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第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论坛花絮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28 14:37:52

关键时刻年红老师露绝招

年红老师现场给幼儿园赠书

台下老师一起跟着年红老师进行互动

年红(马来西亚)在幼儿教育分论坛进行现场儿歌教学

汪乐乐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诵读童谣

王一梅老师幼儿教育论坛讲座现场

论坛花絮(斑竹们、网友们一起来写)

每年论坛在精心策划、严正实施的内容外,总有一些有趣的花絮。把你看到的,经历的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收集这些记忆中不会消褪的斑斓的彩页。

我先来写。呵呵。

讲述大赛。八名选手讲完,评委们进行紧张的评议,决定最终的名次,我经历过多次亲近母语各项赛事的评议,知道各有见解的专家们必然有一番争执,评委会主席丁筱青老师必然要焦头烂额。为了让台下的老师不要太无聊,当然也是为了让老师们了解讲述大赛的用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设计流程时,商定由我这个总策划人出去跟大家说一段时间。并且说好,我站在幕布前,他们结果一出来,就在幕后捅我一下。

呵呵,我开始说了。我讨厌把什么事情都搞得庄严正经的(当然该正经时还是要正经哦)。一开场便和大家开玩笑,说我是混时间的(也是实话)。当然接着就郑重其事地和大家讲讲述大赛的由来、意义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越说越进入佳境,不知不觉往前走了两步,过了一会,我意识到我离幕布太远了,便渐渐放慢了语速,并渐渐往幕布后面靠,一会,后面有人捅了我一下,我知道后面的评议结束了,我立刻收尾,“后面有人捅我了,我的谈话该结束了。”,大家开心的大笑。

我退到后台,主持人开始宣布比赛结果。个个冲我瞪眼睛,丁老师说,你怎么站到那么前,我捅了几次,幕布往前拱得好奇怪,还够不到你。梅老师站在幕侧,比划着对我说,他们急坏了,我刚才想从前面爬过去,把你的腿一拉,拉到后面去。

呵呵。实在有趣。

花絮一:

我们央校一行五人在李校的带领下,赶往杭州,只为那美丽的相约相遇。

早就耳闻杭州的出租车很难搭乘,不料传说真的成为现实,还没到交换班时间,无论我等怎么多情地招手,只见的士呼啸而去,没有一辆为我们做片刻停留。

无奈之时,先到的网友还在千呼万唤地催着我,无意嚷道:我等得花儿都谢了。

这边,三位美女,两位帅哥还在痴心地等待着多情的出租车……

心急如焚。

小梅来电,告知我,将有一美女亲自驾车来迎接,我狂喜:救星来了!

心中响起一首动人的歌:

世上只有网友好……

于是,我们就傻傻地站在车来车往的路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那辆大红色的美女网友的车的到来……

从此以后,对红色就格外的敏感。

花絮二:

把李校送上网友清欢的车,我们几个总算安心了。

坐车难,难于上青天啊。

我带着三位美女排除重重险阻,挤上了开往德胜新村的K12。虽然才五站路,走走停停的,显得格外的漫长。

终于下了车,我一个人拖着行囊,急冲冲地冲在最前面,她们走得可真慢啊。

来到宾馆,一眼就望见了歌手和朱老师,隔着玻璃跟他们挥手示意,没有看见。进得室内,大厅里坐着的是谁?

沉砂!

无意!

小梅!

葫芦丝!

“终于见到你们了!让你们久等了!”没有拥抱,有的是久别重逢的欣悦和终于得见的激动!

安顿食宿之后,再转回来,俨然多了几位网友。

是谁呢?

没有人给我介绍。

因为有两边的网友在一起,我不知道是哪一边的,所以任我怎么猜,任她们怎么生气,我兀自不知面前的这两位美女究竟是谁!

晓语,不可以——这么笨!

我怎么可以认不出一位是美丽的蝴蝶,一位是可爱的小柠檬呢?

