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第五期研习营】活动反响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8-21 13:42:30

      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你能看到它的曼妙和风韵,可是今年八月的扬州之行,我却看到了更为亮丽的古城风景,那就是——“亲近母语”。由于我主持的课题《幼儿绘本亲子阅读整体化推进的策略研究》荣幸地成为“亲近母语十二五课题”的子课题,应邀参加了8月11日~13日在扬州举办的全国“第五期亲近母语种子教师研习营”。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璀璨,也为我们儿童教育者送来了如火的热情。

      看点一:班级读书会,异彩纷呈。11日~12日上午,扬州市特级教师、《日有所诵》主编邵龙霞,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岳乃红、特级教师于强、项阳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整本书阅读的研讨课《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铁路边的孩子们》、《西顿动物故事》等,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老师给大家精彩点评和互动交流,让与会老师大开眼界,感受不同教师的独特见解和教学风格,也让我们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看点二:课题交流会,鸾翔凤集。11日晚,首先由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对十二五课题的规划做总体介绍。随后,子课题项目老师分组交流,各组项目负责老师分别进行指导。专家们对每一个立项子课题从目标、实施策略和运作方法上都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细 致地进行了指导。目前已立项的十二五子课题包括:五味体验式母语阅读研究、幼儿绘本亲子阅读整体化推进的策略研究、汉字文化与部首字理教学研究等等。

      看点三:专题讲座,互动生情。13日,著名的华德福幼儿教育顾问吴蓓女士,身体力行地介绍了华德福的儿童教育观和教育实践。从成圈活动,绘图示意,作诗配画等游戏,让大家深刻体会华德福教育追求自然、崇尚平等、顺乎天性的理念,厘清了教育的本质,指明了方向。“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并坚持一生才是最幸福的!我会为华德福教育奉献一生!”吴蓓女士的话掷地有声,震撼全场,大家为当年吴蓓女士放弃大学教师的工作毅然投身华德福教育而敬佩不已。

      最后,我要感谢。感谢亲近母语在为呵护童年,尊重生命智慧课程所作的努力;感谢亲近母语给了我这样一次与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感谢亲近母语为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在弘扬母语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相逢,为我们带来这场知识的盛宴、文化的旅程!(桐乡市实验幼儿园/张茹娟)

      8月11至13日,在黄宗兵副校长的带领下,曙光小学亲近母语子课题组一行五人来到美丽如画的江苏扬州参加第五期亲近母语课题组种子教师研习营暨第十五期中华吟诵骨干师资初级培训班学习交流。

      8月11日上午,研习营召开了别开生面的开营式,营长徐冬梅老师让老师们带着三个问题来学习:为什么要来?此次活动与别的活动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自己或其他老师。被临时点名的三位老师分别代表老学员﹑新学员﹑授课老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赋予了此次活动更高的意义。

       接下来,一节节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研讨课给老师们带来了丰富的阅语大餐,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精彩点评也让老师们深受启发,真正理解阅读的意义,如何让孩子享受阅读的魅力,为阅读教学指名了方向。再者,现场老师的互动评课,各抒己见,拉近了老师们与母语教学及点评专家的距离。王荣生教师的讲座《阅读教学的途径》及吴蓓老师的讲座《华德福教育的儿童观》﹑《华德福的教育实践》,将此次活动再一次推向新的高潮,在座老师受益匪浅。

      11、12日晚上,曙光小学作为亲近母语“十二五”课题实验组中的子课题组,参加了总课题介绍和课题设计交流会。徐冬梅老师就总课题的背景﹑意义等展开阐述,接着各子课题分组进行交流,总课题组老师给予指导。

      通过三整天的学习,曙光小学参加活动的课题组老师辛苦且充实,他们将秉承此次阅读活动的精神与理念,更加投入阅读事业,为孩子们的阅读贡献一份力量。

【一】三天培训内容
      亲近母语三天的活动,主要是推广整本书的阅读,纳入语文教学体系。

      有5堂示范课,2年级的《我的小姐姐克拉拉》,4年级的《铁路边的孩子们》2堂,5年级的《西顿动物的故事》2堂。5堂课都是汇报课,即是读后交流课。整本书阅读顺序是,导读课→推进课→汇报课(读后交流)。读后交流是相对重要的一个环节。

      老师对课程的设计,或许是公开课的缘故,知识点比较多,节奏比较快,试图告诉孩子的升华的东西比较多。

      在课后老师的点评中,专家也指出,
            1:阅读本身的乐趣,是还原阅读的本身。
            2:知识性的东西没有一口能吃掉的,也没有这样的必要。
            3:不要介入点太多,一根筋从头到尾做一件事,舍得花时间1-2年消化一本书。
            4:阅读的根是让读者发掘自身美好的东西,让读者强烈感受别人美好的东西。

