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点灯人教育:萧萍:从儿童文学创作看儿童阅读的意义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2-03 10:00:41

      我写作儿童文学也有十年了,和每个儿童文学作家一样我的写作理想就是能让自己的书更多地亲近孩子,得到孩子们的喜欢,也收到过很多孩子给我的电话和信件,孩子是透明的,他们经常跟我说到学校、老师、课堂,有时也会抱怨作业,所以得知亲近母语,真的由衷地欣赏,尤其是亲近这个词汇!

      要知道亲近真是一个好词。可以说它是一种直接的身体语言还有暗示。它直接带来了氛围。那是一种分享的、愉悦的体验。所以,最近一些年我一直在想现在的儿童都需要些什么呢? 

      校园伤害“语言”排第一。

      《北京青年报》报道,记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总结大会上获悉,小学生认为目前最紧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前三位分别是“语言伤害”、“同伴暴力”和“运动伤害”。

      在学校里,语言伤害主要来自老师和同学两个群体,比如老师一些刻薄的批评或同学间取恶意的绰号等。语言伤害导致孩子死亡的事情虽然不是很多,但很容易使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严重的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在我看来语言伤害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这和我们很长时间以来对于语言的功能的严重忽视有关,那种亲切的、有感染力的语言,为什么没有通过语文和文学走进和驻扎在同学中间呢?

      我想这和我们对于语言的功利思想有关,我们将它作为了一种技术工具,而不是用来交流心灵的基础。语言和文字的美感。我们国内的情况呢,实际的情况是,幼儿园中班300字的任务,每天做作业到10点,当我看到小侄子在灯光下学习黑黝黝的“黝”,真是觉得有点暗无天日的感觉,真的很心疼很残酷。

      孩子面对文字,就只剩下疲劳,厌倦。文字这么美好的东西,在一种重复中丧失了美感,多可惜啊!

      我觉得是我们一惯的功利思想在作怪,这种功利一些延续到教学上。

      就如同有的教学课,——不是被切割的,也不是有点热闹,可是却上得曲终散尽的,支离破碎。这样就没有了文学在一种情境中产生的美感。

      更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的“质疑环节”,有时候我觉得有点明知故问,比如上一课瀑布,可是老师问想想看为什么叫瀑布?这算什么问题呢? 

还有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山行》时,整堂课教师围绕“诗与画”的教学形式展开。于是课堂开始了配画――议画――改画――添画的教学流程。几乎从头到尾,学生眼睛看的是画,心里想的还是画――画是为诗服务的,可是,整整四十分钟,学生只朗读了几遍,也没有背诵。可想而知,最终学生悟出的“诗”意有多少。和文学相差很远了。

      没有诗意,文学的渲染就不那么多了。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         

      所以,我想说,从温暖话题开始的儿童文学的阅读。阅读是一种烛照:一种温暖的心灵需要。是文学的情致所构成的。这和你们课题中提倡的情感的阅读是一致的。             

      文学是一种心灵的笼罩,整体的,是圆融之美。是一种萦绕的气息、是无形的抚摩、是温暖的眼神——情感的,交融的,这样的情绪可以说是很难分割的,就好象我们有悲喜交加这样的说法,是一种整体的感觉,是混沌的,可以说,这种不透明的情感体验也恰恰是文学带给我们的一种恩赐和享受。

      在戏剧学院,第一节课学习就是学习一个字我——“吾”是由五个口组成的。是讲的如何充分地解放自己,培养自己对于自己身体的敏感性,要打开自己。打开自己干什么呢?让自己更有感受性,让器官更敏锐。而一种灵敏的器官对于艺术文学的接纳力就能更强。