错过了讲述大赛,真可惜。听杭州的朋友说,她和女儿听了,都感动地哭了。

这两天,如饥似渴地看着看云的书,更自己错过了冬玫老师的讲话,错过了“因为渗入骨髓的那种童性,那种新奇、鲜活、青葱、柔软---又复含着畏怯的感觉”(摘自看云的新书)而可惜。

杭州的天气说变就变。周一还是初春的感觉,懒懒地我,一直身着冬装,脚踩冬鞋。周三,当晓语问我:可否穿短袖时,我一下子愣住了。结果,周四上午,正参加着龙儿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手机上收到的天气预报:多云到晴,18-27度。晕!急忙发短信给兔兔,让她及时通知各版主,通知看云。

周五,气温升到了28度,空气中已有了夏日的燥热。一下班,忙乱地找了双新鞋套上,急急地往宾馆赶。

半路,就收到柠檬的短信:我到了,你在哪里?

办好住宿,赶紧回复:我在713,你在哪里,我过来。

柠檬回:我刚出来,碰到王博,你赶紧来。

我答:好,马上到。

跑到宾馆的门口,大厅里的人是不少,可就是不见柠檬的影子,自然更看不到鼎鼎大名的王博了。

转了半小时,我又发消息:你在哪里,找不到你。

柠檬发过来的消息,让我立马晕了过去:我在三台山,杨公堤最里面的地方。

我在宾馆,他在西湖,自然是找不到了。

一看时间,已过九点。唉,我的车夫(龙爸)已经离开,赶过去怕已经是曲终人散,只能就此打住,耐心地等着他们回来。

随后,柠檬又发短信:王博已经离开,年红来了。

这个死柠檬,分明是吊我胃口。

心里惦记着另一位版主:红舞,知道她路上塞车了,赶过来会有点晚。心想可以先和她聊起来,也不错。于是,一边看着新一期的《读吧》,一边耐心地等着。

 

东站的出租车难打,这是身有体会的。但想到晚上十点多了,应该不会困难到哪里去。可是,等了半天还是没见红舞的踪影,又急着发短信。结果,她果然是等了一个多小时没打到的,等着晓语和柠檬去接她。

版主们终于见面了。男士只有两位,除了歌手,就是晓语。给我的感受很诧异:想象中的晓语,从他的文字体会到的,应该是个富有哲学味的中年男子,谁料到是个热情、清秀的小伙子。一开口,就关心我家的龙儿:怎么没把他带上。

我答:孩子说话不够完整,明天上午有节作文启蒙课,主要是教孩子把话说完整、说明白。所以,就没把龙儿带来。

“你错了!说不明白有什么关系?孩子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跳跃的过程!要不,明天你和我们的李校好好谈谈。”呵呵,没想到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晓语的批评。

其他的版主,作为语文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倒是很多反对晓语的意见:必竟我们国内的应试教育还是存在,必竟把话说明白还是语文的基本功。当然,怎么样的教学又是一个问题。象我给龙儿选择的那样轻松活泼的教学,那种老师激情表演的作文启蒙,对孩子的学习是否真的有益,对孩子静心的培养是否会有妨碍,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论坛会的第一天,依然是夏天的感觉。一圈走下来,感觉有些闷热,便偷懒把袜子脱了,光脚穿着新鞋,去听玫瑰的课。半天下来,后跟生疼生疼的,原来新鞋挤脚,把皮磨破了。接下去的日子,只能是踮着脚尖走路,就象一只折翅的天鹅,想飞却飞不起来。

晚上的沙龙,幸好是在宾馆内。顾不上礼仪,穿着宾馆的纸拖鞋,早早地抢了个靠前的座位。向专家提问的时候,有位家长的发言最好玩:孩子总想学着童话里的样子,孵鸡蛋甚至是冒险(早晨六点钟,一个人出门走了很多路)。丁老师的回答:当孩子没有判断力时,暂时让孩子远离这类“危险”的书。而梅老师的回答:孩子的这种遭遇毕竟只有一次,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喜欢模仿童书里的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童书中有枪有刀,但孩子不会真用刀去砍别人,最多只是拿根棍子,示意着发出“啪啪”的发射声。我在台下,其实最想向那位家长推荐的是《洞里洞外的小老鼠》,讲的就是书内的世界和书外的现实世界是不一样的两个环境。如此聪慧的孩子,看了这本书,定然会悟到点什么的。还是让童话去向孩子解释其中的奥秘。

沙龙结束了,作为本地人,本该陪着红舞、柠檬、晓语去西湖边赏赏夜景。可想到那鞋,想到那渗出血的后跟,只能是望鞋兴叹,一千一万个抱歉。正好有位杭州的妈妈,拉着我聊孩子阅读方面的事,我也就孤身留在了宾馆的房内。