      整本书的阅读,有许多的设计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看到能够看到的东西。有些课,我们下面的老师也看得激情澎湃,但是学生呢?在课堂上,学生配合老师说些慷慨的话语,过后,就忘了。没有学生尊重自己说过的话。那么,老师的备课,主要是帮助同学解决阅读的困难,比如学生本身不能看到什么,什么能帮学生看到最重要的?并且,教学的原则,无论是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阅读的理解感受始终是学生的理解感受。

      最后一天是华德福推广人吴蓓老师的课程,她介绍了华德福的理念,主要介绍了华德福语文课程的设置。她也介绍了华德福的实践课程,比如早上的成圈,下午合作写诗与给诗文配画。 她说,1-7岁,孩子们认为世界是散的,处于【模仿】阶段,7-14,孩子们认为世界是美的,处于形象思维,对真理、权威的追求。这个阶段的教学,要用艺术去配合。而到了14-21岁,孩子们认为世界是真的,培养孩子独立判断的能力。

【2】我所了解的背景综述
      同去培训有务川的两位老师,大坪中心完小的李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大致情况,目前有学生800多名,教职工40多名,从教师的数量上是齐备的,但这批老师的绝大多数年龄段处在40-50多岁,经过多年的代课老师的生涯而转正的。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就像一杯八分满的水,别的培训的介入已经无法刺激其自身的改变。

      在村小建立了2个图书馆,图书角在班级已经建立。中心小学与梦想行动基本达成合作协议。

      会场遇见甘肃平凉的一线语文教师,全校500人不到,13个班级,21个老师,这是回族学校,7:20到校,至7点50分之间,可以早读,也可以去借书。第一个学期,每天都有40分钟的读书会阅读课。图书来自外界捐赠,与梦想行动合作,图书馆系统用多背一公斤,用学生进行管理,从她的表述看,读书馆的运作是流动的。

      此次暑假我去了贵州正安县乐俭乡天鹅池点小,大山里的小学是2年前广州一家公司出资兴建,只有6个教师,混班教学,腾出一个教师作为图书馆,教师办公室。因没有住宿生活的条件,目前只有两个代课老师。图书馆由心平基金捐赠,图书的书目非常好,在支教的过程中帮我们很大的忙。据我的了解,图书馆几乎没有怎么流动,不外借,只支持在学校里的阅读。天鹅池的学生分布较广,鉴于许多同学需要步行1-2个小时上学,教学的安排是11:00-11:20早读,之后是连续的5堂课,然后放学。整个学生80%是留守儿童,意味着在学习之余,他们很少有阅读的时间,几乎都在打猪草、放牛羊中度过。

      学前班目前只是托管的功能,学生年龄层次不同,我上了几堂绘本课,基本上5个3岁左右的小孩旁若无人的打酱油。

【3】我的几点想法
      天鹅池小学在支教团体在的时候,借阅书籍非常活跃,但是我也发觉,孩子们借一本书,翻看到归还有时候只有五分钟时间。

      许多乡村小学通过外在力量的帮助,拥有了校园图书馆。

      我在天鹅池小学,暑期晨读推广了“弟子规”因数量有限,基本是老师领读,学生诵读。2周下来,在汇报演出上学生基本上都会背诵了。

      我认为:
            1:在设法完善必要的图书馆配套设施(简单的借阅系统),让图书流动起来,让孩子们看到在书架上挤压灰尘的图书的同时,整本书的阅读,班级读书会可以引入到贵州等西部贫困山区的教学。
            2:整本书的阅读,在乡村的小学,可以分两步走:
                  一、推行大声的朗读(选择同学感兴趣的,有情节性的故事)
                  二、阅读后做简单的交流
                  三、可以一学期一年做一本,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不需要太复杂的课程设计,本着与孩子分享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原则去做)
            3:晨读的时间,可以日有所诵。每天一首小诗,乃至每周一首小诗,写在黑板的一侧。就像徐冬梅老师说的,诵读经典是让孩子与本处、高处建立对话与联系的过程。遵循3个原则:1反复 2连续 3模糊。(通过反复的朗读,连续每周几次的阅读课程,不要抽离出意义试图教会孩子)
            4:华德福的理念,7-14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最好是引入艺术去感知。在农村几乎除了语数,没有其它的课程更不用说以艺术的形式引入。如何切实的引入绘画,音乐?暑假里短期的支教,蜻蜓点水远远不够,如何做?

