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生命在书声中跃动 ——谈“大声读给孩子听”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3-19 14:57:09

摘要:作者:李瑞,包头铁路实验小学教研主任。

内容提要: 亲近母语课题实验是在“亲近母语”理念指导下的对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研发“亲近母语”儿童阅读图书与母语教育课程,倡导经典阅读,试图在实验地区和学校更好地构建儿童阅读生态,培养对母语的亲近、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培养未来的有根的中国人。“大声读给孩子听”是亲近母语 “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之一。它旨在通过教师和家长为孩子大声朗读优秀的儿童文学等作品来让孩子爱上阅读,亲近经典。笔者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大声读给孩子听”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而且有效地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情感,健全了品格,放飞了想象,为提高儿童综合素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声读、儿童、课外阅读

      还记得那个烟花三月的扬州,来自台湾的方素珍女士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当艾丽丝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答应爷爷一生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长大后的艾丽丝,真的伫立在海边的山丘上,将一把把的鲁冰花种子撒在乡间的小路边、空地上,撒在了教堂后面和高墙下面。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那些种子同时都开花了……从听到这个故事起,我就立下誓言,也要做一名花婆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把阅读的种子撒在童年成长的路上,让孩子的童年在书香里变得更加纯净、诗意。几年过去,我所教的50名孩子就要毕业了,当我们在一起盘点小学生活,最令孩子们难忘的课程就是读书课,最大的财富就是书籍!在这条童年的道路上,我日日陪伴着他们,小心地呵护着他们,也有幸见证了他们成长的历程,开心地看着他们像朵朵花儿绽放,异彩纷呈,茁壮葱茏。

一、   在倾听中爱上阅读

      阅读从倾听开始。国内外许多实践表明,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源于倾听。邱凤莲老师说:“大声读是最吸引孩子的阅读形式,它给予孩子畅快的阅读享受”。从一开始,我就选择了“大声读”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记得,这个班的学生刚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带给他们的图画书《你看起来很好吃》,成为多数孩子喜欢上阅读的第一道“甜点”。在那节班级读书会上,孩子们感情投入,兴致盎然,思维活跃。课下,他们一拥而上,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询问书是从哪儿买到的,然后纷纷回家请求父母给他们买图画书。第一节课的成功给我增加了信心,紧接着的几周,我们又共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你真好》《我的幸运一天》《小猪唏哩呼噜》《大林和小林》……从那以后,有读书课的日子就仿佛成了他们最期待、最开心的节日。

      “只要老师给我们读书,让我们干啥都行!”这是孩子们常说的一句话。“大声读”的课堂从不用维持纪律,灵动在每一双眼睛中闪烁,在老师动情的朗读声里,他们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时而惊叹、时而兴奋、时而紧张、时而愉悦、时而愤怒、时而陶醉……浑然忘记自己置身何处,四十分钟也仿佛只在弹指一挥间。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一书里提出:“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不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朗读都发挥着广告的作用,促销阅读的乐趣。这是引导孩子自己想要阅读的催化剂。” “大声读给孩子听”活动一直持续到了毕业前夕,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阅读,对读书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今年六月份,我对全班同学开展了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我惊喜地看到,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已成为他们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的生活根本离不开书,书籍陪伴着我长大,它们就像是饮食中的维生素一样,成为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王婉婷)

      “书是人生的向导,是我心中的启明星。与好书相随,与快乐同行。当你真的想好好去看一本书的时候,不是乏味,而是快乐。”(陈昕妍)

      “……从此,我便爱上了读书,一天不读就好像少吃了一顿饭一样。最近一个月,为了毕业复习,妈妈不叫我读书了,开始几天还好,可后来,我觉得这就像让吸毒成瘾的人戒毒一样。让我“戒读”太难了!”(霍金锋)

二、   在倾听中学习语言

      “大声读给孩子听”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丰富了他们的听觉经验,提供了阅读的基础。“在理解文本之前,孩子必须先学会听懂内容。听觉词汇是语言的贮藏库,能同时丰富口头词汇、阅读词汇和书面词汇。”(《朗读手册》)

