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点灯人教育:叶嘉莹:做中国古典诗词的“摆渡者”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21 17:24:03

      谈到当下年轻人对古典诗词的疏远,90岁高龄的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有些愤慨,“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是空守中国的诗词宝藏,如入宝山,空手而归。”从事了70年教学工作的叶先生,众多头衔中最看重的是诗词讲师,余下时光里她依旧想站在讲台上,做一个中国古典诗词的“摆渡者”。 

幼时吟诵的诗嵌进脑子

      当天的采访在南开大学叶嘉莹的寓所里进行,90岁的叶嘉莹身穿藏青色开衫显得很精神,看不出是刚从医院休养20多天回来的样子。“虽然很早就在南开大学任教,但是每次都是住在教师家属楼里,回加拿大时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打包好,带回去。”2013年,叶嘉莹定居南开大学,不用再两地奔波了,随她一起回来的还有数十箱的研究资料,单是讲课录音就有2000多个小时。

      今年教师节前的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记者问叶先生对这句话的感想,她觉得“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这句话,很像她的成长经历。

      采访时,叶嘉莹花了近半个小时说自己的成长受教育经历,幼年随伯父学念古诗词的场景,并吟诵起了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叶嘉莹觉得,这些诗歌是伴随其一生的,幼年播下的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萌发。“我小时候认识字多,《嫦娥》里的字都认识,意思也就从字面上去理解。直到几十年后,我在台湾教书有一次讲到《资治通鉴》里的‘淝水之战’,苻坚乘坐着云母车,这个‘云母’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回忆。下课去坐公交车的路上,我就又开始背这首诗,李商隐写了嫦娥一个人的孤独寂寞,别人为什么没想到这种忧虑。” 

空守传统遗产太可惜

      随着自上而下的提倡,复兴传统文化成为热潮。前不久,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市场反响和读者评价都很好。北大社近期又再版了八卷本的《迦陵著作集》,包括《迦陵杂文集》、《词学新诠》、《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清词丛论》、《唐宋词名家论稿》、《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等。

      不过,谈到当下的古诗词教育环境时,叶嘉莹的语气变得很严厉,“现在不单是要让小孩读诗,还应该培养一些真正懂诗歌的教师,从小就带领这些小孩了解古诗之美。现在有的老师读诗的声调都不对,意思讲的也不通。他们长大了就读不动了,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中文系的写论文,打开电脑乒乒乓乓,抄很多材料,其实都不懂。”采访中,叶嘉莹也常常反问记者,《全唐诗》第一首怎么背?“赋、比、兴”分别什么含义?《杜甫秋兴八首》什么意思?言语中,也想印证这种担忧。

      自己幼时受过的古诗词教育,和现在孩子古诗词教育的缺失,让叶嘉莹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反差。这也让她对现在的年轻人不了解古诗词感到愤懑,“本来中国是个诗歌民族,我们作诗的历史从上古、汉魏,再到唐宋元明,一直到清朝,大家的旧诗写得都很好啊。但是从文学革命以后,大家不要读旧书,也不要作旧诗,现在都不太会写了,也不懂了,就把这个传统给断绝了。其实,我们中国古典诗词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好比生在一个很富有的家庭,留下了大批遗产,但是却找不到开启它的密码,白白的有这么多遗产,很可惜的一件事”。

用英文教诗词是无奈之举

      如何开启古典诗词的密码?叶嘉莹谈到了幼儿诗歌教育的重要性,她自己多年来也经常给孩子上课,要让孩子多识字。不仅要识字,还要会读诗。她说:“现在很多人不会做诗,首先是不会读诗,如果按照现在普通话的读音和平仄去做诗,是写不出古诗的。”叶嘉莹觉得大陆的普通话、台湾的国语在民族文化融合方面作用很大,也方便大家的日常交流。

      不过,读古诗要会吟诵,她幼年读的很多诗,就是从音乐声调中感受到诗中情感的。如何用接近古人的方式去读古诗?叶嘉莹说,无论用江浙话、闽南话,还是粤语都没什么问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古人读入声、现代人读平声的一些字,读成短促的近于“去”声字的读音,这样吟诵古诗时才能传达出声律的美感。

      在加拿大、美国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几十年,叶嘉莹也用英文讲解中国古诗之美,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但是,这却是叶嘉莹的无奈之举,“我在哈佛大学教书时要求是研究生学历,是懂中文的,便于用中文讲解。”后来,叶嘉莹在加拿大大学里教授的不少是本科生,“人都是逼出来的,像王国维等学者评价古诗时常常用清远、神韵、境界这样的词,这个用英文怎么解释?”

      叶嘉莹说,自己不但是好为人师,喜欢教书,更大的爱好是喜欢学习。“我就去旁听外国文学的课,找他们的书来读,发现有意思。很多用中文讲不通的话,用我们的理论讲不通的事儿,用英文都讲通了。不但让外国人贯通了,我们中国人也是豁然畅通。”在之后的学术生涯中,叶嘉莹发表的很多论文,就是用西方文学理论来阐述中国的古诗词。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