十二点了,红舞还没回来,不免担心。我自己迷迷糊糊地合衣睡着了。

一觉醒来,两点多了,还没回来。不免有些担心,为自己没有尽责而内疚。发个短信过去,红舞回:“快了,马上就回。”看来安全没有问题,我又一头倒下睡自己的。

近三点,终于听到了开门的声音。红舞倒下就睡,如眉解释:她喝多了。(哈哈,第二天红舞是死活不承认)

第二天早上,主会场是王老师的课和专家的讲座,分会场是年红老先生的课和看云的讲座。

我是铁杆的云迷,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地往分会场赶。门口的柠檬、红舞、无意倒是拿捏不定。为了家里的小小孩,也要去听幼儿园的课,再说还有魅力十足的看云。于是,她们被一瘸一拐的我,连拉带掇地往分会场赶。

一进门,熟悉的身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笑呵呵的王一梅!一大堆人,拉着她合影,直到她的腮帮子都笑地有些累了。。。

看云的讲座,更像是高僧说禅。听着她一首接一首、一段接一段地诵读,让我们一个个陶醉地忘了记录,完全是一种美的享受。

两天的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可杭州的天气,一下子回到了冬天,而我还身着单衣,脚踩拖鞋(因为脚疼,索性到小店买了又塑料拖鞋)。等各方的宾客都离开了会场,冬玫老师拉着我们这些兼职版主留影。矮小的我,很习惯地站在了最前面。“咦,你怎么穿着这样一双红鞋子?”细心的丁老师发现了我的问题。哈哈,谢谢丁老师的提醒,赶紧往后面躲。

回到家,打开冰箱,看到里面有上好的龙井明前茶。可惜这是去年的茶。想到喜喜说起过办公室的茶叶黄黄的,便厚着脸皮送到宾馆。虽是去年的茶,但自认为保存还是比较好的。大家享受过了小公主《去年的树》,再来喝喝去年的茶吧。

近三点,终于听到了开门的声音。红舞倒下就睡,如眉解释:她喝多了。(哈哈,第二天红舞是死活不承认)

哈哈,现在我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些家伙竟然第二天还问我是否记得晚上的事.

我还真没有醉呢,不过无意说有点高,还搞了个大笑话,嘿嘿.

看着你们的这些文字,真有些湿润,相逢是一首歌,谢谢你们.

每次一民上课前都是寝食不安的,一定会到上课前才有课的雏形。

其实我从来不担心他的课,他备课的过程只是化变的过程,到他走上台,进入课堂,他自己早已经化变为“小王子”、“蝶”“天鹅“,而这次他只是要变的是那个小男孩,那个想长大了坐船夫的小男孩……

我启程往杭州的前一天晚上,收到他的短信:到现在课还一无所获,我在街上乱逛找灵感。我回复他:此岸彼岸仅一步之遥……

周四,我们中午到了杭州三台山庄,一民从上海接了年红过来已是傍晚时分。晚上梅老师、年先生、周晴等征文评委一起晚餐后,我们大家约了出去走走。我知道只有那天有时间,第二天大批专家、代表报到,一定会很忙。

三台山庄就在西湖景区,外面群树葱茏,山清水幽。难得这么美好的晚上。便约梅老师跟我们一起出去喝茶,问周益民去不去,他说不去,要备课。

梅老师、丁、我、岳、小康、聪,便一起出去。门口的大樟树茶馆已经打烊,我们便往山下走。转过一个山口,看见南边一处建筑,看上去有些像茶楼,便问旁边站立的两位看上去像当地的人:这里又没有茶喝,他们说没有,但其中一个看上去像是农民的朋友立刻说,你们要喝茶吗?跟我回家,我们家有茶。我们大笑。

再往前走,是一个不大的湖面,应该是西湖外围的水系。转上来,呵,一个个的农家茶饭庄,生意也是非常的好,有农家饭,也有农家茶。我们选择了一家比较清爽的坐下来,就在室外,树影星光,真是难得的逍遥。

主家给我们上了自家的新龙井,还上了一些炒瓜子,一看就知道是自家种植的瓜子,饱饱瘪瘪的。梅老师说,我是包工头,带几个丫头来喝茶。要吃这个瓜子干什么,我们自己家种的,多的是。有糖吗?我们大笑。

