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年度点灯人专访|雷劲:用童书喂养孩子的精神世界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7-04-21 10:49:49

  潜心儿童阅读教学研究,她敢于做“另类教师”;成为教研员后,仍扎根一线,助力成长。致力教师阅读,发起“语文榕”阅读沙龙。儿童阅读推广之路上的她,沉稳而执着,温柔而坚定。

——颁奖词

雷劲老师荣获“年度点灯人”

  雷劲,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曾经也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福州市早起儿童阅读推广发起人之一,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儿童阅读的教学研究与推广,带出了一批批爱阅读、会阅读的学生,也指导教师、教研员、家长开展阅读活动。同时举办各种讲座以及公益阅读沙龙,带领更多的教师加入儿童阅读推广的行列。在2017年“阅读改变中国”的颁奖典礼上,雷劲老师荣获“年度点灯人”的称号。

  记者:雷老师,祝贺您荣获“年度点灯人”。 您的儿童阅读之路很早,从2003年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应试教育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您是如何在那样的大环境下进行儿童阅读,并且坚持了十几年的?

  雷劲:这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关系,因为我生活在双职工家庭,寒暑假经常被父母反锁在家里。但是很庆幸,我有童书的陪伴,父母也很愿意给我买书。记得我上初一时,那个时候对字很感兴趣,新华字典已经翻得不过瘾了,有一次我爸爸出差,给我背回一本很重的辞海,像砖头一样。

  后来在师范读书、当老师,慢慢在长大,但是我觉得童书是个宝库,怎么也看不够。师范毕业后招考老师,我考了第一名,大家都以为我会按部就班地上语文课文,事实上我经常在正规的语文课上给孩子讲故事,上儿童阅读。因为以我的成长经历来看,只是学好课本是远远不够的,童书在学业上给了我很多帮助,是我童年温暖的陪伴。

  现在我的学生也是独生子女很多,物质上更加优厚,但是在精神上是有所空缺的,言行表现出来也是自我中心的,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所以我觉得用童书给他们打开另外一扇窗,给他们温暖。

雷劲老师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记者:我们都知道,现在孩子的学习任务都很重,除了作业,还有一堆的兴趣班、补习班,您是如何平衡课内学习和儿童阅读的?

  雷劲:所以要挤时间,这也对自己的教学有更高的要求。其实刚开始在课内做儿童阅读,我的内心是忐忑的,因为大环境还是看成绩,做儿童阅读会不会影响课内的功课呢?后来我发现这些有阅读滋养的孩子是不怕考试的,我班上的孩子在年级里一直是数一数二的,他们的文章写出来比那些阅读匮乏的班级来得更灵动更鲜活,所以这就更坚定我推动阅读的信念。

  我也并不是要用课外的儿童阅读替代课内的语文课程,毕竟教科书有它的作用,但是也有缺陷:篇幅上的缺陷,题材上的缺陷,没有图画书、幻想文学很少、童诗、散文、小说有它特殊的作用和硬伤。如果童年只读教科书,对于童年黄金的阅读时期是很可怜的。所以,应该用儿童阅读去弥补教科书的缺陷。

雷劲老师上的阅读课生动有趣

  记者:看了您上的阅读指导课,发现您上课不仅生动有趣,还很深入,能引发孩子的思考。您是如何做到的呢?可以谈谈您的方法么?

  雷劲:语文课程我有自己的风格——悦读教学,刚开始的认知只是停留在上语文课或者阅读课上,孩子们都能上得很开心。有句古语“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认为老师是一个会说故事的人,那他对书籍就会更喜爱。我在实践上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把孩子的兴趣激发了,觉得上课是有意思的,才有更多的能量去读完一整本书、看完一整个故事。这是“悦读”的第一个内涵,就是。

  第二个内涵也是喜悦、兴趣,不过是思维挑战上的喜悦。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把一个很难的数学题做出来了,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这种喜悦也是我们应该带给孩子的。如果孩子只是被内容所感染,觉得开心,是不够的。我们现在跟国际阅读的 PISA和PIRLS接轨,其中提到阅读要有策略。笑过以后再去思考,你会发现很深刻,让思考也成为阅读的方式。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能体会到思考的愉悦。比如看了名家书评后,对故事人物有了新的认知,联结自己的生活后,发现生活也是这么美的,就像林良先生的散文。

  通过一些有效的阅读课程的设计,帮助孩子去思考,习得一些策略,走向成熟的读者。同时,在思考挑战中,重新回到书中阅读,从而发现我读出了原来没有读出的东西。

  同时,我也很注重学生和同伴的讨论,孩子和孩子是最好的伙伴,聆听同伴的发声,才会有更好的感知。

雷劲老师发起成立福州第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公益阅读沙龙“语文榕”

  记者:除了推动儿童阅读,您还一直在教师中推广阅读,发起“语文榕”阅读沙龙。亲近母语和点灯人教育也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培养,传播以儿童为本位的母语教育理念。在您看来,培养儿童本位阅读,教师应该怎样做?

