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吟诵点亮读经孩子的心灯

作者:  发表时间:2015-03-25 15:24:48

      从2008年开始,我们学校在许宏宇校董的领导下,秉承王财贵教授的儿童读经理念,大力开展读经教育。刚开始,他先从转变教师观念着手,让全体教师观看王财贵教授“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录像,大会小会常讲读经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意义。在体制内的学校里,面对分数唯上和各种检查的压力,还有难以摆脱的各种杂务干扰,要老师们一下子就能转变观念,接受这种大胆的教育模式,谈何容易!就算老师敢这样教,还得家长同意才行。于是许董就从当时的一年级开始办第一个国学实验班。把王财贵教授“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光盘派给一年级四个班的家长们看,寻找志同道合的家庭。经过许董和各班主任的反复解说,终于动员了11个孩子的家庭,成立第一个国学实验班。记得当时许董曾说:“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报名,也要成立国学实验班,因为这是一个种子班!”由此足见许董推广儿童读经,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智慧和决心!我从二年级接管这个班的时候,一年级又产生了两个国学班,现在第一个国学班已上完四年级,人数增加到了23人,全校国学实验班增加到了十三个,每班三十人左右。国学的种子在学校已经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了! 我带的班先后读过了《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三字经》、《孝经》、《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孟子》、《周易》、《礼记》,现在主要学习吟诵古诗词和散文。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已初步定下以下的读经计划:一年级读《论语》、《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每周至少安排9课时;二年级读《孟子》、《声律启蒙》、《朱子家训》,每周至少安排9课时;三年级读《孟子》、《大学》、《中庸》、《孝经》、《笠翁对韵》,每周至少安排7课时;四年级读《周易》、《礼记》,每周至少安排6课时;五年级读《道德经》、《黄帝内经》,每周至少安排4课时。读经教材选择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出版的大字注音版。读经实践证明,国学班的孩子识字量明显超越常态教学的孩子,记忆力增强,经典名句常常脱口而出,经典长篇背诵也成家常便饭。王财贵教授曾说:“读经的孩子,语文是不用教的!数学是不用教的!”我们是体制内的学校,完全不教是不可能的,老师就要有智慧地重新调整课堂结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形成互助的学习小组,老师适时点拨或重点讲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约时间好读经典;考试测验也不可避免,考前老师多做些重点指导,有针对性地做些练习,这样,国学班的成绩也都很好,不比普通班差。这就增强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信心,既不耽误义务教育课程的完成,又让孩子们读诵了大量经典,更加坚定了我校继续读经的决心!

      在读经过程中,领导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道德启发也很重要,于是又指导老师们学习蔡礼旭老师的系列讲座:《细讲弟子规》,并且每月都选送老师出去参加“幸福人生讲座”的学习,回来后带领学生们深入力行弟子规。学生们普遍都很有礼貌,道德品质有所长进。培养具备君子和淑女气质的学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负责全校教学管理的高小玲校长在学生才艺培养方面最有心得,她希望国学与才艺在学生身上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于是给学生们开设了绘画、书法、舞蹈、声乐、戏曲、古筝、管乐、国际象棋、武术、语言艺术等选修课程,让读经的孩子彰显活泼、阳光的本性。下一步学校准备把某些选修课落实到必修课中,让才艺也成为孩子们修身的一门功课。下面我细说一下吟诵给我校读经的孩子们带来的一些变化。

      在2011年1月份,我和谢敏老师、王红霞老师一起参加了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在广州举办的第六期吟诵初级师资培训班。新学期开始,我们就在许宏宇校董的敦促下,大胆实践,开辟吟诵课堂。老师们就在初学懵懂的状态下,边学边教,教学相长。

      吟诵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3月24日的一个晚上,寄宿学校的学生下晚自习,回到寝室,我也准备洗漱就寝。这时,有几个学生跑到我的宿舍,满心欢喜地叫我到她们寝室去看吟诵。我一听,也很来劲,随她们快速赶到。打开门一看,原来她们在利用就寝准备的时间,即兴编排了几个吟诵节目,就像玩“过家家”那样,自娱自乐,还要展示给老师看看,共享她们的快乐,欣赏她们的成果。

