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公益资讯

张梅霞 :让阅读点亮人生——我的阅读推广之路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5-04 17:41:39

摘要:"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梅霞的日有所诵",这是粉丝的话是对她的褒奖。她打造学习型团队,联合出版社、媒体界、教育界各方力量,构建"五队六层"立体的阅读推广体系。近十年来,累计为千万个少年儿童、小学教师和家长提供阅读服务,每年组织活动上百场。受众越广,责任越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她为母语信仰,奔走相告,竭尽全力!

      2006年,受新教育、亲近母语以及国内一些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的影响,推广阅读这颗种子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并且日渐萌动,探寻着一个温暖湿润的出口……

点亮童年

      2006年10月,我和小学生拼音报社的同仁召集儿童文学作家杨鹏、汤素兰、安武林、王立春、葛竞、董恒波、星河等20余人齐聚龙城太原,共商儿童阅读推广大计。当时已经在全国崭露头角的科幻作家杨鹏率先响应,与我们达成共识,共同在全国发起“幻想中国·书香校园”作家校园行活动。我们当时的规划是两年内在全国500所小学进行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影响百万儿童和上百万的家长、老师,随后再扩展、辐射,直至走遍全国……

      2006年11月,寒意已经悄然降临晋南,而我们却浑然不觉,在黄河边的运城“点火”启程。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夏,活动走过了运城、太原、上海、重庆等地的200多所学校,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杨鹏的《谁偷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演讲和我的《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如何写想象作文》等讲座几乎场场“爆棚”。

      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白天要进行两场甚至三场、四场的演讲,晚上,杨鹏写作,我写活动博客,报社的另两位同事做通联,整理照片等资料,有时还要会见那些“穷追不舍”的粉丝,几乎天天都是后半夜才休息。记得离开芮城县时,鹅毛大雪飘飘洒洒,山路上好多抛锚的车辆,而我们有惊无险,居然得以顺利下山。这些辛苦和危险我们都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孩子们的表现,家长和老师们的肯定每天都在鼓舞着我们。在绛县一所学校讲完要离开时,孩子们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当我们好不容易在校长和老师的“保护”下坐上车时,却又被孩子们围得寸步难行。记得在闻喜县一个乡村小学做活动时,简陋的校舍和孩子们炙热的眼光形成的强烈的反差,深深地灼疼了我们曾经被虚荣膨胀的心:为了这样的孩子,我们吃些苦,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那些天,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很多孩子的信、纸条。孩子们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投来的稿件想象力丰富,生动有趣。有些家长给我们留言:“这些深入孩子心灵的活动,将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一生!”《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等媒体,及时关注到这项活动,给予报道,在全国宣传。

      2007年暑假,一道难题摆在了面前:杨鹏作为一名处于创作蓬勃期的青年作家,不可能长期跟着我们到处转战,而且,他有了新的梦想——拍摄动画片。没有偶像的书香校园活动,如何继续进行下去?经过思考和讨论,我们决定,“书香校园”活动一定要继续下去,只是,不能再寄希望于某一个作家,某一个“明星”,而是要凝聚很多志愿者,有自己的团队和模式。在总结经验,多方求证基础上,我们提炼出了“五队六层”的“阅读中国·书香校园”儿童阅读推广体系。“五队”即专家团队、作家团队、种子教师团队、“编导”团队(编辑和导读员)、故事姐姐团队(后来增加了故事哥哥);“六层”即六个业务层,包括课题主导(在中国教育学会申请立项的课题有《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的研究》《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研究》等)、活动跟进(包括读书活动和征文活动等)、故事会激趣、导读课常态建设、教师培训提升、家长委员会打造机制等。随后,越来越多的专家、优秀教师、作家走进了我们的行列,与我们一起,“用愈早愈好的阅读,建立母语信仰;用愈早愈好的阅读,点燃孩子的梦想,开启孩子的智力;把学习与发展的自主,愈早愈好地交给孩子……”

      “安武林——故土播春”;“王立春——来到山西种太阳”;“花婆婆方素珍——播撒书香,花润河东”;“曹文轩、程郁缀、蒋军晶——走近大家,聆听经典”重庆专场;“梅子涵——经典伴成长湘西行”;“郑福明博士——早期阅读与幼儿终身发展”主题报告;“韩兴娥——海量阅读潍坊研讨会”;“周灵梅——快乐诵读合肥行”;“高丽霞——整本书阅读报告会”;“小鱼儿姐姐在上海”“小酷哥哥(故事哥哥)云贵川行”……八年来,我们每年组织阅读推广活动上百场,把阅读的种子带到了全国各地。

点亮团队

      要在孩子、教师、家长中推广阅读,必须要有一支爱阅读、会阅读、坚持阅读的团队,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如何让走出校门、走入社会的员工重新拿起书本来读进去?我们从学习的深度、广度和学习兴趣出发,规划了全员阅读行动:每年每个员工10本、党员干部11本。按自读书和共读书的不同要求,采取员工个人选择、部门推荐等不同方式。共读书主要分思维提升类、教育经典类、生活类、管理类和专业技能类5种。

      近年来,在全员学习中,我们把经典传承摆在了突出位置,先后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等定为全员共读书。大家人人读,个个讲,不亦乐乎。每天上班前半小时,会议室里都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员工们甚至把读书的习惯带到了家庭中。有位故事姐姐说,在她的影响下,她的老公和婆婆,每天起床后都会读一会儿《论语》。

      读书有奖励是我们的一大创新。学习费用的补贴和“优秀读书人”的评选,是报社激励员工主动学习的主要措施。报社为每位员工每年设立了600元的学习费用。年终评选获得“优秀读书人”荣誉的员工,会在对外派遣学习上优先考虑。2012年度被评为“优秀读书人”的3名员工被公费送往北京参加一个月的“论语夏令营”。同时,报社把学习绩效作为年度评优、职务晋升、提拔使用的一项依据,引导全体员工养成自觉读、善于读、持续读的习惯,通过激励不断增强读书的内在动力。

点亮自我

      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一个人带领一个团队数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件事尤其不容易。在儿童阅读推广这条路上,我付出着自己,也透支着自己。不仅仅是体力和精力,还有精神和意志。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我突然发现,自己下不了床了。医生要我卧床休息半年,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如果我从此不能再下地走路,我还能做什么?如果恢复好了,我还要做什么?我对两个问题给出了同样一个答案:阅读,推广阅读——只有这项我深爱的事业能让我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时,我看到了朱永新先生的晨诵微博,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日有所诵”,每天10分钟,坚持用朗朗的书声开启每一个黎明。

      2012年,我坚持通过微博发送经典童诗晨诵内容;2013年、2014年,我坚持通过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发送散文经典片段晨诵内容,同时转播朱永新先生的“新父母晨诵”。“晨诵”成了我的标签,成了我的品牌。我的身心越来越健康,粉丝越来越多。一些家长和老师说,每天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我的晨诵。如果有一天我赶航班没有来得及发,一定会有人发微信询问我。

      不仅仅是晨诵,我还抱着“从源头开始”的理念,开始阅读中国经典。我用一年的时间,把《论语》背诵了一遍,后来又把《大学》也背了下来。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过去的那几年,我一直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好好读书。我不是一个阅读者,怎么能做好阅读推广这件事?

      阅读,让我找回了健康、自信,让我找到了价值的归宿和灵魂的栖息地。在阅读和儿童阅读推广这条路上,我会继续走下去,持恒努力,永不放弃。让阅读这盏灯,点亮人生,点亮童年,照亮越来越多的角落和人群。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