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好教育之声:于漪:一辈子学做教师,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6-03-02 09:36:48

各位校长,各位老师: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做教师的肤浅体会感到很光荣。这次会议主要是研讨因材施教的问题,我谈一点体会:作为老师要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当中都成为发光体,那我们的因材施教就真正落到实处了。

      讲到因材施教,我就想到了2000多年前孔子所倡导的。我想孔子教育思想有三个特点:一、有教无类,不论出生。二、启发式,循循善诱。三、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是孔老先生自己讲的,是宋代的时候,后人从他的言行当中,帮他总结出来的,这在论语《先进篇》里面有非常典型的例子;论语《先进篇》有这么一段对话,子路问老师,闻师行之乎,我听到这个话是不是就要去做吗?孔子说你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接下来冉有问闻师行诸,孔子听到了说,你听到就要去做。然后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两个同学同样的问题,你怎么不同的回答呢?他说冉有是谦让的,所以让他去做,要激励他。而子路是比较勇的,因此我就要退之。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非常重视因材施教。

      今天进入21世纪,我们教育要人才辈出,要能够培养出素质良好的建设者和出类拔萃的人才,那因材施教就非常重要,因材施教就必须让每个孩子在学习当中能够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下面简单谈四点。

【一】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为什么呢?首先要讲教育理念,因为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受教育思想的支配,有怎样的教学思想你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行为,教育活动。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21世纪的孩子,我想起码有这么几个要点应该要思考清楚的。 

      1)科学最近研究表明,常人蕴含的脑子的潜力是基本差不多的,我不是说及其个别的神童天才,当然也不是有学习障碍和思想障碍的。我们普遍的学生,从科学最新研究来看,他们所蕴含的发展潜能是差不多的。我们教育就是要把孩子蕴藏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这就对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和条件,当然我们就很难说了。

      2)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是活脱脱的生命体,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爱好。我想孩子的多样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心理学家加德纳的研究说得非常清楚,人是有多元智能的,人有语言智能,有数学逻辑智能,有音乐智能,有体育运动智能,有人际关系智能,有自我认识智能。 

      我们都很清楚数学的研究,当时没有电脑,只用手来研究的,能算到1+2。他语言方面不是能够很顺畅的表达,这并不存在这个人怎么样,人是有他独特的有所长的智能,因此在一个人身上有强势智能有弱势智能。廖昌永是我们现在上海唱男中音最好的歌唱家,在四川被政治老师发现,音色非常美妙,音乐非常宽广,因此这个政治老师培养他,后来送他去学习,有幸到上海碰到周小燕,他蕴藏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因此就成为我们中国乃至亚洲、世界很少有男中音歌唱家。所以这个就告诉我们,每个孩子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孩子是多样性的,我们不能用标准化的办法去培养孩子,而应该用多样化的教育去适应孩子的特点,适应孩子的个性,哺育他们成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总体上来说,我们现在经过了多少年,突然醒悟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3)过去我多次参加教育部,国家教委,语文教学大纲,教材的审查,从来都是以知识为本,以知识体系为本的,而今我们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是极大的进步。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育人。这是从伯拉图古希腊圣人,伯拉图理想国开始,从我们《大学》的孟子,一直到21世纪教育本质的讨论,仍然谈到教育不能功利,仍然考虑到心灵丰富和心灵之间的教育。因此我们今日谈我们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这绝不是一个口号,绝不是广告语,而是真正要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让他们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我想这不是一个工厂里头大批量生产能够解决的,必须通过因材施教,深入细致的做法,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每个孩子的成长。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应该有教好每一个孩子的义务,所以我想这三点如果能够想得比较清楚清醒一点,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爱护每一个孩子,这就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新起点。

【二】锻炼敏锐的目光,培养认识学生的真本领。

      雕塑师本事很大,他能够辨识材料的质地的,辨识材料的走势,然后因势造型雕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我想作为老师必须走进学生的世界,其实知识世界的背后有丰富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如果你对他的生活状态一无了解,如果你对他的心灵世界,他想些什么追求什么,都不清楚,这样很难做好。因为教心必须知心,不知心是无法教心的。教育的有效性,来自于教学的针对性,只有这样你的教学理念、你的教学行为才能得到学生的呼应。

      我记得苏联教育学家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很隐蔽的一角,你老师教育他们时,你要和他对准音标,这样你讲的话能够拨动他的心弦,引起共振和共鸣,这样教育有效性就大大提升,所以你要教心就必先知心。

      其实大教育家孔夫子早就讲了,他的教学就是因材施教,一个人一个样,你对学生要了解,要观其所以,因为看他的日常行为言行,你要观其所由,他走路怎样的,走到哪条路要清楚,仔细的搞清楚他的秩序所在,你要退而行其次,要退下来仔细的思考,他那个言行究竟反应了什么,我想教师的责任心是第一步。

