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放声吟诵 回归心灵

作者:  发表时间:2015-03-25 15:10:43

      人与人之间最为重要的是语音的交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会有如此的经历,被一种声音打动,磁性、空灵、沉稳、温和、从容……而吟诵不仅沟通了今人和今人,更沟通了今人和古人。

      吟诵的魅力正是通过语音的手段把诗文的内涵和意义传达出来。因为成功的古诗文作品,大抵都是语音内容的完美结合体。

      许多初学吟诵或学习过吟诵的朋友最难过的一关便是:开口。因为我们没有大声读书的习惯,学语文读诗词也如中国哑巴式英语一般,把心思全浪费在中心思想、语法等分析中了。

      诗文原本就是诗人们真性情的流露,体察古诗文的妙处也需要通过吟诵获得。姚鼐说过:“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与陈硕士书》)

      朱自清的《论朗读》(见河南教育出版社《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指出: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不象白话诗文有时只听人家读或说就能了解欣赏。吟好象电影里的“慢镜头”,将那些不自然的语言的口气慢慢显示出来,让人们方便琢磨。

      要吟诵,前面说过最难过的一关是开口问题。开不了口怎么办?幸好一些老先生们留下了吟诵的录音,可以借鉴,边听边学。但是还存在问题,有些朋友反映,放一些老先生的吟诵,很多人接受不了,自己一开口吟诵,别人便笑,孩子表现更为直接,捂着耳朵直喊难。这当然不足为怪,因为经过近百年的教育变革,当今中国人的耳朵已不习惯这种语音模式,一如大多数人听不懂昆曲、京剧,吟诵便更不用提。很遗憾,我们几乎遗忘了中国人传统的读书声。很遗憾!

      我虽然从小学习各艺术门类,但最大的困扰仍然是无法开口。我们从小学习的模式是动笔动眼,没哪位老师教我们用声音去感知。在这种哑巴式学习的状态下,我们心灵慢慢紧闭,无法用声音释放情感,无法用声音表达对文字的感动。

      在接触吟诵之前,我从不开口唱歌,对自己的声音没有自信,在参加中华吟诵学会所办第一届吟诵中级师资培训时,得孙鹏祥教授指点,受益非浅,每个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因为吟诵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吟诵用真声,当时觉得这是最大的难度。但要突破这一点,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十分苦难的事情——我们首先要能感动自己,最后才能打动别人。做吟诵推广及教学时,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成人接受理论很容易,开口很难。因此,无论是吟诵爱好者还是推广者,都要解决自己的声音问题,都要敢于并善于开口发声。

      声音和呼吸的关系十分紧密,我们的运气发声也应当如呼吸一般自然。大家观察婴儿的哭声,自然天成,因无任何顾忌,所以哭得如此有理,久久都不累,这是一种最放松的声音状态。我们应当反过来像婴孩学习。

      如何打开声音?我用孙鹏祥教授的练声法及自己的一些体悟,总结了以下几条练习声音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大道至简,吟诵的吐气发声就像平实的说话。

      准备时,站着,双脚自然分开,全身放松,如闻着幽幽的花香,轻轻地吸气到丹田,此时小腹鼓起。

            1. 发“丝”的声音,均匀连绵,基本无声;
            2. 打嘴皮(即打嘟哝),均匀最细微的声音;
            以上1、2 点是只能发出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气息到最后收腹,用尽最后气息才能停止。
            3. 哼鸣。发“哼”的声音,最微弱,牙齿与上嘴唇发麻为正确,感觉面罩的声音,发声部位在咳嗽的位置,或丹田或从脚后跟发声;
            以下练习,找一首熟悉的绝句,哼旋律,看一口气能哼几句,或用秒钟计时,以便观察自己每次练习的变化
            4. 哼鸣加小声旋律,发声要点与正确方式同上;
            5. 哼鸣加上“木”的声音小声哼旋律;
            6. 打嘴皮加上小声旋律;
            7. 咬牙或咬筷子小声唱歌,从咳嗽的位置或丹田或脚后跟就开始咬字。嘴唇保持微笑状。
            以上发声到高音处,仍要保持原来的送音方式,但有三点做到才送得出高音: 收腹、咧嘴、声音往前送。

      声音不是往后脑勺上去,那样只能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而好的声音是自己听不到的。

      应感觉自己在无边际的大草原上高歌,让每个字越送越远,不能往后找高音,声音集中,把每个字丢出去。

      孙鹏祥教授说:不要大声唱歌与大声练声,大声就等于喝毒药,声音越小气息越难控制,需要坚持按以上七点练习,才能对自己的声音收放自如。

      我带孩子们、成人学生每次吟诵前如此练习,每人的声音不断在稳定与进步,学会腹式呼吸,调节气息,这也是养生之道。乐由心生,可现在大多数人心与物产生障碍,连从小学习音乐的孩子大多数都无法开口,孩子更是需要打开声音,释放心灵。如何打开自己真实的声音呢,从每天的读书吟诵开始。我带孩子们吟诵便是如此快乐,大声地吟随之手舞足蹈,孩子自会从声音的情感变化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吟诵的声音是真实的,我们随着吟诵之声回归心灵,与自我对话,与别人对话,与万物对话,与宇宙对话。

原文出处:http://www.yinsong.org/bencandy.php?fid=41&id=758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