有人问,一民怎么不来?我说他备课呢。

上午,征文大赛的评委在大樟树下聚会,整整三个小时,才将结果评出来。其中很多精彩点评。一民本来也是评委,他说,他要备课,也没参加。

第二天中午,浙江文艺出版社请我们吃饭。老梅、王林、老丁、小岳和我。

王林问下午怎么主持?我说,都是名牌主持人,我才不管呢。

晚上,讲述大赛的评委开会,专家们意见不一致。大家争执的焦点在一等奖该不该从严,王博士主张学习小语会,只设一、二等奖。来参加比赛的老师不容易。其实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在扬州,一、二等奖的奖杯都做好了。三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但是梅老师坚持一定从严,他说否则就显示不出奖的庄严,最后商量的结果,到明天看比赛结果。这下,评委会主席丁老师可着急了,还有主持人,这样的不确定性,无疑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梅老师说,今天晚上,要有好几个睡不好觉了。明天早上外面的树林里,先跑出来一个人,一看是周益民,嘴里念念有词,“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又出来一个,一看,是王林,嘴里说着“我怎么主持,我怎么主持”。又出来一个,一看是丁筱青,傻傻地问,“几个一等奖,几个一等奖”?

我们笑翻。

有新补充:

会议结束了,人群渐渐散去。总版主送走了各方的贵宾后,急急地找我们这些兼职版主。

此时,室外温度只有9度,而我,身着昨天的“夏”装,冻得不敢走出会场。

冬玫老师一眼就看到站在最后一排的我,拉着我问:“其他人呢?”

我领着她来到会场门口聚在一起的柠檬、红舞、柠檬、如眉、蝴蝶和晓语。

“我们合个影吧!”冬玫老师建议说。

“好啊、好啊”,不知谁说了一声,“让我们紧紧地围绕在总版主的周围。”

拍了一张室内的,估计是觉得没把论坛年会的热闹气氛拍进去,大家又来到会场外面的台阶上。

前方是红色的拱形门幅,上面是大大的“第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既亲近母语国际教育研讨会”的横幅。一群人错落有致地站好,齐刷刷地露出八颗牙齿。咔嚓!相机定格,一张颇有气势的“全家照”。

全国各地的版主们集在一起,高度团结在总版主为核心的儿童阅读推广群内,机会真是难得。

于是,大家提议:再来一张。

等大家挺直了腰板,摆好了姿势(当然包括象我这样,发现脚上的红拖鞋,努力地往后排躲),正要齐刷刷地喊那声傻傻的“茄子”时,那个红色的拱形气球徐徐落下,容不得我们再摁一张。

这可爱的一幕,定格在我们这帮童心未泯的版主们心中。就象那些有趣的图画书的结尾,往往调皮地让人出其不意。

第一次参加这谁也不认识的会议,感觉别有一番滋味。

坐在那听课,不曾被任何人打扰,感觉甚是清净,看到精彩处自己也会傻傻的对着自己呵呵乐。

我再来写一则:

4月1日晚,会议圆满闭幕,王菘舟老师的闭幕词非常精彩。晚上,王老师代表承办方请我们主办方吃饭。虽然忙,盛情难却,承办方为会议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晚上谈得很开心。

晚饭后,和福建的一位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老师简单谈了一些事情,匆匆赶往宾馆。

本来说好,陪丁云、晓秋、龙霞三位征文获奖选手以及余耀请梅老师逐一点评,可是我已经没有办法脱身,只能让她们自己去了。

两天来,我事情太多,重点放在确保会议各项议程正常进行上,没有时间和专家们打招呼。

我和丁老师回到宾馆,和安徽少儿社的副总谈完事情,一一拜访了桂文亚、年红等专家,给梅老师打电话,等于给各位专家送别。

事情处理好,大家有点兴奋,三天来,专家算我在内接待组就5个人,丁老师、岳老师、兔兔、聪聪都很 兴奋,不肯睡觉,便开始聊天,我还上网看了一会,睡时,已是三点三十分。

我睡前关照小岳,明天起床前,让她们叫我,我跟桂小姐说好,早上七点半期来陪她吃早饭的。

可是早上,我赖着不肯起床了。丁老师和小岳先去了。否则太不礼貌。

我到餐厅,桂小姐已经走了。

总算可以安安稳稳地坐下吃一顿饭了,我拿了很多东西,盘子里装得满满的。

刚坐下,丁老师问:你的衣服穿反了吧?

