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中华吟诵与古典美文欣赏

作者:  发表时间:2015-03-25 14:37:05

      根据我的考察,现代人赏读古典美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用现代朗诵学方法诵读;第二,用现代人创作的曲调歌唱;第三,用古代流传下来、经过今人译谱和整理的曲调进行演唱;第四,用古琴、戏曲、曲艺、民间音乐、甚至流行歌曲的曲调来演唱;第五,也是我长期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就是用中华传统的方法来吟诵古典美文。

什么是吟诵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美读诗词文章的方法,是历代国人欣赏和教学古典美文的独特手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

      吟诵是我国世代相传的诵读诗词文章的方法,带有一定的音乐性,很好听,所以叫做“美读”。我认为传统的吟和诵虽有共同的地方,即都要有节奏地读,但吟和诵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所谓吟,就是拉长声音,像歌唱似的读,吟的时候不仅有节奏,而且有一定的旋律,听起来就像歌唱;所谓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诵的时候一般旋律不太分明。所以吟的音乐性比诵强。

      然而,“吟”和严格意义上的“唱”是有区别的,主要有四点:

      第一,“唱”有乐谱可依,唱的时候严格按照乐谱唱,唱的人对乐谱一般不能随意改动﹔而古人的“吟”没有乐谱可用,随口而吟,传授的时候也是口耳相传,家里的父亲教儿子吟古诗,就是这样一句一句教,口耳相传。
      第二,“唱”在通常情况下有乐器伴奏,古人的“吟”没有谱子,也没有乐器伴奏。但现代一些古诗吟诵CD中出现伴奏,其中一个原因是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多元化,配乐可丰富作品的意境,同时增加吟诵的音乐性,使之更美听。
      第三,“唱”,每首歌都有自己的调子,唱法各不相同;而“吟”,同一格式的诗和同一词牌的词,可用同一个调子套吟,只是在感情色彩、速度、某些音节的特殊处理等方面有些变化。
      第四,传统的“吟”听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同一首诗用现代人谱写的曲子来唱,和用传统的方法来吟,韵味是不同的。
 

吟诵的历史和现状

      吟诵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诗歌源于劳动,早在人类未有文字之前就诞生了,诗歌从原始社会的诞生之日起就被先民们吟唱了。有文献记载,最早进行吟诵教育的是周代。在周代,诗歌吟诵是小学和太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的必修课。

      春秋时代,儒家非常重视音乐,孔夫子本人精通音乐和文学,所以也能教授学生学好音乐,并把音乐同朗诵、演奏、歌唱、舞蹈和诗歌结合起来。孔子可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色的吟诵专家和吟诵教育家。

      孔子以后,历代国人都把吟诵作为欣赏和教学古诗文的重要手段。唐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吟诗也成为一种风尚,人们普遍喜爱吟赏优秀诗篇。“李杜诗篇万口传”,“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一点也不夸张。

      到了宋元明清时代,吟诵之学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启蒙读物,如《百家姓》、《三字经》等,由于这些启蒙读物大多用韵语写成,读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内容又切合普及文化知识的需要,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起,传统文化受到猛烈冲击,吟诵也受到冷落。一度在中学、大学课堂里都听不到老师吟诵了,这种情况使许多有识之士感到惋惜。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不少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学者,如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等大声疾呼在大中学校的国文教学中恢复传统读书方法——吟诵。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吟诵在大学古典文学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很时兴,这与提倡不力和“左”的思想干扰有关﹔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吟诵传统并没有完全丢掉。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口号深入人心,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通过各方人士长期的共同努力,中华吟诵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了解和喜爱,正在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媒体的重视。

      2009年10月,在中央部委的支持下,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华吟诵周”,全国(包括港澳台)的吟诵名家聚集在一起交流表演,同时有韩国、日本的吟咏团体来交流,又组织了吟诵进大中小学校园的活动。2011年1月,正式成立了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中华吟诵学会),这是全国唯一的吟诵学会。去年4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举行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启动仪式,计划花几年时间,将一千篇左右中华经典作品请名家朗诵、吟诵、书写、讲解,建成“中华诵•经典诵读资源库”,供全国的大中小学做课件使用,同时免费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供全球中华文化和汉语爱好者使用。而江苏常州的吟诵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正在申报中华吟诵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吟诵与欣赏古典美文的关系

      有人问:用现代方法朗诵和欣赏古典美文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要用传统方法来吟诵?根据我几十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用传统方法吟赏古典美文是很有意思的。我在南京师大中文系开设“古诗文吟诵”选修课,从1987年开始已有二十三年,选修这门课的学生络绎不绝,可谓长开不衰。另外,我还常被邀去一些学校、语文教师培训班、市民学堂、电视台等处作吟诵讲座,都受到热烈欢迎。实践告诉我们,吟诵这门中华传统绝学深受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它对我们欣赏古典美文大有用处。

      第一,吟诵是欣赏古典美文行之有效的独特手段,学会吟诵可以提升欣赏的层次,更好地因声入境,充分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

      我们欣赏作品,不能只限于字句意义上的理解。清代“桐城三祖”之一的姚鼐在《与陈硕甫书》中说﹕“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耳。”吟诵是门有声语言艺术,通过吟诵时的声音走进作品之中,提升欣赏古典美文的层次,从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通过声音,可以刺激、激发你的想象和联想,使吟诵者和听众都随着吟诵时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疾徐变化和腔调的婉转曲折,自然而然地走进作品意境中,这就是“因声入境”。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光从字面上理解,很难真正走进作品的意境中,而出色的吟诵能让自己和听众一起“因声入境”,从而获得作品意境美的极大享受,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二,吟诵本身是一种美——古诗词文音乐美的享受。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本身有一种音节的美,吟诵的调子有鲜明的节奏和一定的旋律,悦耳动听,所以吟诵能给我们音乐美的享受。特别是我们国家吟诵的历史有几千年,地域广大,有七大方言区,原本能吟会诵的人才济济,因此我国的吟诵调子非常丰富。

      第三,欣赏古典美文是我们一辈子的乐事,吟诵恰能帮助我们神奇地记住古典美文。同样一首诗、一篇文章,用现代方法读,时间长了可能记不住;但如果我们学会用带有一定音乐性的传统方法背吟,那往往一辈子都忘不了。

      现在我们全国各地都在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非常有意义。我想,如果我们把传统的吟诵艺术继承下来,让更多的青少年既能用现代的方法朗诵﹑又学会用传统的方法吟诵中华经典作品,我敢断言,他们欣赏经典美文将会收到更大的成效,也将会记住更多的经典美文。

原文出处:http://www.yinsong.org/bencandy.php?fid=42&id=770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