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2011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扬州学习漫记之一:散文教学,立人教育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10-15 16:57:50

(一)

       扬州亲近母语研究院举办2011年儿童母语教育论坛,多次给我们发来邀请函。该活动由徐冬梅老师发起,属她领衔之亲近母语课题组的品牌活动,已举办多届,品位颇高,对于我校开展享受阅读、互惠阅读研究很有借鉴意义,故学校多次派人取经。 本届论坛派出五位教师,“三月的水”、“毛毛虫”、“绿如蓝”、“简约”等一批儿童阅读实践者均在内。为活动方便,我们自驾车前往。

       昨晚五点多抵达。报到、用餐后本想夜游瘦西湖,以补“三月的水”去年未竟之愿,却问知晚上不开放,只得回宾馆休息。

       今晨用早餐,获悉昨晚“三月的水”与“简约”(同宿舍)聊教学之事,话兴很浓,一直到12点,深为感动。一群教师,外出学习仍不忘探讨教学,看出其对教育的热情和教学研究的一种自觉。

(二)

       开幕式简短、明快,直奔主题。在必要的仪式(领导致辞,主办方、协办方讲话)后,由维扬区实验小学作母语教育的汇报和展示,接下来就是徐冬梅老师的主题演讲“散文的教学和立人的教育”。

       徐老师分析了当前苏教版小语教材中入选散文的情况,指出教材中编入的散文数量较多,但品质不佳。这当中自然有客观原因:教材编写者的无奈和“自觉”,他们文学视野和学力的制约,适宜文学资源的缺乏;教育理念的影响等等。

       她的观点是:教什么比怎样教重要,选择好散文比较好散文更重要。怎样的散文属于好散文?徐老师认为必须是能体现真善美的,闪烁着自然和人性光辉,且富有诗的特质的。她列举并朗读了部分好的散文。如叶君剑翻译的《罗歇尔的种马》,英国作家的《扇出来风的树》,林语堂女儿的《我为什么是我》……这些散文都有儿童的立场,有很好的儿童观。她说:儿童就应该读这些敞亮的、阳光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散文。

       至于怎样教散文,徐老师推荐我们读一读王荣生教授的《中小学散文的问题和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9期),当然她也做了简单的思考,提出散文教学三步曲:诵读——唤起——分享,关注散文教学的“四真”:真性情、真感受、真思考、真表达。

(三)

       随后是三节研讨课,并现场说课、评课,做一定互动。上午是郭初阳的《于勒·列那尔小品两则》,下午是周益民的《与虫共眠》,郭军晶的《趵突泉的欣赏》。三节课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我想:散文在写作上有个“神”和“形”的问题,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该教些什么,怎么去教?三节课给了我们一定的思考。

       按我看,周益民老师的课更多关注散文的“神”,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品读孔亮城文中人对卑微的小虫子的尊重,从而拥有一种尊重生命、呵护弱小、平等共处的胸怀。

       郭初阳老师的课更多关注文本的“形”,引导学生把握于勒作品对小动物的描写,理解其表达方法,仿照文本进行练笔,并领悟其语言表达的特点。

       蒋军晶老师的课则形神兼顾,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在带领学生欣赏老舍笔下趵突泉的特点和奇妙之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感,同时感受老舍写作字斟句酌的精神,学习其表达方法。课毕还将原文之比对,体会作者的原初情感,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培养深入阅读的兴趣。

       看来,散文教学各有思路,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是主脉。如何挖掘散文的教学价值,并有效引导、训练,还得结合文本特点和教者自身资源进行设计。 

(四)

       晚餐之后在街上转转,既为歇饭力,亦是对当地社会民俗的一种考察。

       扬州是个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倍受文人墨客青睐,无论是赴扬州、过扬州,还是宿扬州、游扬州、忆扬州,皆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如李白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徐凝的《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王建的《夜看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李绅的《宿扬州》“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韦庄的《过扬州》:“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

       与古之扬州相比,而今的扬州景色依旧,不同的是在柳枝婆娑、桥影浮水的景致之外,多了一些现代建筑的点缀。

       我们到百年学府扬州大学校园里转转,莘莘学子们不少在埋头温课,操场上也挺热闹,除了打球、健身的,还有一群在那里进行“校园达人秀”展示。

       踱出校园,来到瘦西湖广场,美妙的音乐响起,数十位女士翩翩起舞,不管是年老,还是年轻的,皆很投入。

       此情此景,古时的扬州不会有,它赋予了古城扬州鲜明的时代气息。

       原文地址:http://jingyongjian.ntjy.net/my_blogs/126733/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