变化和提升。是这样严谨然而活泼的连续性学习,用教材筑成一道周边长满花草的慢坡,把孩子的阅读、理解、鉴赏能力,一点一点,稳扎稳打地往高处带。

      语言,是特殊的物质环境。

      诵读的环境越温馨,孩子对环境吸收就越充分。

      就象初生的小孩,应该放在类似于子宫的温暖安静的地方。

      班级是一个场地,一个人看碟和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是不一样的。书在家里自己看,就象是一个人在客厅里看电视;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听呢,就像在一个条件很好的电影院里看电影-----那种具有特殊感染作用的场力,是家里的客厅无法营造的。

      很久以前,曾经布置六年级的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现在想来,能够做到的孩子一定很少,或者他们干脆就没有完整地看过一回----今天的我,也几乎不看《新闻联播》。因为他的语言环境并不美,不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和意境的优美。实实在在,我应当为自己当年的失败感到高兴。

      本着教育的良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起来、诵起来。

      我30多年来曾经那么投入地沉醉、抄写和背诵过的诗词曲赋,真能烂熟于心、永志不忘的,较之总量,实在是百不及一的极少部分-----可是你能说,那样严谨的理科训练对于我没有用吗?你能说,忘记了的背诵都是白费心力吗?我又怎能因为绝大部分的迟早忘记,而终于沉醉、激动和背诵。

      最好这样说:伐幸能有的思考和劳动的能力,是精神之野长成的一片林莽。林莽必要根植在沃土----记得的,可以发声道出的,是映着日光的花花草草;而识心所忘的,则是地表以下既深且厚的黑土。

      最好这样说:伐幸能有的清新、健劲的状态,是精神之野畅游着的一道长河。一条漂流的形成,需要整个大地的完整与健康----记得的,可以发声道出的,是河面映出的天光云影;而识心所忘的,则是难溯的源头,以及远方、更远方的青山、绿地和旷野。

      忘记的有多少,悄悄地,在黑暗处滋润着根部的营养,就有多少;忘记的有多少,汩汩地,有风无风都令河水清澈畅流的力量就有多少。

      没有所谓忘记!记得不记得,曾经的感动和念诵,都已融入血肉。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