我一看,果不其然,我的外套反了。我脱下重新穿好,说:幸亏没给桂小姐看到,她那样的淑女看到要笑话的。

前一天晚上,拜访桂小姐时,她让我和丁老师在她的本上题词,我写的是:冲淡其文,淑女其人。她的优雅和温婉让人心动。

用完早餐,我们往外走,准备到湖边走一走。几天来,大家太辛苦了,中午回扬州的车,我们一起在上午出去走一走。

先在大樟树下留影。

远远看见桂小姐在孙建江老师的陪伴下过来了。

我们便招呼她,请她过来一起和我们合影留念。

她的摄影很专业,忙乎了半天,给我们拍了一些。我们开始合影。

轮到丁老师和桂小姐合影,忽然丁老师叫起来:桂小姐,你的衣服是不是穿反了?

嗬嗬,她穿着一件衬衫,外面套着一件羊毛的开衫,脖子后的商标翻在外边呢,还真的反了。

我们几个大笑。岳老师说了我刚刚发生的穿反衣服的事件,并说,我还说这种事情决不会发生在桂小姐的身上,谁知……桂小姐说,我们原来心有灵犀呢!

原来她也是一个既优雅又有趣的人,岳老师说刚看了她女儿给她写的小档案:

我妈妈又多高:五个半西瓜那么高,桂小姐说,为什么不说,六个半呢?

我妈妈挣多少钱?不知道,还没来得及数,已经花光了!

我也来自我曝光在杭州的时候,因为兴奋,还因为换了一张床,睡眠不是很好。第一天晚上,因为晓秋第二天要上课,早早就安分守己地睡下,虽然睡不着,但是勉勉强强进入梦乡但是第二天早上,5点多就醒来了,看着还在睡觉的晓秋,不敢吱声,只好睁大眼睛在等她醒。好容易闹钟响,一个鹞子翻身,梳洗完毕,下楼吃饭,干活!

31号晚上,回来很迟,但第二天4点左右就醒了,6点10分左右,我打开了灯,晓秋就开始发脾气了,吓得我大气不敢吱声。最后,被我搅了好梦的晓秋,居然要把我踢到楼下,我忙调侃,驴不胜怒,蹄之!笑不止。。。

2号,我们滞留在宾馆,又早早醒来,4点左右开始无眠,不敢开灯,不敢看书,发誓下次坚决不和晓秋同居,只好发发短信,一不小心,碰了我床前的白纸。晓秋相当警觉,说,你又看书啦?真是个“神经病。”言辞凿凿,我不敢声辩。

赖在床上,晓秋就是不起。

一直到10点,她才冉冉起床,喃喃自语:“刷牙,洗脸,睡觉”我一听睡觉两字,差点晕倒!

到车站,遇众人,列数我的不睡觉的“罪行”众人皆同情晓秋,奇怪,我哪里做错了,晓得我吵了她的觉帮她拿豆浆,煎鸡蛋。还送她我家丫头送给我的牛奶,还到处宣扬我的不是。哎!罪大恶极也!

回学校,同事们都知道,我不肯睡觉,搅了晓秋的好梦。

这不,今天中午,晓秋家女儿,居然说,正在写一篇作文,叫 走火入魔的丁阿姨

现在,我发誓,下次我坚决不和晓秋同居一室!!决不从此以后,有了一个心病:原来,我的眼力如此之差!

下面开始介绍一下照片上的各位咯

第一排左起:红舞 柠檬 冬玫 月落 晓秋 喜喜

第二排左起:无意 蝴蝶 王林 晓雨 龙妈 龙霞 兔兔

第三排左起:余耀 本人 丁老师 沉砂

一共是17位哦

大家说了很多趣事,我来说说让我感动的事。

美丽的人间四月天,美丽的西子湖畔的相遇,美丽的对话与交流。

那个夜晚,那个山庄,树木长得特别好,似乎每一片叶子都会说话。我们围坐在梅老师身边,听他评点月落的诗、晓秋和我的散文。

我们像是来到了一列火车上,一列装满诗意和童话的火车。

我的那篇文章,题目叫《我的想法就像长了翅膀的小鸟》。梅老师认为题目可以改一改,还举了他如何取名的例子。他曾给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童话莎士比亚》写序,题为《莎士比亚坐在小凳子上》,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呢?梅老师解释:对孩童们来说,莎士比亚很远。那不是坐在小凳子上可以听见的故事。可是,既然是童话,那孩子们离得很远就是可惜和遗憾。既然是伟大的童话,那孩子们不能坐在小凳子上也照样聆听,那是伟大童话的蒙羞!