      我们要对学生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这个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绝对不只是做问卷调查,不只开一个座谈会,你对学生的了解是每时每刻都在给你提供信息的,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张开自己的感官,眼看耳听,你随时随地要能够张开自己的感觉器官,吸收来自孩子的大量信息,常态下的信息是最珍贵的,说一句话就言为心身,做一个动作可能暗示你什么,上课嘴上撇了一下,也许对你讲的不满意的,因此无时无刻不再告诉你,我在想什么。因此老师应该用敏锐的目光加以理解,能够把这些信息装到心理去思考。孟子说心是观者思,心就是思考。把来自学生的言行思考联起来就能找到共性。

      21世纪的学生跟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学生不一样,他有很多共性,但是绝对不一样,收集了那么多信息,也会对现代社会的共性有正确判断,现在孩子成材愿望非常强烈,思维非常活跃,而且科技起点,科技知识起点是很高的。小学生现在可以网络运用得那么成熟,有许许多多的优点,但是他也有不足,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与人之间交往的关系,有很多不真实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经不起挫折,像玻璃一样的,碰不得,脆弱得很,一碰就碎,因此对这样的学生你应该怎么教,恐怕就不是用原来的一层不变的方法,老办法来督促他划地为牢,那是不行的。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身上必须有时代的年轮,你教一年就好像树长一年一样,树长一年就好象年轮,教师在教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在学,边教边学,先学后教,这样才行。

      而且你在了解共性的同时,也必须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差异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一个人一个样,那你要把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搞清楚,对有的孩子话重一点能够承受,对有的孩子你是不行的,要旁敲侧击,不能直言不讳的,有的时候我们看起来现象是差不多的,其实在差不多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差不多的问题实质存在。

      比如在80年代我曾经教过这么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有四个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说话结结巴巴,好像犯有口吃的毛病,上课的时候我要请其中某一个讲话,我一定要站在他旁边,然后我充当扩音器,把他讲的话,再把他理顺了讲给他们听,看起来都是结结巴巴,其实深入了解以后,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得多。一个男孩子我就发现他好像生理上有病,这个舌头短了一点,于是我和他的家长讲,我说你带他去看一看,是不是舌头下面一根筋短了一点,家长很尊重我的意见,去看了,果真是,舌头短了一点,然后去开了一刀,我再训练他,他真的讲好了,不结巴了。因此我说知心才能教心,差不多现象的背后有差得多的原因,找到了差得多的原因,你认识他了,然后因材施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尊重孩子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教学中散发光芒。

      我觉得教学要有弹性,绝对不是死板板的一块,要有张力,就像橡皮筋一样,是可松可紧的,教学本身像周武王治国一样,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你始终把弦绷得很紧弦要断,你很松驰剑放不出去。教学必须要有弹性要有张力,要能够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

      1)其实因材施教是我们书院教学很大的特点,我们中国几大知名书院,都是因材施教,后来由于工业革命,世界上欧洲最早的工业革命,产业革命以后,企业出来了,大工业生产需要熟练工,工人需要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因此就出现了学校的班级教学,学科教学。而在班级教学里头是不是就不能够因材施教了呢?我觉得并非如此,我们对因材施教往往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因材施教一个是神童天才,或者叫奇才、天才。其实我们学生群体当中大量的是需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都是活泼的生命体,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所以班级教学并不是因材施教没有用。 

      2)我们因材施教往往非常容易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层面。其实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材施教就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人的整体,这两个世界都很重要。任何一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就是他的生理世界,他的五藏六府,四肢是他的生理世界。还有一个精神世界,思想和道德品格,他的追求、好奇心,精神世界。每个人都是两个世界的统一体。因此我们的因材施教是一个人的因材施教。既是知识技能,也是情感价值观。两者和谐统一有机的紧密结合,我们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

      我觉得班级教学有两点很重要。

      (1)你备课的时候要解读文本背教材,你的对象是什么?你的对象示范性高中学生和我们一般学校的学生差别很大,看起来分数差100、200分,实际上许许多多方面都有差异,因此你要因材施教。所以要备课还要备问题,你到底怎么提?你这个问题是面对哪一层次的学生,我想一般来说上课的时候起码有三个层次,所有学生都要会,程度最差的、难度加一点、难度再加大一点。