【4】关于学前班的一些思索
      华德福在幼儿园不教育孩子技巧,算术,识字,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提前开发孩子的资源,让他在一种安全的范围内,自由的游戏。比如画画,不教授技巧,而是让他随意的画画。

      华德福尊重孩子的天性与自由,在西方也是非主流的教学,近年来越来越为年轻的父母所接受。有人说,华德福归根结底是贵族式的教育模式,即你不必要必然承担的责任,那么你有自由饱有你最初的兴趣与美好。比起,教育成熟地区,老师、家长、乃至学生的固有思维,能接受华德福,想要推行的阻力却更大些。

      从土壤的本身,贫困山区的孩子无需太多架构,就符合了华德福框架的基础:比如华德福还原到自然的状态上,通过与自然的了解。而山区的外在环境本身是个优渥的土壤,学前班也几乎放逐孩子的自由,在学习没有那么多的升学压力等等。

      比如萧望野与卢安克教育的实践区域也是在广沃的农村里。

      而关键的一点是老师,华德福1-8年级都是同一个老师,没有课本,通过老师对孩子的了解来编写与改变课程。

      在山区的学校,老师数量的缺乏,架构的老化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华德福目前并不适应于山区的教学,不过,其中小的思维可以引入到教学

      比如:学前班讲故事,一个故事讲3个礼拜,一周老师口述,第二周用木偶戏表现,第三周孩子扮演故事人物的角色(不说话),老师讲述故事 通过反复的阅读口述故事,让故事进入到孩子的心里。这个可以运用在学期班绘本课的运用上。

      同时此段时间,我将着手关注与山区学期教育的设置,先期会找多名幼儿园的教师,在解决我在支教过程的疑惑与学期班教育的基本认知之后,我会把重点放在绘本,如何能有效的运用绘本,怎样的教育展示方式来解读绘本,总的来说,乡村有图书馆,有绘本,就是如何使用现有资源加入山村的教学体系。

      读到公益阅读联盟的朋友们来参加活动的一些感受和困惑,很喜欢这种氛围,如果各位老师不介意的话,我也想转给相关的上课老师看,大家需要更好地交流。

      这次有20多位公益阅读联盟的老师来参加亲近母语种子教师研习营的活动。这次活动有三个部分组成:1、前两天是整本书阅读的研讨活动;2、第三天是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分享活动;3、后四天是吟诵的理论和实践。

      前三天的活动是公益阅读联盟老师参加的重点。因为这个活动的重点是研讨课程化的整本书教学,因为是公开课的演示探讨活动,我一开始就很担心这个研讨活动对于我们公益阅读老师们的指导性,造成过分技术化的印象,所以我特别在第二天晚上专门为公益阅读联盟的老师安排了一个专场的交流活动。

      我同意几位老师的基本意见:带领儿童阅读,不需要太多的“技术”,不需要太热闹,也不需要强求孩子们读那么多遍。孩子们如果喜欢,会反复阅读。我在自己的博客和文章里也反复说,儿童阅读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和孩子们一起诵读,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大声读给孩子听,让孩子们在自由阅读好的作品后,和孩子们做必要的分享和讨论。

      至于老师们在公开课上表现出来的“深度探讨”,以及过度的技术化,除了为了研讨,必须用公开课研讨这种形式带来的弊端,更多的还是原来的语文课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惯性。

      还有就是讨论的背景不同。我们平常的儿童阅读,包括公益阅读联盟所做的更多的基于自由阅读,正如《阅读的力量》中表达的观点,我也认为,绝大多数的阅读应该是儿童的反复的朴素的自由阅读,过多的阅读指导并不能给儿童带来更多的收获,有时可能是更大的压力。

      而这次研讨活动,由王荣生老师来主持评课,其实更主要的是基于一个假设:整本书教学将来,王教授认为,很可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课程形式(当然我没有这么乐观)。那我们就要研究怎样把整本书带给儿童,怎样在儿童阅读后组织有效的讨论。怎样跟儿童更好地聊书,这个问题确实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周益民老师、蒋军晶老师、岳乃红老师的班级读书会、整本书教学的案例是在这个意义上值得大家去研究和讨论。

      平常的阅读活动完全可以简单一些,随意一些。更关注每个孩子在阅读中的反应,而不应该把老师的阅读感受强加于孩子。

      26日去西安和立人图书馆的朋友们分享儿童阅读的理念和实践。也许还可以遇到我们公益联盟的朋友们。

      特别喜欢老师们从自己工作出发进行的深入的思考,其实每个班、每个孩子的阅读感受都是不同的,值得记录的。同样,每一位带领儿童阅读的老师的经验都是宝贵的,值得分享的。

      这次活动更多是基于语文课程内的整本书教学的探讨这个情景。几位老师,特别是最后两节学员的课,带有明显的“语文教学”的痕迹。确实需要改进。不过老师们也很努力,他们也要努力抗拒原有的教学惯性的约束,他们也是在繁琐的教育体制内做儿童阅读的探索,所以我还是更愿意给老师们更多的鼓励。

      但是我们之所以希望把好书带给孩子,首先不是为了语文的目的,而是为了让儿童感受阅读的快乐,为了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儿童的心灵的感受是最重要的,阅读交流的重点应该在这里,当然也可以和儿童讨论阅读的技巧,文学的手法,语言的高妙,但应该是在其次的。

      正因为这样,在儿童没有沉浸在阅读中前,各种花里胡哨的手工、表演等等,在我看来也是不适宜的。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