      我感到很惊喜,随手拿起手机把这一段拍了下来。她们先是模仿北京景山学校朱畅思老师班上的学生编排的《七步诗》,接着就是自编自演的《短歌行》、《梅花》和《如梦令》。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半个小时,我看到孩子们惟妙惟肖地模仿着,天真烂漫地演绎着,尽情地享受着!从这一刻开始,我惊叹孩子们无穷的模仿能力、创造力和记忆力!这些,都不是我平时能教给她们的,而是她们心中的宝藏,被吟诵开启了!她们心中的那盏灯,被吟诵点燃了!孩子们对吟诵的反应证明,吟诵是用声音在描绘着那诗词中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古人的诗词忽然变得不再古老,诗情画意的生活好像随着吟诵又回到了现实!

      学生放学回到家里,有事没事,嘴上也常常哼着刚学的吟诵调。有时兴致来时,也作一首自创的小诗,乐在其中!比如有一名学生,叫胡期然,她在过中秋节时,就即兴作诗一首《中秋吟》:秋风习习吹,月下频举杯。欢乐传千里,谁知又一岁。父母亲看着,打心里头感到高兴!

      最近我带孩子们学习《陋室铭》的吟诵,一边吟诵一边体会刘禹锡当时遭遇三次被迫搬家,而后写出这篇文章的心境。学完之后我问大家能否仿写一篇《××铭》?有的孩子问我:“能否合作完成?”我说可以。两个星期里,孩子们陆陆续续上交了自己的作品,我选几篇向大家汇报: 

读书铭
   书不在多,有悟则灵。话贵在少,简短而精。斯是读书,需要用心。读书要认真,经典入我心。若要读好书,书中有黄金。可以来吟诵,真高兴。无烦恼之困忧,无难题之劳形。代代圣贤人,都因读书名。本人云:“读书真行!” 

读书铭
   书不在多,有悟则灵。话贵在少,简短而精。斯是读书,需要用心。读书要认真,经典入我心。若要读好书,书中有黄金。可以来吟诵,真高兴。无烦恼之困忧,无难题之劳形。代代圣贤人,都因读书名。本人云:“读书真行!” 

胡斯然、陈艾丽

 

劳动铭
   活不在多,想做就行。只要用心,做得安宁。斯是劳动,唯吾开心。有空就劳动,劳动可练心。平时做事快,家人夸我精。大家做好事,真殷勤。无杂念之乱心,无烦恼之劳形。天天劳动好,爸妈很高兴。吾自云:“何累之有?” 

黄钰琪、李嘉琪

学子铭
   书不在多,经典就行。行不在快,坚持就成。斯是求学,遂入我心。白天听课忙,夜晚自修勤。平时尊师教,考试不用惊。可以听音乐,打功夫。无噪音之扰耳,无杂事之烦心,少小须努力,长大有出息。内心云:“岂不乐乎?” 

刘德威与父亲合作 

师生铭
   人不在美,有仁则行。学不在深,有善则成。斯是老师,惟吾尊敬。开门进教室,桌椅入眼睛。谈话有师生,往来无伤心。可以谈谈心,听听经。无粗口之乱耳,无打闹之扰情。南方番禺区,广地明德校。老师云:“何远之有?” 

廖浩翔 

美食铭
   鸡腿太小,能吃就行。橙汁太少,能喝就行。斯是美食,惟吾好吃。餐桌上美食,菜色入帘青。炒菜用南乳,往来有家丁。可以吃牛扒,品鸡翅。无饥饿之苦恼,无作业之烦心。新强羊肉串,湖南炒肉丁。本人云:“少吃为好。” 

温家进、陈晓枫 

吃饭铭
   饭不在多,有菜则行。菜不在多,吃得出名。斯是饭堂,只要开心。米饭胡萝卜,大蒜炒菜心。作业全抛开,品尝当精英。可以吃米饭,尝菜心。无竞争之苦恼,无上课之烦心。上有宿舍楼,前面有大厅。本人云:“何忧之有?” 

彭曦玥

饭菜铭
 饭不在香,能吃就行。汤不在鲜,能喝就行。斯是美食,我无此心。菜汤映碟绿,五色补身心。吃饭有腐乳,菜里无肉丁。可以少油盐,炒面筋。无香精之乱味,无毒素之劳形。城市鸡鸭毒,乡下饭菜馨。吾自云:“一念之差!”