      小学课本中的二十几篇课文是远远不能满足语言发展需要的,大声朗读的优秀童书恰好成为孩子在课外阅读中学习语言的最佳范本。从《特别女生萨哈拉》里学习心理描写:“我只听见妈妈的鞋跟重重地落在大厅的大理石地板上,发出难听的‘嗒、嗒、嗒……’像一连串省略号。像是告诉我,我们痛苦将会没完没了。” “不只我的耳朵听见,我的脸蛋儿也听见了,所以我脸红了;我的眼睛也听见了,所以我呆呆地盯着墙壁,盯着膝盖,盯着鞋子;我的指甲听见了,所以我拼命地啃它们;我的皮肤,我的骨头,我的血液都听见了!”从《草房子》里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那顶帽子:雪白的一顶帽子,这样的白,在夏天就显得很稀罕,格外的显眼;很精致的一顶帽子,有优雅的帽舌,有细密而均匀的网眼。它就这样地戴在秃鹤的头上,使秃鹤陡增了几分俊气与光彩。”类似这样的篇目学生们甚至可以熟练地背诵下来。

      绘本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首先认真观察图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细节,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语言积累,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最后再来读书中的文字,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词句积累。如《如果你给老鼠吃饼干》一文,老鼠喝过牛奶,靠在大杯子旁的画面十分有趣,我此时引导学生观察老鼠的动作和神态,选择用恰当的语言来形容它。再如《逃家小兔》中利用固定的句式“如果         ,小兔说(妈妈说),我就        。”引导学生边想象边用这个句式来说话。《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文字极少的图书,然而每页的一句话中都准确地运用一个动词,如“绕过池塘”、“经过磨坊”、“越过干草堆”、“钻过篱笆”等。在大声阅读中,孩子们已不自觉地将这些词汇积累了下来。

      图画书中每一幅精美的画面都是艺术作品,它倾注了画者真挚的情感和创作的思想。所以它们的鲜活与传神,会把任何一个小孩子吸引住,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还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每一本图画书都会让他们爱不释手。因此利用这一兴趣点,设计复述故事的训练是儿童所乐于接受的,而且饱含着情感或趣味的情节,总是让他们以最快地速度将自己融入故事中,贴近角色,牵动情感,因而“情动而辞发”,也容易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读写结合的训练在大声读当中也被频繁地使用。例如读完《特别女生萨哈拉》的部分章节后写读后感或仿写的片段练习;读完《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后做模仿创作;读完《勇气》后写《我的“勇气”故事》;读完《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后也来写颠覆后的童话;读完《疯狂星期二》后做想象续写;给一本喜欢的书写写书评等等。

三、在倾听中丰富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学的本源。儿童小说以其作品中真切的情感氛围来感化、熏陶儿童,使儿童在获得审美乐趣的同时,也受到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教育内容的影响,能真切地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地付诸行动。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孩子的心灵需要滋养,精神需要成长。几年来,我们正是在一部部折射着人性光辉的文学作品的引领下默默长大的。我们在泪光闪烁中读青铜、葵花的兄妹亲情,读桑桑与厄运的抗争;在轻松与欢笑中读马提和祖父的故事,领悟生命的真谛;我们读《红岩》的悲怆、激昂,也读《花婆婆》的细腻唯美;读《蓝调江南》的庄重严肃,也读《冰碗小店》的幽默恢谐。我们把声情并茂的朗读当成精神的享受。老师读、孩子读,伴随着声音的抑扬顿挫,大家都沉浸其中,作品蕴含的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纯洁的心灵,也就同时流入听者的心田,涤荡着我们的胸怀,陶冶着我们的性情,提高着我们的精神境界。