对于我的文章,梅老师首肯了语言,说有文学的味道。也对我的文章提出了他的建议。

“你的语言很好,可惜展开得不够。”

“在一篇文章里,幽默至少要有三次哟!”

……

这么细致入微的讲与评,我听了,是放在心里的一份感动。

他还嘱咐我们,不要在写的过程中放纵,要写就写得让自己满意。

我在心里记录下点点滴滴。

亲爱的徐老师,晚上好!

无意昨天中午到家,因为学校有任务加班刚进门,还是忍不住来论坛看看,只是不能写东西发上去,这几天任务很紧,看到你的头像闪动就来问候你了!

杭州之行让无意好开心好兴奋,论坛里我们发上去的一些感受就有我的一些现场心情表述,真的,我甚至有留在你身边继续学习的冲动!

呵呵,今天匆匆问候你,真的爱上了我们的论坛爱上了您!

对了,在杭州本来想把我的书给你的,看你那么忙不忍心打搅就拜托月落给您,还希望你有时间帮无意看看!

祝福亲爱的徐老师快乐美丽

谢谢无意,收到了你的书,谢谢你。

你也是先行者,带着孩子们进行经典诵读已经多年,希望有机会在现场听你上课,或者和大家分享你的心得。

我应该努力为大家创造更多的相聚的机会。

也谢谢你和所有的斑竹在杭州为论坛所做的工作。

相信大家很快会再次相聚!

这么多人光顾论坛,好热闹!

这两天,我一直在读大家的文字,和大家一起快乐,一起感动,当然也和月落一起"愤愤不平",她为我压抑她的兴奋而"愤愤",我为我不可追求的"睡眠"而"不平"。与这个睁着明亮眼睛的"月亮"在一起,我只有无眠了,尽管我想把她一脚"踢到窗子外面去",可是就是挂在窗子外面,她也会瞪着眼睛看我啊!何况窗子外面还有一个月亮呢!

王一梅

2007年3月30日-4月1日,我应徐冬梅女士之约,前往杭州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留下许多珍贵回忆。零零星星,无从写起,只能罗列如下:

一、 桂文亚女士的优雅
从前只知道桂文亚女士云游世界各地,散文写得灵动而又充满感悟。此次却听见她关于阅读的演讲,语调之柔让人感觉是三月春风,与所有人发言均不同,似乎是好友之间倾心相谈。却时时感觉到文亚老师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孩子的期待以及对于阅读的真知灼见,柔中暗藏坚韧,优雅得体,大家风范啊。

二、 年红先生的忧思和快乐
初次遇到马来西亚的年红先生,猜不出他年龄,看起来年轻,但感觉他应该是长者,因为他看人的眼光是亲切中带着关爱的。
开幕式,年红先生讲述了马来西亚华文学习的坚持和艰难,他为中国的富强而自豪,我看到了年红先生对于华文教育的忧思,让我想起都徳的《最后一课》,我感受到先生赤诚的心。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年红先生亲自执教,他教学的内容是他自己写的儿歌和歌曲,看到他奔上跳下的样子,我由衷佩服他的敬业。他上课的时候始终是笑着的,孩子们也是快乐的,歌曲最后唱道:白云变成了彩霞。年红先生也把会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他的快乐感染了孩子也感染了我,不禁感慨:许多成年人缺少的正是年红先生的这份快乐。
年红先生的忧思和快乐使得他好像是一位许久不曾邂逅过的老师、朋友和亲人。

三、 杭州好人阿强
还没到杭州,《幼儿故事大王》的主编阿强就开始忙着打我手机,于是,他成了接我们的“会务”人员。为了做好杂志的宣传牌,他忙到半夜三点,但第二天,他还是出现在宾馆门口,接我们去会场。晚上,他照例请我们到西湖边吃饭喝茶,如果我们愿意,他会陪着我们走断桥的。他永远都笑呵呵的,从不听见他抱怨和不悦之声。难怪他有个绰号“杭州好人”呢。