      这些才是四年级的孩子,仿写出这样作品,内容不低俗,主题鲜明,文意流畅,有韵味,我已经很满意了。这肯定是大量读经打下了基础,吟诵点亮了他们的心灯所至。他们的父母更感到惊喜不已!感叹自己读初中才学这篇文章,还没儿女们学得好!如此积累下去,相信孩子面对古文着作,绝不会象我们这样畏惧!

      吟诵教学一年多来,孩子们学好之后就自编自演的热情一直未减。他们的爷爷奶奶看到他们的录像后哈哈大笑,说:“现代的孩子们终于找到童年的快乐了!”是啊,孩子们学习的东西,一旦符合天性的需要,学习便是生命的一种享受。孔老夫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真实的。我开始理解南怀谨大师曾讲过的一句话:“古代的孩子读书,都是在唱唱跳跳中就学会了。”我仿佛在学习吟诵后的学生身上看到了古代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情景。我想,这也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啊!中央领导不断呼吁:学生作业要减负!另外的社会现实是:家长为孩子的学业忧心重重,教师为学生的成绩疲于奔命。学习和教育从何时起变成了全民的负担?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想,这种痛苦的根源,首先是学习的价值观发生了偏离。学习为了功利,就要承担得失之苦;学习为了修身,即可安享智慧通达之乐,身心安康愉悦,方有家庭的和顺,实现国之太平。其次是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出了问题。吟诵是中国式的读书法,华夏文明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手段,教与学都可以在非常快乐的方式下进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千年来,中国大量的典籍都是通过中国式的读书法——吟诵装进了学生的肚子里,被吸收消化才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现在能留存下来的的文字典籍,大多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口传心授的部分大多已被西学的巨浪冲走了。好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的仁人志士们,独具慧眼,几年前就开始了吟诵的抢救、挖掘和整理工作。如今送宝到了全国许多学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学生之福,教师之福,家长之福,国家之福!

      去年暑假,高校长带领谢敏、康彬和我三位老师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参加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举办的第一届中级师资班培训,为期一个月时间。在班上学习了长篇古文的吟诵以后,我们才发现,平时学生们如果长时间大声朗读经典,常常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声音嘶哑,甚至伤气伤身。而中国人在“五四”运动以前,几千年来,读书皆吟诵,连续读书的时间比我们课堂的时间长得多,背诵的量是我们现代人的百倍左右,却不会出现伤气伤身的现象。经过学习体验吟诵,我总结有几个特点:一是用丹田之气息发音,几乎不用嗓子;二是声音沉稳舒缓,容易让身心松静自然;三是以完整的文意断句,以简单旋律贯通,通篇声音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四是吟诵过程中语速可快可慢,声高声强声长由读书者领会文意而调整;五是吟诵过程中津液自生,中气充足,养气养生。我想,这种中国式的读书方法如果能普遍在老师和学生身上体现出来,那读书即是养气养生,开智开慧,岂不妙哉!我曾到未断诵经传承的佛家和道家庙宇去求证,跟随师父们诵经,体验的效果感觉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我想儒释道三家都十分重视诵经方法,长期这样传承,一定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孔夫子说过:“文不尽言,言不尽意。”可见声音的涵义和力量远在文之上。既然我们有志于寻求自己文化的源头,恢复其本来面目,那就更应该重视中国式读书法——吟诵的传承!

      饮水思泉,王财贵教授十几年来,在全球不遗余力地推广儿童读经教育,让许多中国人重拾华厦瑰宝,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2011年4月26日上午,王教授还亲临我校指导读经工作,给予我们莫大的鼓励!在此深表谢意!当我们全校普及读经时,又遇到了中国抢救、传承和推广吟诵第一人徐健顺教授,是他帮助孩子们找到了吟诵诗词文赋和经典的快乐,为孩子们走进中国古文化的大门送来了金钥匙。对这两位贵人,我们无限感恩和敬重!我们愿永远紧跟他们的步伐,忠诚于他们的事业!吟诵可以点亮读经孩子的心灯,我华厦文化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文化的复兴就真正有希望了!热爱传统文化的各位仁人志士们,让我们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一起共同努力吧!

原文出处:http://www.yinsong.org/bencandy.php?fid=41&id=753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