  雷劲:我一直很信奉一句话: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作为语文教师,总会遇到家长要求推荐一些书目,有一部分老师会推荐一些大奖小说、某某书目的书,而自己是没有读过的。我觉得作为老师,除了读专业书籍外,一定要去读儿童文学,它让你更懂得儿童。我自己很多儿童观是在和学生接触以及自己有了孩子后,在读了很多的儿童作品中形成的。比如台湾的儿童文学作家王淑芬、日本的河合隼雄,看过之后我对孩子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们也是应该尊重的生命个体。很多时候教育是一种唤醒和开发,而不是只想着给予,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主,创设一些情境和策略,让孩子把心中的真善美展现出来。

  伟大的作品都是直指人性的,儿童文学在文学作品里面不是最矮最小的,而是最深最宏大的,有的老师只读成年文学,轻视儿童文学,这是很不应该的。你对孩子可以讲战争,但是不能刀光剑影,那得需要多大的语言艺术啊?用林良先生的话来说,这就是浅语的艺术,你要讲得能让孩子听懂,还要打动孩子,这是非常难的。

  所以说,儿童文学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今的独生子女被6个大人保护,很多孩子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比如过激的行为,与同学的不和谐,这时我们就需要用童书喂养他的精神生活。读了儿童文学后,他会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是没有爸爸妈妈的;当我们遇到智商比较低、速度比较慢的孩子,到底应该怎样相处;我们要怎么爱这个世界;原来花草树木都是有情的……儿童文学就是讲故事的盒子,可以把善良、爱、坚强,以及成人来不及讲的、不知道如何讲的,通过儿童文学带给孩子们。

  毕加索说,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向孩子学习,绘画是这样,阅读也是这样。其实,孩子有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成人学习的,孩子的纯真、善良、乐观、释然、不伪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这能帮助教师去修正我们的儿童观。我越来越觉得是孩子、是童书在帮助我,我应该感谢孩子们。

雷劲老师为孩子们讲课

  记者:这十几年一路走来,在亲近母语的陪伴下,您的阅读之路、您的阅读观都有了哪些变化?

  雷劲:最主要的有两点的改观,以前分享得更多的是纯文学阅读,从2010年后开始关注科普阅读、儿童哲学,所以我说每次来参加论坛都是朝圣,都是充电。通过亲近母语,我才知道,原来儿童也有哲学,也需要哲学,但是目前很多场合还是以纯文学阅读为主。这个世界可以有很多的风花雪月,但是也需要理性的、刚性的东西,否则孩子们都成了林黛玉了。自然科学的阅读、历史、哲学的阅读都很重要。

  第二点是,阅读的形式非常多,以前我很看重大家安静地读书,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安静地读书是一种方式,去公园里看树叶跳舞也是一种方式,阅读的方式也要打开,看书是一种、聊天是一种、跟着父母去海边玩沙、踩浪花又是一种,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尤其是在亲子阅读方面。我鼓励家长们读书,还要走出去,带着孩子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一个真的摸过树皮、滚过草坪的孩子,再去读摸树皮、滚草坪的书,和一个完全没有生活经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现在有些家长很急,一定要孩子读多少书,就是舍不得把孩子放出去,其实外面世界的接触也是可以修正你对书的认知的。

  小花絮

  在对雷劲老师采访时,有一位家长一直在旁听。采访完之后,她很赞同雷老师的观点,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向雷老师请教。

  这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有一个5岁多的孩子。她的孩子在亲近母语旗下的樱洲书房上课,她说那里的老师很会引导,孩子很喜欢,每次到了上课的日子,也不睡懒觉了,早早地起来要去上课。可是这位妈妈自己就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读书,尤其是历史类的书,想去引导孩子,可他就是不想看,觉得很烦。现在想让孩子了解南京的历史,看看这方面的书,不知道该怎么引导。

  雷老师建议这位妈妈可以带他去逛逛南京的景点,准备一些小故事,用卖关子的方法,这样孩子很容易被吸引,一旦孩子有了兴趣,阅读就容易多了。

  这位妈妈还提到孩子读得太泛,不能够专注地读一本书,做不到精读。

  雷老师建议她不要急躁,因为孩子太小,没必要走得太深,能够向前进一两步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可以对孩子进行话题引导,抓住一个点,用聊天的方式去讨论,但是也不要多度引导,毕竟家长不是老师,不能有效地约束孩子,做得太多反而弄巧成拙。

采访过后,有家长向雷劲老师请教孩子的阅读问题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