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点灯人教育资讯

【第六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4+亲近母语亲近本真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18 16:03:45

      忙忙碌碌的一周,在常州的四天学习时间仿佛是火车上飞驰往后的影像,渐行渐远,但是那些名家的课堂,那些精彩的童书,那些感人的绘本却都牢牢地栓记在心里。
整本书阅读,图画书教学、讲述、阅读交流课,这些不太陌生但又感觉新鲜的提法和名称一直在脑海里涌动着,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学习状态,既有新鲜的见识又有自己的思考,让我觉得对一种学问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先来说说课吧,作教师的,永远离不开课堂。几种类型的阅读课堂,图画书的教学、阅读交流课,都是以开放课堂的形式呈现,就是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光盘寄给评审组进行选拔,最终由优秀者执教最后的展示课。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蒋军晶老师的《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阅读交流课,交流课是我经常在班里上的,我们采用全班同学共读的方式阅读一本书,再在阅读课上交流读书心得和感悟。蒋老师整堂课里的交流都是在作对比,用对比的方式把角色读深,把角色读透、把角色读懂。
      第一层对比是个体角色的对比,狐狸是我们所熟知的动物,在童话、寓言故事里都是一个狡猾、奸诈的角色,但是孩子们通过对比《西顿野生动物故事》的狐狸和其他故事里的狐狸发现:狐狸聪明、勇敢,具有伟大的母爱,从而得知西顿笔下的故事是通过考察得知的,他们真实,更接近动物本真,正如一个孩子所说:“书中没有过多的动物语言,读起来不那么童话。”学生的阅读感触很灵敏,当老师意识到写作上的差异时就应该让孩子去探讨,懂得不同书里的同一角色也会不同,更加会用自己的视角去分辨同一事物。
      第二层对比是通过合作交流实现的,孩子们聊起书中的不同角色:狼王“老暴”、狐狸“银斑”、“豁豁耳”和“溜蹄的野马”,在交流这些西顿眼中的主角的故事经历时,孩子们又将他们作了对比,找到了他们的相似点,这些动物都热爱自由,不光是动物,人类也渴望自由,渴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动物们虽然具有野性,但是他们也有爱,做了母亲的动物具有母爱,也有为了爱情惨烈牺牲的狼王,他们都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他们与别的动物相同,但也不相同,正是他们的优秀和特别吸引了西顿,也让我们认识到动物身上的感情,他们那么真实,有时是那么接近人类。
      第三层对比是因为孩子们都关注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动物,一条狼狗,这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也是西顿艺术化处理的一个角色,狼狗巫利因为遭遇原来主人的遗弃,变成了一个性格复杂的两面狗,即是后来被好心人收养可是一只狼狗最终控制不了野性的爆发,咬死了很多只羊,最终咬死主人的小女儿酿成大祸,招致了灭顶之灾。孩子们很热衷讨论这个角色,追溯巫利变得凶残的根源,是人类的遗弃导致了巫利的背叛,是人类的冷漠造成了巫利的两面,是人类的过失酿成了最后的悲剧,孩子们对巫利的讨论中更多能看出他们的同情和理性的分析,更能听出他们思想深处的声音。这正是《西顿野生动物故事》和其他动物小说的区别,老师关注到这种类比,将最后的大比较拎出书本,和其他书进行比较,这本书我也看过,特别能体会蒋老师所说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又如鲠在喉的滋味,对于我这样的成年人来说,它颠覆了童话里的动物形象,有种血淋淋的真实,有种我们所不熟知的野性,因为它来自真正的大自然,而非穿上动物形象的人类。这就是西顿,这就是他的动物,来自西方的还自然本真的哲学,不那么童话,孩子们体会到了。最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客观、真实地对一个看似反面的角色进行了评价。
      课上完之后,蒋老师似乎不太满意,一直强调课的不成功,我想这课可能没有达到蒋老师的预计效果,但是他站在全国教师的面前反思自己,剖析课堂,让我们感受到一名优秀教师的真诚,对课堂的执着,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深思。
      我在读《西顿野生动物故事》时曾经想过,西顿在写这本书时想告诉我们什么,可能不只是文学手法的呈现,不只是动物故事和性情,也许还渗透着动物是地球是和人类共生的生物,人类该怎样对待动物、认识动物、理解动物,老师作为一名读者,同样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
      常州一行还留下很多美好记忆,稍后一一道来。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