      对于儿童文学来讲,通过阅读来使得小朋友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解放,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温暖,温暖的感觉对于孩子又是多么重要。因为温暖,说到底可以说是和成人文学区别的一种基调。李文俊先生是翻译林格伦作品的翻译家,可是他的专业却是戏剧,研究斯特林堡的专家。《梦剧》、《大马士革去》、《朱丽小姐》,斯特林堡充满了对于人生的梦幻,不信任,和自杀倾向,而且他的个人生活很不幸,而研究这样的人,研究者也觉得很灰暗,李文俊谈到自己的感受,成天里都在一种阴暗的情绪中生活。有一个偶尔的机会他看到了林格伦,那是因为他的孩子,他的生命好象被点亮了,非常的兴奋。那里面的快乐、幽默和温暖的东西,让他的眼睛闪闪发光。

      好的儿童文学真的是一种让世界在此刻都屏住呼吸的魅力气质。

      比如《美丽的巴拿马》,比如《你好,小猪》,都是雅诺什的作品。你看它的开头就很温暖:森林里,小老虎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住的房子很小却很舒适。

      还有他们里面有一种理想,温暖的、有香蕉气味的理想,去寻找一个叫巴拿马的地方。可是他们转了一圈,还是回到自己的家里,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就是“美丽的巴拿马”。 

      那里面有一种非常结实的东西,是一种温暖的质地。在我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尝试着做。我觉得只有在你的作品中灌注一种理想和温暖的时候,你的作品才能生动起来。对于更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和学会从容的节奏:不焦躁和不功利的心。我觉得这是文学应该带来的。

      文字让我们宁静下来,有冥想的时间。

      同样是房子,我写了《大鱼头、滑滑梯、海苔树房子》。写妈妈爱吃鱼头中的幽默和孩子一种快乐的情感,也是一种温暖,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大人。就像他们天然的微笑一样。

      这种温暖感还在于你对于一些小烦恼的处理上。怎么做呢?那就是我的小侄子不吃饭。怎么办呢?我写了一封信,给他看。 

      那是《煎饼弟弟写给米糕哥哥的信》。还有,类似的我也写了《吃肉大王、吃鱼大王还有吃菜大王》,这些都在我的“开心卜卜”系列之中。还有写到《马蒂蒂的耳坠》,还有董一娜妈妈的轮椅得了第一名,不是说让大家觉得残疾的人也有他们的好处,而是说通过这样的故事和阅读让大家感受到羡慕。(可能不确切,也就是说大家对于残疾人的宽容,不歧视),就像学习手语,美丽的方式,心灵之间的交流。 

      说到这种温暖的感觉我觉得还应该提到的是,阅读中建立和体验浪漫的情感——文学中的乌托邦和诗意。

      这些年,也常常收到的信。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和信件让我感到惊讶和温暖:他们有的大大咧咧,一定要求在电话里和卜卜讲上两句;有的谦逊有礼,客气地问我是否可以和卜卜交朋友,以及如何才能和他联络通信;还有的孩子忙不迭地向我打听起关于卜卜的个人情况,身高啦,生日啦,星座啦……从这些孩子的语气中,他们无一例外地相信,男孩子卜卜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样淘气、天真、好斗、快乐、爱说大话,有层出不穷的鬼点子,还有令人捧腹的奇思妙想。

      我被这些小读者的热情深深地打动着,在给这些来信按照年龄和年级逐一分类的过程中,我渐渐产生了一种想法。我想,我为什么不可以为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专门写一套书,让他们在每个年龄段都能拥有伴随自己成长的读本呢,它们不仅要以最温馨、最幽默与最快乐的方式,呈现六岁到十二岁中国孩子成长的原生态,同时更要提供和他们年龄最相称、最贴切的阅读文字,包括词汇的选择,包括句子的长短,包括诵读的语感,包括故事的风格,还包括书后互动游戏式的附录所有的一切都将针对不同年龄的知识结构、情感和心理需求而特别打造,量身定做。于是有了这套开心卜卜的书。

      写作也让我的人生变得很神奇,收到一个68岁爷爷的电话。他讲他和孙子在网络上交流。形成了一种人和人之间互动的网络。在和他的交流之中我觉得儿童文学写作千万不能以成人的情感来看待孩子的世界。比如《大门牙的秘密》写一个孩子的成长,想变成猫,于是吃一些猫食。可是这些对于成人简直是太残酷了。可对于孩子来说它就是好玩有趣。

