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阅读漫漫,你我相伴 | 成都研习营全景回顾

作者:点灯人教育  发表时间:2018-08-30 09:23:07

摘要:  8月20日-23日,第十二期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成都班在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四百名小学教师、阅读推广人、阅读公益组织人士及儿童阅读研究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儿童阅读理论、统编教材教学、主题阅读、图画书阅读、整本书阅读、专题性阅读、儿童诵读主题展开紧张高效的研习。

  “每一次相聚,都是温暖美好的。为了阅读,为了孩子,越来越多的人在心里点燃了那盏灯。如今,这些灯盏彼此靠近,彼此照亮。”8月20号上午,在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徐世赟老师的主持下,本次研习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板块一

儿童阅读理论

  儿童教育专家、成都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成都教科所附属学校校长杨霖女士为活动致辞:“教育是需要爱的,爱是教育的真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这份爱。”

▲成都教科所附属学校 杨霖校长

  我们能够带给孩子的不只是爱,还有阅读。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两次入围“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的解学英老师,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点灯之旅。

  “书有光,读最美。”“我们的改变,可以使学生改变。愿更多的人走上阅读之路,愿我们的阅读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

▲正在分享的解学英老师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一样,把人带往远方。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七小学田萍老师说:“遇见亲近母语,遇见《日有所诵》,是我们开启儿童阅读课程化的第一步。”

  “晨诵、午默、绘本共读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为我和孩子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在追寻,也在成长。校园多了书香气,男孩有挺拔的脊梁,女孩有温婉的微笑。”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七小学 田萍老师

  从她们的分享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名点灯人的幸福。阅读,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学习需求。

  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松老师发表题为《台湾教育初探和感受》的演讲,他重点分析了台湾教育改革,及其对大陆教育的启示。“假如有一天,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再成为问题,但儿童阅读却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普及,基础教育的问题将会继续长期困扰着我们。儿童阅读虽小,但它却是破解基础教育变革的钥匙。”伍老师的话语触发了我们更深刻的思考。

▲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伍松老师

  随后,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女士对伍松老师进行现场访谈,谈论儿童阅读中教与学的问题。两位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观点鲜明,金句频出,带给现场的老师们不少启发。

  伍松老师强调:“我们老师在带着孩子阅读的时候,不要把自己放在中间,要发挥孩子的自主、自动性,让孩子把阅读当做自己终生的老师。”

▲徐冬梅老师与伍松老师的教育对话现场

  随后,徐老师发表演讲《从母语出发,以阅读抵达》。金子美玲说,看不见却在那里,有些东西看不见。小王子也说,本质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在今天看来,儿童阅读还很小,细小到它只是在小小的孩子在睡觉之前,妈妈为他读的那首儿歌,它只是小小的教室里,老师不经意间给孩子讲的那本书,而这些就成了改变他一辈子的坚强力量。”

  “我们的母语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而且必须和儿童的天性合作,唤醒和激发儿童母语学习的潜能。”“教师是母语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儿童母语学习的促进者。”我们要先把统编教材做好,带入儿童阅读课程,然后引导儿童进行自主阅读,并成为终身阅读者、终身学习者。

▲亲近母语创始人 徐冬梅老师

板块二

统编教材教学

  下午,徐世赟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讲座《精简课时与有效统整教学》,他认为,教学是一种留白的艺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一篇课文一定要教两课时吗?语文一定要一篇一篇、一单元一单元来教吗?不一定,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重点而不是教课本。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难点、做到有效精简课时呢?徐世赟老师主要提倡以下几点:1.集中教学内容,提炼一课一得;2.精简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3.统整教学内容,链接课内课外。

▲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 徐世赟老师

  接下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第一小学韦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茵卓小学刘豫娜,两位老师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教材“瘦身”案例,台下的老师,也赶紧动手试试吧!

▲韦丽老师
▲刘豫娜老师

  在“分组交流、设计教学”环节,学员们热情满满,大展身手。几位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小组的设计成果,并得到徐世赟老师的点评指导。

▲上台分享的学员

板块三

主题阅读与教学

  我们的阅读和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一本薄薄的教材,孩子需要更完整的精神滋养。借助主题阅读,我们可以实现拓展和延伸,从课内走向课外。

  8月21号上午,徐世赟老师在主题阅读课程阐述中提到:“将文章统整于一个主题之下,既能体现文章之间的关联性和主题的整合性,也能为儿童理解主题,提供了一种比较的、思辨的视角,进而提升儿童的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等。”

▲徐世赟老师演讲中

  “《新编语文全阅读》是以教材为根本,以“一课带一篇”的方式组成与教材一一配套的主题单元。能够帮助孩子实现教材之外的拓展阅读,培养其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适合更为广泛的教师在教学中配合统编语文教材使用。”

▲《新编语文全阅读》 1-3年级(上册)

  关于主题阅读课程的理论讲解完毕之后,四川省泸州市泸师附小习之学校陈新华老师,为我们呈现一节精彩的主题阅读研讨课——《我的动物朋友》。

▲四川省泸州市泸师附小习之学校 陈新华老师

  陈老师首先出示几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节课堂的主角——蜥蜴和芦鸡。然后通过“亲近文本,概括内容”、“亲近语言,走进人物”、“亲近母语,读整本书”三个阶段,成功带领学生理解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进入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主题阅读研讨课——《我的动物朋友》

