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公益资讯

河南开封市兰考县齐拓宇老师来信

作者:亲近母语公益  发表时间:2016-02-29 13:35:46

阅读离农村孩子太遥远

      我是河南一所偏远乡村小学的一线教师。从教已经将近二十年。最近我在朋友群里看到了——星星点灯·寻找乡村点灯人这条链接。了解到星星点灯计划是针对乡村教师给予专业的儿童阅读教学的培训,引导教师如何培养孩子们爱上阅读。这项计划无论对培训资源匮乏的乡村教师,还是对阅读处于几乎是饥饿状态的农村孩子来说,不亚于惊蛰的那第一声春雷。

      我目前是我们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众所周知农村的教师无论你什么专业什么学历,来了你就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拧。在我们乡,我曾经工作过三个乡村小学。曾经教过数学,语文,英语(这个最是赶鸭子上架的)。做得时间最长的是语文教师。在乡村小学,说实在的,大家最不愿意做语文教师了。语文听说读写,面面俱到,识字量大,知识点零碎。中高年级的作文更是让老师头疼,学生阅读量极少,词汇贫乏,学校学习生活单调。表达能力怎么会高?作文教学纸上谈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学生面对作文,皆是一筹莫展。解决这一难题真的别无良策?最好的方法是大量的阅读,这无疑是一把金钥匙。是一剂良药。

      然而对书籍这把钥匙,这剂良药,农村的师生是心向往之,却无能为力。没有合适的书读,没有图书室。久而久之,教师们就安心地靠着教课书上的32篇课文,读书写字,教书育人。阅读的梦连做也不做了。

      农村的中小学生长期的没有阅读习惯,或者说不喜欢读书。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制约,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上至下,对阅读的不重视,不关注也就成了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了。因为没书读,怎么会喜欢阅读?因为不阅读,如何喜欢读书?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这就是我们这里的真实状况,阅读几乎是没有的。阅读是我们农村孩子遥不可及的梦。

乡间小路上的迷茫

      我自己是比较喜欢读书的,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小时候还是把很少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如饥似渴的买一些课外书读。对阅读的重要性不能说不懂得,可是参加工作这么多年,对学生的阅读的培养也无能为力。虽然自认为是一位很敬业的教师,也曾经在教学中做过一次次的尝试。

      我曾经把《将相和》这一课,改编成课本剧,发动学生们一起改写剧本,一起制作道具。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研读课文,讨论如何改编,不失去原意,又适合表演。设计演员的道具,一次又一次的排演。学生的参与度比平时上课高得多,全班同学一个不落,全部上阵了。这节课,我和学生们都付出了很多,也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比如协作精神,比如动手能力。对文臣武将必须齐心协力,才能保家卫国,学生们体会得更为深刻。

      还有一次我看到网上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本剧表演,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们自己组织团队,自己模仿表演,自己想法方法制作道具。可能因为有现成的蓝本吧,这次课本剧的演出特别成功。雪花是同学们找的废弃的白泡沫板弄碎了,装在袋子里。一个男生站在高处,轻轻地洒下来,教室内,顷刻间漫天飞雪了。小女孩衣衫单薄,瑟瑟发抖地走着,在墙角急切地呼唤着奶奶!一幕幕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这样的探索毕竟适宜的文本不是太多,我还曾引导学生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故事,比如杨万里的《暁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引导学生猜想为何一大早要送这位林朋友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穿插上情景,边想象边补充,就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了。

      可惜因为自己本身的惰性吧,还有大环境的制约,这些做法还是成了出风头的举动,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排演课本剧,的确很耗时啊)。也没有及时的做课堂反思,学生刚刚激起的一点火法,很快就消失了。我很想做点事情,改变现状,不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是一个人势单力薄,不能被现实环境同化,又找不到出路,一直的迷茫彷徨。

      尽管也取得了一些教学成绩,可是还是总觉得自己在误人子弟。时常发出慨叹:敢问路在何方?

改变,从奇遇开始

      2015年的10月,竟然有了意外的转机。一场场奇妙的相遇,发生了一串串不可思议的故事。且听我细细道来。

      国庆假期间,我去北京的一家公益机构做志愿者。上海微笑图书室的彭丽静老师,正好在给社区妈妈们做亲子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彭老师的精彩分享。培训结束后,我们一起聊天,我和她谈起我遇到的瓶颈问题,我的苦恼和困惑。彭老师建议我把先逐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教我可以先给孩子们大声朗读,没有图书可以想办法解决的。我回学校,从县城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凑每天上课前的十来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读杨红樱的童话故事。一边积极和微笑图书继续联系,填写申请表格。微笑图书室终于向我们学校伸出了橄榄枝,减免了回访评估,先后给我们学校捐赠图书五百多册,价值五千多元。北京木兰花开也给我们学校捐赠了四百多册图书。在微笑学校学习群里,看到了学愿桥的信息,我又申请到了一套40本的数学绘本,和一套《朗读手册》,一共三本。收到这些书,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整理图书,粘贴标签。目前,学校图书室已经有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培养中。我仍然坚持给我们班级的学生持续大声朗读。

       一个多月过去了,我发现孩子们真的有了改变。作业越来越工整了,上课发言也积极踊跃了。敢和老师亲近了。有一次,我去学习,有一周没能给孩子们读故事,他们居然和我算起了“帐”,我也只能老实的认“账”,下周每天读两个故事。如数还清。

      同样是在微笑学习群里,我又看到了网上直播第四届教育公益年会的信息。11月14日和15日,我下载了CCtalk软件,在家里足不出户,居然全程参加了这次年会,一群不一样的人,关注着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我在公屏上参与了热烈的讨论,谈自己看到的现状,和困惑迷茫。引起了沪江网的吴虹老师和小梁老师的关注,年会的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他们正在实施白云计划,四川宜宾的白云小学仅有10名学生,在沪江网的帮组下,已经开展了网络课堂。我亟不可待地提出请求,能否让我们的学校也加入白云计划,成为中原地区的一朵白云,继续沟通下去,虽然素不相识,吴虹老师还是决定捐设备帮我们学校。短短的一个月之后,我们的网络课堂就开通啦!

      通过沪江网络课堂,我们学校的孩子上了从来没有过的音乐课,美术课,听到了既有趣又发音纯正的英语课。时朝莉老师的《彩虹花和阅汇》晨读,巫新秋老师的《巫婆讲故事》,曹亚男老师的《卿云儿童诵读工作坊》等等公益免费课堂,让学生们大开眼界。而我也是《超级教师课堂》的忠实粉丝,追着学习如何成为互联网时代新教师,在《蓝精灵工作室》跟着南京的老师们,学习如何开展班会,管理班级。

      互联网真的是太神奇,这些平时我们不可能接触到的优秀教育资源,如今,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

      我发现网络课堂和阅读并不冲突,反而是相辅相成的。一切刚刚开始起步,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我目前想把阅读推广,和网络课堂这两件事情做好。无论是对于我,还是对于我们的学生,都将是一个改变的契机。在我们这个地区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还不可预知。毕竟是一个十分落后保守的小县城。在年会上,曹亚男老师诵读了一首诗歌《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我愿意去做那个擦亮星星的人;我愿意做一盏灯,去照亮乡村孩子的征程。我更愿意做一位点灯人,去点亮孩子心中渴求知识的灯。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