      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请所有同学在课文里边找一找,说明歌本与学说对人类思想深刻影响哪一个词最关键,现成的句子所有人找得到,学生们马上找得天翻地覆,我马上就说要训练四维速度。请你们说一说词序不动,一丝不动。学生马上思考变成天覆天:覆地天翻。歌本怎样起到科技史上的作用?学生们自己概括,那就是从天动说到地动说,他要自己来概括。你要说明哥白尼学说怎样对人类思想起到深刻影响的?这个难度就大了,既要说明哥白尼学术在科技革命史上是空前的革命,同时又要说明是哥白尼学术对人类思想影响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对人类思想是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深刻到使人类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台阶式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觉,与此同时又给他带来一个台阶,让他逐步攀登,激励他攀登勇气,你知道这一点以后你还可以跨上第二步,你知道第二步以后还可以跨上第三步,这样即使少数学得优秀的学生能够给大家起到引领的作用,又使得全班教学水涨船高。

      (2)一个方面教师要努力为各类学生搭建发展个性的平台。我所教的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孩子自信心很强,当我看到学生的眼光充满自信的时候,我那种欣喜难以言表,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他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将来事业前途就能够不断创新。有一次一开始上课教矛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几百名学生听课,第一排女孩就举手说,矛盾先生说白杨树怎么好,他说白杨树树的质是不行,他说我认为矛盾先生是言过其实了。这个学生可能人年轻,但是大田园作家屠格涅夫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从课桌里头拿出书来跟我教师较量,那就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我当时表扬他了,我说你为了证明你的观点,你课外去读书,读田园作家的书,而且找到了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当时我也教育他,我说你还没有深入学习,因为这篇散文是象征手法写的,客观的景是跟随着作者主观的情而变动的,我说你学下去就知道了。一说激起千层浪,其他的学生都说了,有一个男孩子提出一个问题,这一点我还可以理解,但是书中讲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是树中的伟丈夫,严肃的人使人敬而远之,温和的人使人很容易接近,一个形象上又温和又严肃实在想不出来,是不是矛盾先生疏忽,用词用矛盾了?我很惊讶,因为这个孩子是不大发言的,他站起来发言能够这样充满自信侃侃而谈,我非常高兴,我就赞扬他这样的表述,如果我这个老师说可以的不可以的,那是苍白无力的,一定要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一定要词之有固,言之成礼。如果说可以不可以,在80年代,90年代学生不服你的。我脑子里面跳出来一个词语,一般人不可以的,但是有些人身上可以统一的,比如说论语有“子何人也”“子温而言论”一个很威严的人是很凶猛的,张飞、李逵,但是在孔子身上很威严不凶猛,一个人恭敬的时候是诚惶诚恐,但是孔子身上是都有体现。他赞羡了他对文本的理解,我就托起了他这样一个太阳。

      我想孩子在课堂里头的世界是非常美丽的,因此每一节课的质量,关系到孩子生命的质量。你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还是工厂批量生产,这有本质不同。教师本身就应该在了解孩子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你运用文本的知识,培养孩子的能力,熏陶孩子的感情,这是你生命在歌唱。

【四】呵护个性,弥补不足。

      在课外广阔的天地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呵护个性弥补不足。课堂毕竟是有限的,大量在课外,课内要教得精,真正学得好是课外的博览和深思,因此你会面对各种各样学生的情况。首先是一定要找到这个孩子学习不够理想的症结所在。 

      比如我曾经碰到这样的孩子,数学可以,语文一塌糊涂,他母亲跟我讲,他之所以能够考取你们学校,是文化偶然的。因为字写得一塌糊涂,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可是男孩子很有特点,老师一定要有本事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因为任何一个老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成长,老师的师教是在于扬长避短,长善就授。你只能发现他的长处优点,辅佐他加温,让他能够不断的成长,帮助他克服不足。这个孩子玩非常有本事,我们学校有一个荷花池,他天天去到荷花池捉虫,捉龙虾,捉小乌龟,天天这样,这是他的兴趣所在,要让他学习上去,首先要激发他兴趣,兴趣是他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讲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说你喜欢捉鱼捉虾,你把它捉来放我办公室,让我看看里面有多少乐趣,我就弄了一个脸盆让他放进来,放进来以后我就说,你这里有虾,虾跟虾要打架,虾跟小乌龟打架,你每天来看他们怎么打架,你看了以后告诉我,他真的看了以后告诉我,有一次我们写作文,写可爱的小生灵,他就写龙虾与乌龟的打架,虾的打架刺出去一定要弯弓收得很紧才出去,每个细节写得很好,尽管错别字连篇,尽管字写得一塌糊涂,但是描绘很清楚。我就给他面批了,我就表扬他,我印出来给大家,他就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没兴趣,从小学到中学从来都是批评的,居然还有老师表扬他,还把他作文印出去给大家看,于是他就有兴趣了,那个时候我们上五天半课,每个礼拜带同学出去,语文在课堂学不好,他要有生活,要有思想,要有知识。

