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日有所诵》热说明了什么?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3-13 14:07:54

摘要:关于作者:杨爱萍,图书策划编辑。

结缘:和亲近母语相遇

      在出版社做编辑最开始做的就是教辅图书,几年下来,积累了不少作者,也很有几套书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可是内心始终觉得不踏实,不满足,这样的教辅图书能给孩子们带来学习的乐趣和阅读的快乐吗?

      2005年,由于窦桂梅老师的介绍,我认识了薛瑞萍老师。当时她正在网上每日更新她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帖子。她强调一年级是秩序生成的关键时期 ;她说定能生慧,一年级要着力培养孩子的静气;她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带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她说做老师要学会面对学生的差距,要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她的教育理念和非凡的语言魅力深深打动了我,我觉得出版这样一本来自一线教师的班级日志,对一线教师一定会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果然,《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出版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我又陆续编辑出版了薛老师的《我们二年级了》《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受到了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有专家评价认为,这是国内第一部完整的母语教育和班级成长的记录。

      在编校薛瑞萍老师书稿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常常提到一个人和一个课题:徐冬梅和她的亲近母语课题组。一个编辑的敏感让我意识到,这是一群不普通的人,“亲近母语”这四个字也深深打动了我。是呀,在当下的语言环境里,我们多么需要“亲近母语”呀!我决定去拜访她们。2005年10月,我来到扬州,和徐老师见面交流以后,我深深感佩于她对儿童阅读的深刻理解和她立足于改变母语教育现状的深切情怀。我相信自己找到了一个优秀的作者,我甚至隐隐感觉到,作为一个出版人,我找到了自己参与推进儿童阅读的一个途径。很多年以来,在出版体系中,我强烈地感觉到,无论是服务于教育的教辅读物还是服务于少儿的少儿读物的编写,都缺乏对儿童、对教育实际的了解,更不要说关注儿童精神成长了。

      经过和徐老师的探讨,我决定推出和亲近母语合作的第一套图书《小学生经典阅读》(1-6年级),这是后来的《日有所诵》和《经典阅读》的前身。它按月份编排,每个月给学生推荐诵读的四首诗歌,导读一部儿童文学名著或者一部学生可以亲近的文学名著。这套书推出后,得到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翼健先生的肯定,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这样一套倡导阅读,亲近经典的儿童读物能够取得成功,给了我继续走这条道路的信心。   

      2006年,徐老师提出单独做一套诵本,就叫《日有所诵》。我的直觉感到这是一个适逢其时的选题,应该有很好的前景。但拿到出版社选题会上讨论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了疑义,主要的问题是这个系列跟《小学生经典阅读》有重复,是否有必要单独做一套?儿童诵读的本子市场上很多,我们要做的这套书特色在哪里?同事提出的问题很有道理,我开始进行进一步的市场调研。

诞生:痛苦的磨砺

      我首先对市场的同类选题进行了整体调研,发现在市场上儿童诵读类比较畅销的读物主要是两种,一是课标必背古诗,二是各种儿童国学普及读本。总体来说,离儿童的生活都比较远,而且按年级编排的学生诵读本市场上还没有。

      我开始借助网络阅读全国一些知名教师的专题帖和博客。薛瑞萍老师从一年级开始的帖子里,就有“日有所诵”,她特别强调每日诵读,让孩子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形成秩序。还有很多的老师在自己的班上用自己编写的诵本带领孩子们开始诵读的实验。在论证选题的过程中,我再一次来到了扬州,坐在亲近母语培训的课堂里,听老师们用亲近母语的诵本上诵读课。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种多么简单清浅,充满童心童趣,又让儿童真正受益终身的课程啊。我决意要做这样一套书,而且一定要做好。

      我把调研的结果向领导和发行陈述后,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开始运作这套书。首先是编写工作,这套书是我做编辑以来最繁琐、最复杂的一次。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最敬业的作者。徐冬梅老师牵头,她和薛瑞萍老师还有邱凤莲三位主编,极为认真地组织了编选工作。2006年12月18日,那是课题组老师第一次开会商讨编写此套读本,从最初的各种素材的“海选”到一次次的一个个体裁的选编统稿会,到排定内容安排顺序,到最后的赏析定稿,各种商讨的大小会议,不下10次,光是童谣的选篇会,就单独开了2次,甚至有一次确定体例的商讨会在徐老师家一直讨论到将近凌晨才散。正是有了这样严谨认真的作者,才有了日有所诵品质的保证。