四、 女高音徐凤梅
本次会议上名字带“梅”的一定很多,包括我自己。掌门人徐冬梅、安徽少儿社副总徐凤梅,仅仅一字之差。
凤梅是热情的人,听我说话,断定我会唱歌,于是,邀请我去唱歌。我本来一直以为自己是“女高音”,等到轮到徐总演唱,才发现她那才真的是女高音呢,《我爱你,中国》,这样的歌她照样唱,至于韩红的歌,更是轻驾就熟,越到高音处越显示出与韩红同样音色的女高音。

五、 像模像样的老师们
梅子涵教授不知道怎么就想起使用“像模像样”这个词来形容我们的可爱的老师。我还真看到了许多像模像样的老师,看云、一民、沉砂、星梅晓语、梅子等等还有像模像样的李庆明校长。梅子涵先生说的像模像样的老师就是读书和讲故事的老师们。

六、 被变成木头人的孩子们
精彩的故事讲述大赛是需要听众的,一些孩子扮演成听众,实际上他们就是听众,他们端坐在强烈的灯光下听许久故事,一动也不动,台上还有教师评委、专家评委,全都没有这些孩子专注,正如梅子涵先生说的,故事会把孩子变成木头人。

七、 知性的看云
看云给幼儿园的老师们讲述她的阅读体会,第一句话就引起我的兴趣,她说,女人应该是一位好母亲。听起来就温暖人心啊。我喜欢这样的女性,怀着母爱,去爱生活,爱孩子,爱自己的家庭。在家里读读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社会才和谐。这是看云的另一观点,我更加赞同,看云讲读书,讲的却是女性的生活,一个女性用爱用读书经营纯净的家,真是满屋芬芳啊。愿天下母亲都如看云一般宽广和充满理想,中国的孩子就有希望了。

八、 沉砂的神秘亮相,让我想起一个人
沉砂事先和我约好在会议上相见,只是会议实在大,人海茫茫,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突然之间,却见一女子,闪烁着大眼对着我笑,似乎早已熟悉。而我愣了半天怎么也没想到她就是沉砂。照片上的沉砂和生活中的沉砂不太一样啊,生活中的沉砂似乎比相片上更加年轻,普通意义上来说,都是真实的人看年纪大一些,因为相片本来就是过去的图像记忆么。所以,沉砂的年轻让我不敢相认。后来想想,沉砂是爱读书的人,读书养颜啊。
沉砂是窈窕淑女,让我想起另一位美丽的老师周炜,不知道她这次来了没有,但是我在材料上看到了她的名字,她完成了一个阅读的课题,她也是一位才女,后悔当时没打她手机。

九、 星梅晓语和志远成兄弟
星梅晓语是我认识的一位教师,阅读、写诗都非常棒。了解不算多,但是网络上读到他的博文,总是倍感振奋和充满感动。
志远是我认识的另一位教师,阅读、写书评都非常棒。认识他时,他还是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当时为写毕业论文跑到杭州去买我的书,还特意到苏州来找我,我猜测他一定是花光了学生时代所有的积蓄。大学毕业,这个温州小伙子为了继续儿童文学的研究去了北方。志远所做的事情总是让我感动。
他们在博客上成为熟悉的陌生人。终于在杭州,我引他们见面了。俩人站在一起,彼此欣赏,恰好是兄弟。

十、 王林的“马老师”
到达杭州的当日,浙少请客,席间,我和马来西亚年红先生邻座,王林等年红先生一起回房间,他们之间可谓亦师亦友。王林看到我,非常高兴地自爆了一段笑话。说前日吃饭的时候,年红先生不停地说马来西亚如何如何,说了无数次马来西亚,于是,熟悉年红先生的王林对着年红先生说:马老师,我们走吧。

请您指教:

《你也是花婆婆》发表于《基础教育参考》

山里的小学没有图书馆。山里的孩子没有书。山里的孩子放学回家,不是与鸡鸭牛为伴,就是与泥巴为伍。

我能做的,除了把家里的女儿读过的一些书借给他们看,就是把在网上、杂志报刊上读到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杂志,读到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的作品,喜欢得不得了。

星期一,我迫不及待地,要把方素珍介绍给孩子们。我挟着一本杂志走进了课堂。下面投来一片诧异的眼神,接着,是交头接耳,低低地嘀咕。我一开口,嘀咕消失了。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人。我在黑板上写上花婆婆三个字。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念起来。眼睛写满好奇。

我说:花婆婆原名叫方素珍。只因她翻译过一本图画书《花婆婆》。于是,很多人叫她花婆婆。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视而笑。

在孩子们满怀期待的眼神中,我开始给他们念《花婆婆》。教室里静静地,唯有我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在轻轻流淌。

故事念完了。照例,接下来,是大家交流的时刻。冯伟松抢着说:如果这个花婆婆是我奶奶那就好了。同学们哈哈大笑。

......