      没有生活,没有思想,没有知识写什么东西啊。结果我有一次带他们看灯展,玩笑灯展,他有兴趣了,星期六结束以后,他说于老师,我明天礼拜天再来看可不可以,我说当然可以,于是他再去看,各种各样的灯,然后他就写一篇文章《观灯展》用的是兴趣迁移的办法,因为他的兴趣所在一定能够出成果,有的不是知识的问题,他是习惯不成,所以我补课就补习惯,学习非常可贵在开始的时候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一辈子,习惯成自然。习惯养好了就能够成为素质,良好的素质长久下来就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

      刚刚媒体问我一个问题,我讲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很痛苦的跟我讲,这个孩子默书,默写诗词错了一个字,老师就罚全班抄60遍,为什么?一个字一分,我们学校是不允许默写错一个字的,我想这个叫什么教育,这个惩罚,这叫暴力,你应该告诉他,你为什么错这个字,应该跟他分析,为什么错误,怎么样才不会错,而不是要抄60遍,用这样的机械操练的办法,打掉孩子的求知欲,所以因材施教说说容易,要呵护每个孩子的个性,这是很难的。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分数会迷住了反应,我们的教育本来是育人本质,我们相当程度扭曲为育分,分是不能代表人的,一张考卷考不出孩子的综合素质,所以我在想这个事情,一定要摸清楚孩子的毛病所在,找到毛病以后应该是正面引导,积极鼓励。 

      什么叫教育?德国教育家讲得很清楚,教育不是你灌输给他多少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他真正作为一个人的欲望,你是唤醒,你是激励,你是鼓励。因此要激励,要从正面扶,千万不能语言暴力,我们随随便便就讲你“怎么那么笨”,这就是语言暴力,你怎么知道他笨,你经过什么科学实验,拿了多少数据说他智力很差,你才下这个结论,没有做过实验怎么就给孩子随随便便讲笨,“笨”字伤害很厉害的,教师字典里头不应该有这个字。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的,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都会有成才的可能,你不能因为某一点定他终身。你一定要点拨在点子上,不能见到什么问题乱点鸳鸯谱,一定要教在关键处。点在要害处,一点就一通百通,而不是说散点,你一定要聚焦什么问题是最最重要的,一通就百通了。

      我自己做教师有一个体会,当我对这个问题,这个知识理解得十分透彻的时候,我上课能够一语中的,当我上课废话最多的时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理解得不透的时候,我想我们老师上课确实讲了很多废话,废话越多,转过来转过去我怕讲不清楚,很多话来讲,学生就听得糊里糊涂,要点在要害处,最在关键处。对教师要求很高,起码是目中有人胸中有数,对文本要熟悉的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对来龙去脉总体方向,构架细部要一清二楚了解学生,对他每一个隐蔽的地方都是一清如水,我想这就是说明我们教师的高尚和伟大,因为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情,难度极大,要做到因材施教。

      21世纪,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学生就是一本大书。

      我是一辈子在学习这本书,从学生身上受到青春活力的感染。我教了一辈子,我也学了一辈子。教海无崖。不学无法认识当前的学生。刚才进会场的时候有一位记者问我,听说你还听周杰伦的音乐,我说对,我为了了解学生为什么那么喜欢周杰伦,我跟学生讲,我说我不排斥流行歌曲的,为什么?因为流行本身就是抒情,大量的流行歌曲随着时间的流逝销声匿迹了,真的好的流行歌曲可以成为经典。我跟学生讲,你们可以唱,比如说韩红的《青藏高原》他们说太落伍了,我说腾格尔唱的《我的家乡》唱得死去活来是乡情不是很好吗?他们说也落后了,为什么喜欢周杰伦的歌曲呢?他们说“学不像”。

      我脑子里面就没有这个想法,为什么呢?因为我是成人,他说一般的流行歌曲很容易学的,但是周杰伦的歌曲非常难学,我真的把CD买回来听,我听不懂啊,怎么像普陀山念金刚经一样,又说又唱又唱又说。后来我一想真是有道理,因为周杰伦是台湾歌手,他的歌词是以诗经源头,他有文化含量的。而我们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心门是闭塞的,居住条件改善,不是住在里弄大杂院,不是小孩一起玩的,现在一回家门关起来,像谁诉说呢?一个人内心都有诉说的要求,因此这个孩子这个歌正好是又唱又说,又说又唱,很述说。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够随随便便讲不,不能随随便便否定,孩子的世界里有他自己独特的思维,独特的爱好,所以我想我们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要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会,所以我说我做教师,当然要燃烧自己发光,但是我更要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学习上成为发光体,让他在学习阶段能够充分的展示他的才能,为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讲得不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转自“好教育之声”,原文整理自新浪教育,于漪老师在在“首届中国个性化教育高端峰会”的演讲全文。)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