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点灯人教育:蔡淳之:大声读,让导读课更加有效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4-12-22 10:30:10

摘要:关于作者:蔡淳之,江苏省常州市北港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一、 问 题 

      我想成为一个儿童阅读的点灯人,但是组织班级读书会太难了。

     书,成了制约我们活动的瓶颈。学校的图书馆不可能藏有那么多的复本;让学生自愿买书吧,价钱又那么贵,实在很难跟家长经常地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来心寒,为了搞班级读书会,我费尽心机地折腾了半天,学生手里的书还是不足四分之一,这种状况,如何“师生共读一本书呢”?

二、 学 习 

     在杭州听课,接触到了一种早已熟悉、但又陌生的读书形式——大声读。这节课中,邱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书名《嘭嘭嘭》,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再听故事,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猜,老师一边问,学生一边答……就在这欣赏与思考的互动中,学生跟书的距离更近了。最后,当学生的阅读期待被充分地调动出来时,教师隆重地向学生推荐了这本书,并且出示了书目,学生马上就有了迫不及待想看这本书的感觉了。

     听课时,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课堂中,老师给我们讲薛刚反唐的故事,我们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课堂纪律是出奇地好。于是,学生们天天都巴着他来上课……我们的阅读就是从听故事开始的。

三、 实 践 

     回到学校,我就来了番尝试。

     说来也巧,前一阶段我校刚上过《舒克贝塔历险记》的导读课。我们把这本书的前5个故事印发给学生,布置学生回家读。为了能在课堂中节约时间,我们还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大大的一张纸,都要填满。课堂中的主要任务是交流读书感受。我们还设计了好几个问题,一环套一环地追问学生。可是故事太长了,而课堂阅读的时间又不够充足,学生们面对老师的问题很茫然,弄得老师很被动。下课铃响,看着学生们拿着讲义神情漠然地走出教室,我们的心里很茫然:读这样有趣的书,为什么学生们不喜欢?

     现在,我决定重新设计这一活动。课前我们不给学生发讲义了,让学生带着一无所知进课堂吧!一开始上课,我们让学生说说对老鼠的感觉。接下来,我们把《舒克贝塔历险记》的前5个故事分成3个部分逐步讲给学生听——“舒克出场”让孩子们感受到舒克出生在一个名声不好的家庭里是多么难受。“帮助小动物们”引导学生们想象:舒克还会帮助哪些小动物们;思考:它为什么要帮助这么多小动物们。“举行宴会”引发学生思考:舒克通过什么改变名声?讲完故事后,我们再隆重地向学生推荐这本精彩的书。

     一下课,就有学生问:“老师,这本书哪里可以买到?”哦!一个幼稚但却让我们感觉到幸福无比的问题!我们的目标不就是它吗?

     比较两节课,同样的内容,但结果、效果却完全不一样。第一节课是对外公开课,我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费尽了许多人的心思,上课老师非常努力,可我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精神需求,所以事倍功半;第二节课是校内公开课,只经过了两位老师的简单讨论,没有试上,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孩子们的精神需要,所以事半功倍。

四、 收 获 

1.大声读,给予精神享受。

     对于识字不多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我们都曾见过在许多课堂里,孩子们用小手指,吃力地指着书上的字一个一个地“啃”过去,那是一种享受吗?读完后,你能发现孩子们有快乐的表情吗?下课铃声响,才是孩子们的解脱时间!现在想起来,老师的“善心”也会办坏事。对于较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离开了图画,要读纯文字的书了,时间长了,也有一种厌倦。而大声读时,你看到孩子的迷茫了吗?没有,只有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只有那不知不觉中张大了嘴巴往下淌的唾液。没有生字的羁绊,没有阅读的疲倦,听老师大声读,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阅读效果怎能不佳呢?

2.大声读,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读故事,不是纯粹地把故事从头到尾读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边听边融入故事之中,和故事中的人物同欢喜共悲戚。在读故事过程中,教师利用故事情节的冲突之处,利用矛盾之处设置悬念,让学生来猜猜故事的发展,想想故事的结局,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舒克贝塔历险记》的教学中,我们围绕故事情节,在三处地方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参加故事的构建,第一处,舒克被人骂了“小偷”后,再吃花生米就觉得不香了。我们引导学生来说说:为什么舒克最爱吃的花生米竟然不香了?第二处,舒克去救小麻雀,也感到怕。可既然怕,为什么舒克还是去救呢?第三处,舒克被小花猫捉住后,为什么请求它处死自己呢?

边讲故事边提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极大的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3.大声读,促进理性思考。

     “名声”这个词,是小老鼠舒克最大的痛。其实,学生们何尝没有呢?家庭变故、身体残疾、老师批评……这些,就像舒克的“名声”一样,都会成为孩子们心上挥之不去的一道道阴影。舒克通过了自己的努力——竭尽全力地帮助别人——改变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我们、对学生不都有启示吗?如何把这个思想传递给学生呢?在大声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促进孩子思考。我们先出示家鼠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对老鼠的厌恶,告诉学生:这就是“名声”!然后讲第一个故事,充分地感受了“名声”给舒克带来的痛苦。讲第2~4三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为了改变“名声”,舒克付出了努力。讲完最后一个故事,我们再引导学生们来看“名声”:原来朋友可以不在乎名声!也许学生们对“名声”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舒克的故事中,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会懂得这一切的。

     听故事,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老师、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互动。思维在这过程中动起来了,想象的翅膀在这过程中张开了,情感在这过程中起共鸣了。我们不需要跟学生说,这是真善美,那是假恶丑……在这大声读的过程中,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导读课可以大声读,在其后的班级读书会上也可以大声读,不光老师读,先读过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最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

     是的,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给孩子们听,其乐无穷,功德无量!

注:本文转自亲近母语点灯人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qjmyddr)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