  四川省古蔺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2015“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罗怀海老师在课后互动环节提议道:“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节好课?有趣、简约、有效。我们可以采用王荣生等老师的建议——化目标为内容、化内容为问题、化问题为活动。”

▲2015“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 罗怀海老师

  最真实的收获,从来都是源于亲自实践。接下来的五十分钟,台下的老师们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智慧与经验的相互碰撞,成就大家的共同提升。

▲分组讨论

  紧接着,徐世赟老师发表演讲《主题阅读与课内教材的统整性探索》。他说:“主题阅读是对教材教学的有益补充,更契合真实生活中的阅读情境。我们需要借助主题阅读课程让孩子们学会比较、联结、思考、决策,学会联系各种知识、联系自己和他人,学会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汲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板块四

图画书阅读教学

  有人在探寻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也有人在探索图画书里的秘密。8月21号下午,专职儿童阅读推广教师、2016“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区儿童阅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彭志辉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图画书的认识和多年来探索图画书文图秘密的经验。

  彭老师开心地说:“回顾这些年来自己在图画书世界中的遨游,想到的唯一一个词就是“好玩”,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数学好玩,我觉得图画书也真的很好玩。”

▲2016“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 彭志辉老师

  什么是图画书、图画书的基础知识、阅读图画书的意义、图画书的进一步探索,彭老师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带领大家真正地去认识图画书。

  光说不练怎么行?在彭老师的指导下,老师们开始寻找《石头汤》中的文图秘密。来自四川省乐山市的赵敏老师和胡杰老师,积极举手并上台发言,讲述她们从书中寻找到的“秘密”。

▲赵敏老师
▲胡杰老师

  对图画书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如何以孩子更喜欢的方式带给他们呢?彭老师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首先想一想,我们把图画书带进课堂的初衷是什么?是的,我们带入的这些图画书和整本书,不仅仅只是对语文教材的补充,而是希望把更美好的文字和内容带到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由此真正爱上阅读。”

  “图画书教学应该掌握这样的基础:回到儿童,回到阅读,要简单有趣。”所以,这样的图画书课堂具体是什么样的,不如,集思广益,一起来设计?

▲学员现场分享教学设计

  亲近母语基地学校优秀种子教师吴萍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堂回归儿童、轻松有趣的图画书阅读课——《石头汤》。如何导入绘本,如何走进绘本故事,如何进行话题交流,吴老师用一锅浓浓的“石头汤”给出了答案。

▲亲近母语基地学校 吴萍老师

  台下老师忍不住夸赞:“当吴老师夸奖孩子时,具体而微,不会简单地说很好、真棒,而且明确指出孩子的发言到底好在哪里。吴老师的课堂,四分之三都是交给了孩子,比起一个'教学'的老师,她更像是一个主持者,一个话题串联人,真正做到了儿童本位。”

  评课互动环节结束后,彭志辉老师又以《喀伦坡之狼》为例,为大家讲解图画书的更多课型与案例。《喀伦坡之狼》不仅是一本图画书,还是一本历史书、科普书、故事书,更是一部史诗级自然纪录片。

▲《喀伦坡之狼》 封面

  如此高难度的图画书,在彭老师的精准剖析下,以极具条理性、故事性、思想性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惊叹彭老师专业素养的同时,收获颇丰。

板块五

整本书阅读与教学

  着一身汉服,赴一场整本书阅读之约。8月22号上午,不久前获得第四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的胡红梅老师,优雅地站在讲台上,为我们做整本书阅读的课程阐述。

  “2007年,我也来参加亲近母语的研习营,我交了教学设计,还被选拔到现场上课。但是我到了现场却不是那么开心,因为那时我才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给孩子们读的书也太少了。所以我决定打破传统课堂,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我决定了,要带着孩子们去读书。”

  “一至六年级整本书阅读从开始的泛读到现在的精读,有了一次大阅读的循环。每天登记阅读清单、每周两节班级读书会、每位孩子每周一次阅读树读书报告单、每学期一次阅读树嘉年华活动。在我的办公室里,保存着所有孩子们的近6000份阅读树学习和报告单,并且每份都拍照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这些都是我和孩子们的宝贵财富。”

  一个愿意去阅读的人,才会精神灿烂,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他的生命才可以绽放成一座花园。但一座花园是不够的,我们从小小的团队聚合在一起。今天的亲近母语会场,是一个小小的磁场,我们在这里吸收能量,回去做辐射,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城市的花园都灿然开放。

▲2016“阅读改变中国” 年度点灯人 胡红梅老师

  校园书香弥漫,客厅也要有书香流动。胡老师还跟老师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做亲子阅读的。“我自己设计家里的所有书柜,让孩子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随手取到书,随时进行舒服地阅读。”“童年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放弃或者失调了,后面几十年可能都无法弥补。所以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孩子做有计划的阅读,有计划的写作,并做有条理的总结。”