探究:《日有所诵》为什么会畅销

      这套图书上市近两年来,取得了不错的发行业绩,1至6年级累计发行超过20 万套,在当当网教辅书店上线一周后,以《日有所诵》为龙头的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成长计划几乎一直高居榜首,在以应试图书为主导的教辅图书里,这样一套诵本能取得这样的市场效应我真的非常欣慰。

    与市场的反应相比,作为一名编辑,我更为得到读者的喜爱而高兴。很多学校自发地将“日有所诵”列为课程,很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带领孩子“日有所诵”,很多的妈妈用自己亲子共读的实践在网上推荐这套书。

      我经常在追问自己,《日有所诵》为什么畅销?它为什么受到儿童、家长、教师的欢迎?作为一名编辑,我不满足于偶然的成功,我要探寻成功的本质,这样才能保证我今后不断做出好的选题。郎咸平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很多企业成功的偶然性很大,往往是一不小心抓住了行业的本质,但是并没有真正把握住行业的本质。我想出版也是一样。真正的好的编辑,好的出版机构必须要时时关注市场,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做教育图书的更必须时刻关注教育,关注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总结起来,我想《日有所诵》的畅销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理念的正确。《日有所诵》的成功首先来自亲近母语理念的深入人心。亲近母语认为,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其次是内容的精致。在内容的选择上,这套诵本首选的是韵文,有儿歌、童谣、童诗、中外诗歌、古诗词曲、晨读对韵等等一些最经典的诗性文本,我们希冀用诗心去激荡童心;同时,也精选了《论语》、《孟子》、《老子》、古代寓言、古代散文中易于记诵的章节,用经典去开启天赋之门。跟其他国学启蒙和古诗诵读的诵本相比,《日有所诵》特别强调诵读的材料一定要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是“有我的诵读”。

      再次是编排的有序。其实《日有所诵》就是一个诵读的课程设计,每天一首,日有所诵。每学年一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每部分又分十六个单元,以对应每个学期中的十六周次。每周安排了五篇作品,其中重点推荐两篇。每册后面的附录部分,基本为国学经典启蒙,供学有余力的孩子诵读。在序列的安排上,特别注重儿童的接受程度。这样的设计立足于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确保了实施的简单和有效。

      还有传播方式的成功。很多畅销图书往往通过炒作的方式来运作,但《日有所诵》却是采用了“渗透”的传播方式。主编在全国各地宣讲诵读的理念,很多教师自发地在网上发布关于诵读的教学实践的记录和反思,家长、教师的口耳相传等等,都带动了日有所诵在全国范围内的热销。和一般图书往往由经销商往下推销不同的是,最初阶段这套书往往是家长、老师到书店去找、去问,而带动了经销商的销售热情。

      根在课堂,根在教育原野是这套诵本成功的关键因素。

心态:怎样看待后起、仿作和盗版

      《日有所诵》取得较好的发行业绩后,市场上开始出现不少跟风选题,甚至有接近抄袭和盗版的。怎样看待后起、仿作和盗版?中国的出版界向来缺乏原创性,一个选题成功,群起而效之,已经是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对于盗版,毫无疑问,我们将加强打击力度。对于接近抄袭的仿作,我们将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郑重地告知各发行商,希望大家做一个对儿童负责的发行人。同时在网上告知读者,希望大家认清版本。对于后起选题,我有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大家看重每一个选题,正说明了这个选题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新语文读本》的出现开启了读本的新局面,大量同类选题出现,促进了儿童阅读的发展。中国市场很大,任何一个产品都不可能完全占据市场。有更多的人来研究诵读、出版诵本,将积极地推进这项事业。同时,我们当然将精益求精,争取将《日有所诵》做得越来越完美。本着这样的想法,2008年,我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重新修订完善了这套书,根据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我们调整了部分内容,重新设计了封面,希望我们即将推出的修订版《日有所诵》继续得到您的关注和喜爱!

      在编辑出版《日有所诵》和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成长计划的过程中,我和亲近母语课题组以及热爱儿童阅读的“点灯人”一起商量选题,反复修改稿件,在一遍遍的编校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亲近母语的生命力,儿童阅读这个事业的重要性。我渐渐从一个纯粹的教辅编辑成长为一个儿童阅读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出版人的责任和幸福。

      把出版的根扎根在教育原野,把出版立足在儿童和家长的心田,这是《日有所诵》这个选题告诉我的教育读物行业的本质。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