她还一篇动人的故事呢,大家想不想听?我话音刚落,下面安静如初。

我在黑板上写上,我有友情要出租,学生读完标题,挤眉弄眼,嘻嘻地笑。

故事念完了,嘻嘻地笑也到了九宵云外。看到学生黯然神伤的样子,我故意问道:你们怎么了?仿佛一言惊醒梦中人,大家才抢着发言。有的说,猩猩很可怜,如果我是猩猩,我会主动去找咪咪的。有的说,如果我路过那里,一定会和猩猩交朋友,我还会和它玩一生一世,我也会给猩猩讲故事。

......

同学们意犹未尽。很多孩子在当晚的日记里写下了听故事后的想法。其中,有个同学说,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花婆婆的故事,我非常喜欢,我已经迷上花婆婆了。老师,你经常给我们讲好听的故事,你也是花婆婆。读着孩子们真诚质朴的话语,我知道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在我脑海中浮现。有一天,他们会长大。不管他们长大后,是从政,还是经商,或是务农,只要他们还爱阅读,他们的精神世界就是富足的。

你也是花婆婆。想着,不禁莞尔。

咱们班的第一本手制书-挂历书

发表于《中国教师报》

学校座落在山旮旯里。山旮旯里的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微乎其微。于是,网络,便成了我的学习捷径。每每在网络里听到看到一些自觉有用的,就总想移植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一下,体会一下他人的教育智慧。

在人教论坛,听到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女士关于“图画书的教学与应用”的讲座已经好多天了。其中,方女士提到的“毛毛虫书、口袋书等手制书制作”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想,农村的学生本来就缺书,何不让他们也动动手,做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呢?

要做,就做一本与众不同的,与方女士的都不一样的。用什么材料来做呢?怎么做呢?我冥思苦想。

在学校翻箱倒柜,找来一些旧挂图(现在用苏教版教材,这些人教版的挂图,用不上了。),一张挂图一分为二,发给学生,每两个学生一张。旧挂图的背面,就成了学生涂鸦的新天地。学生们画表格,抄上自己的日记,或是读书笔记。标题下面,写上作者某某某。然后,配上插图。可以亲手画,可以剪图帖画。就这样,一页页的书,就做成了。我找来一本带硬壳封面的挂历,挂历里边有12张纸。把学生做成的书页对折,夹住挂历里边的纸,用胶水帖牢。这样,12张纸就是24页。全班20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一页。咱们班的第一本手制书----挂历书,就做成了。

端庄工整的字体,精美的插图,大大的开面。当成型的挂历书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们一个个欢呼雀跃,脸上写满喜悦与自豪。回想他们制作的过程:做表格时,认认真真。抄文字时,小心翼翼。如果谁在抄字时不小心被人碰了一下,字拖出一点点墨,就会懊恼半天,直到我劝慰说没关系的,这只是第一本,以后还会有第二本第三本,到时你会做得更漂亮,学生才释怀。一些孩子开始对自己不满意了。有的说,字不好,以后一定要好好练字。有的说,以前写的日记不够好,想写一篇更好的,抄上来。

一本书,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一本自己动手制作的书,就这样,在全班孩子的齐心协力之下,诞生了。孩子们亲历了这个过程,我亲眼感受了这个过程。我分明看到了孩子们那一颗颗上进的心。我明白了实践的意义。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素珍在2007-4-14 20:04:02的发言:

呵呵 當然記得你 我們倆也有合照啊 還聽了你一堂課耶 你記得嗎

我在人教螢火蟲讀書會有個帖子 有空歡迎去看看

怎么会忘了呢?您走过的地方,撒下了花的种子呢!在我的记忆里,姹紫嫣红着……

您上的是《好看又好玩的儿童诗》,我上的是安房直子的《风与树的歌》,您还夸我的声音好听呢!

跟您同台上课,是很幸运的了。不过,心里也有压力哟!

一定会去萤火虫读书会——哪里有您的足迹,哪里就有花香的。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