      于是,我在“开心卜卜”系列中,用一种浪漫的东西体现,比如瓶子老师,还有就是小鞋子学校,小鞋子的节日。比如《大鞋子小鞋子》。很多人都容易淡忘一种真正的含义,而常常把校庆当成了一种很容易程式化的事情。而小鞋子的节日却是用大人扮演的大鞋子和小孩扮演的小鞋子的游戏来进行。当然这里也涉及到想象的培养。

      所以,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冥想,更是对于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其实很大一点是在平淡的事物中发现。对于孩子而言,活得自由而宽容非常重要,这也是他今后教育的形成。在创作中要遵循的是来源生活而超越生活。

      在“开心卜卜”系列小说中的关于卜卜小指头假装骨折的故事。还有他用唾沫擦皮鞋的故事,都是一种来于生活的想象。关于这一点,想说的是,培养文学的想象,要让每个孩子找到兴趣点,还有舒适的姿态。这好比阅读一样。

      有个作家,名字叫卡而维诺,他有一本书《寒冬夜行人》。舒服的姿态,进入写作的轻松状态,在大学写作中我所应允的冥想法。让每个人提取记忆的经验,气息、味道、触觉等等,充分地打开自己,解放自己,不要被束缚。 

      我们的教育有时候很被动,就到了大学一年级孩子还在被一种跑题的东西所束缚。比如一个男生的记忆来写女生,比如一个山区女孩子的记忆。其实都是属于自己的孩童时候的记忆,让自己再活一遍。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这听起来很庞大,其实有时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来说,阅读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呢?一种反复的节奏意味着什么呢?“开心卜卜”中的《恐龙和鸡妈妈的故事》。你们看到它其实是一次拟写,是和课本上的课文很相似的写作。我希望大家能读出它,更希望孩子们能这样仿写,非常美妙,就像我曾经看到一个幼儿大班的语言实验,他们说:

电梯是大楼的梳子

汽车是马路的梳子

月亮是天空的梳子

手指是钢琴的梳子

风是城市的梳子

      就好象是你说出“月亮是天空的梳子”并不奇怪,可你说出,“小鸟是风的梳子”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感动和惊讶,体会到一种简单透明的诗意。太美妙了。我们看到的是穿梭的情景,是一个个画面被升华的样子,这就是美感,文字的美感。 

      当然美感的表达有各种各样的,比如幽默的写作和阅读就是另一种美感,所以这是下一个话题:阅读中享受幽默有趣,释放和娱乐身心。

      孩子读书很苦,所以我们都有责任让孩子能有更多的童年的记忆。作为一个儿童文学的作家,就是在想,可是我们能做的是让阅读变得轻松一点。可是怎么个轻松呢?怎么做到才能将一种真正的“寓教于乐”呢?特别是怎么在文字上就体现一种亲近感呢?而且尤其是让孩子们不感到他们文字是讨厌的呢?

      我特别在我的“开心卜卜”系列中集中尝试。附录,还有前言。大家听一下“开心卜卜”中的附录写作……我们可以阅读的多样性尝试和写作的可能性,比如刚才我所说的附录的应用和写作,其实因为生活而鲜活。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外时间应该更多的是给孩子一种放松的方式和写作。 

      可是这轻松里面又不是单纯的娱乐,它有一种快乐的情绪,有时候还是机智。比如《假如你看到的是一头鲸鱼》,写到男生和女生的对抗和化解和快乐的情绪等等。

      儿童文学很重要的一点,是情绪的快乐、美好。

      我自己说过,这个世界为数不多的幸福中间,写作儿童文学一定是其中之一。而如果我能写出的作品让小读者满意,那么这样的幸福就会翻倍了。

      最后关于读书,还有阅读的意义,我想借台湾作家林清玄话说,这不是针对儿童,是针对所有人的,包括我自己:“读书的目的就是使我们比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的美好!”

注:本文转自亲近母语点灯人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qjmyddr)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