▲胡红梅老师和儿子陈奕恺

  除了营造阅读环境、制作阅读计划、做阶段性总结之外,如果再具体一点,面对一本书,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呢?胡老师给出了一系列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在分组设计《兔子坡》交流课环节,胡老师精心策划了小组分工,还给大家准备了丰富的道具。

▲现场的老师们,利用围裙、团扇、折扇、小伞等道具,进行交流课设计

  四十分钟后,学员们交上一份又一份出人意料的惊喜答卷:手持团扇的老师们,找到七八个证据来阐释“爱”的主题;挥舞折扇的老师们,为大家展示富有哲理的经典语录;轻转小伞的老师们,用气泡图、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各种方式,展示作品的角色、情节、环境等;围裙组的老师们,则表演了一幕情景剧,兔子一家人的形象非常丰满地呈现在台上,兔妈妈唠唠叨叨的模样,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台下掌声雷鸣。

▲上台展示的部分小组
▲令全场笑到崩溃的兔子一家情景剧

板块六

专题性阅读+项目式学习

  8月22号下午,由四川省广元天立国际学校舒凯老师带领众位老师开启专题性阅读。一开场,舒凯老师就带着大家诵读《史记》片段。文言文虽有些生涩拗口,但对于现场的老师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那么,小孩子可以读文言文吗?他们读起来难度会不会很高?对此,舒凯老师现场采访了《史记》课程的小学员猜猜同学——

  舒凯老师:“猜猜,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文言文的?”

  猜猜同学:五岁接触《论语》,觉得很有趣,告诉我们怎么做人。现在,我在读《小古文》和《史记》。我更喜欢《史记》,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和故事,比如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舒凯老师还向猜猜提问了几个关于《论语》《史记》的问题,猜猜都能对答如流。

▲舒凯老师和猜猜同学

  由此看来,孩子并不是我们之前以为的那样读不懂文言文,是我们低估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不只可以读懂文言文,小学生还可以做研究、写万字论文、进行演讲答辩呢。

▲活动现场,沉浸于阅读《史记》的猜猜同学

  简单的小采访结束后,舒凯老师详细分享了他带着孩子们开展的蜀道课程、博物馆课程、《史记》课程等课程研究和实践,令学员们大为惊叹。

  从惊讶中回神的学员们,开始试着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专题性课程。经过小组热烈讨论,三位老师分别上台分享了自己小组的课程设计:白河专题、六祖文化、乐山佛文化,收获阵阵掌声。

▲三位上台分享的老师

板块七

诵读教学

  8月22号上午,近年来一直努力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推进经典诵读、吟诵教学课程化的小安老师,带着我们走近《日有所诵》,走近金子美玲。

  小安老师从《日有所诵》中选取三篇金子美玲的诗歌:《我和小鸟和铃铛》《星星和蒲公英》《这条路》,并进行教学和分享,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安老师在课后深情地说道:“像我一样早就脱去稚气的成年人,阅读金子美玲的意义,也许就是唤回失掉的天真和童趣,变得柔软一些,纤细一些,率真一些,敞亮一些,让再也回不到往昔的我们,牵着孩子的手,和他们一起,走进金子美玲留给我们的清澈明亮的世界。”

  “《日有所诵》给了我们太多经典的文本。做《日有所诵》的方式,不是固定、统一的,你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重要的是把优质的文本带给孩子。”

▲正在上课的小安老师
▲陶醉在小安老师课堂中的孩子们

  随后,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看云老师进行讲座《经典诵读与班级阅读课程》,她强调,诵读是回归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日有所诵,可以让孩子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古典诗词的美好。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班级阅读课程的建设也并非一蹴而就,欲速则不达,慢下来,保持每天的学习,脚踏实地,一切就都刚刚好。

▲永远孩子气的看云老师

  “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研习营的最后一个下午,在小安老师带领全场齐唱《同一首歌》的歌声中开始。

  和美妙动听的音乐一样,吟诵也有自己美的曲调,较之于经典音乐,吟诵的韵味更甚。在《苔》的吟诵教学中,小安老师带着孩子们学习吟诵,引导孩子们自主发现平仄音律,在反复涵咏中,体会诗歌的内涵——小小的我,小小的青苔,一样坚强,一样美丽。

▲小安老师的吟诵课堂

  看云老师在课后讲座中说道:“当我把《悯农》吟诵给孩子们听,我问孩子们听到了什么,孩子说,听到了哭声。你不需要解说,不需要灌输,孩子们自然就懂得诗人的叹息,这就是吟诵的意义。”

▲看云老师表演“绝活”——金声玉振
▲现场吟诵古诗的老师们

结营总结

▲最美的笑靥,最美的点灯人

  四天的研习之旅,很快就进入尾声,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徐世赟老师亲切、温暖的声音缓缓响起——

  这四天时间里,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温暖……我们不光在听,也在思考,还在讨论、实践和练习。于是,我们每一天都满足地坐在这里,看到了恍然之外的明亮。

  研习营结束之后,我们要回到各自出发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明亮带回去,照亮孩子,照进我们以后的日子里。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