      至今十分难忘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的日子。面对这群身心都在稍稍改变的六年级孩子,家长和老师常常束手无策。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才能引导他们健康地度过心灵成长的特殊时期?波迪小姐来了,而且她轻易地做到了。孩子们说:“这就是一本写我们自己的书”,“它离我们太近了,不像是一本书,倒像是你我每天所经历的生活和藏在心底的秘密。”故事对孩子的贴近和蕴含的启迪力量使不少学生改变了。强恒海是班里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故事中的德里让他不由得想到自己,而德里的的进步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他。他在读后感里写道:“今天,李老师读的这一段故事,让我感觉好像自己也变了。因为故事中提到的那个男孩子很像我。当波迪小姐专为德里讲了苹果的故事后,我的心不由地酸了一下,是因为感动吧。”韩子钰也是一个语文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平时他总是非常沉默,很少表现自己,可没想到他竟是另一个“萨哈拉”。他在自己的感受中写道:“我的性格和她极为相似,可就是比她懒一点,在我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话,说也说不完。我想显露自己的才能,可总是没机会,我想让别人也相信,我也是作家。”……

四、在倾听中健全品格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浮躁和功利的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人们逐渐失去一种精神上的支柱,越来越缺失精神上的滋养。而当今的独生子女们生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品格与心理的不健全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好的作品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它除了帮助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想象力之外,还在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塑造健全的品格。读《爱心树》,使孩子们体会索取与奉献,感受到有一种爱叫做无私,使他们懂得体谅与付出的可贵;恐龙的温馨故事系列,则为他们内心埋下了一颗爱与信任的种子;《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让学生直面生与死的话题,让他们在“死亡”面前,历练钢一般的柔韧与坚强,洞察生命的真正意义;《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让他们学会仁爱与包容,懂得只要怀揣梦想,不论在怎样的平凡中都能实现自我的价值;《犟龟》则让孩子们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懈追求,懂得“只要坚持,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的人生哲学……

      每一本好书都在一个故事中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它为孩子们展现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当阅读把快乐带给他们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为他们建造起自由的精神空间和心灵家园。儿童与书籍进行心灵对话,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倘佯,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品格。

五、在倾听中放飞想象

      儿童最善于想象,爱好想象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财富。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却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因此儿童的想象力需要保护、发展和提高,以实现无限的创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声读正是实现这一作用的桥梁。教师在与学生大声读中要有意识地在关键处留下空白,让学生猜测内容,引发想象。当他们的猜测与故事原文一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如我们三年级在读《逃家小兔》时,学生在有感于妈妈对孩子那种无私博大的爱之后,引发了这样的想象:

      “如果小兔变成小花,兔妈妈就变成一棵小草,衬托他,陪伴他。”

  “如果小兔变成小花,兔妈妈就变成一片沃土,让小兔茁壮地成长。”

      “如果小兔变成小鸟,兔妈妈就变成蓝天任他飞翔;变成云朵、清风和他嬉戏。”

      很多文本在结尾处都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意犹未尽的结局,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这时,老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延伸情节,拓展想象。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一书,故事以霸王龙在帮助“很好吃”找到父母后悄悄地离开做为结局,画面只在一个小角落留下了他的一段尾巴。学生读到这儿时,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失望,他们深深地为霸王龙感动和惋惜。在他们的心灵世界中,故事一定要有一个十分圆满而美好的结局,而这个结局却太令人伤感了,于是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绝大多数孩子都为这个故事做了续写,其中一个这样写道:

令人感动的霸王龙

      小甲龙投入了妈妈爸爸的怀抱,他回头一看,霸王龙叔叔已经不在了,小甲龙说:“不,你不能离开我,我很孤独,没有你,我跟谁玩儿。”霸王龙走着走着,听到小甲龙的叫声,泪汪汪的回头看了看小甲龙,就继续上路了。小甲龙对妈妈说:“我想去找霸王龙叔叔。”
      妈妈说:“霸王龙是食肉动物,惹不得。”
  小甲龙说:“妈妈,你错了,这么多天,你们不在,是霸王龙叔叔收养着我、保护着我。”
  妈妈听了,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小甲龙。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好多年过去了。小甲龙长大了,妈妈爸爸也老了。它们还没找到霸王龙叔叔。
  忽然有一天,它们遇到有两只老霸王龙在搏斗,小甲龙想,其中肯定有一只是我的叔叔。它急忙跑上去劝住他们,小甲龙问:“你们年轻的时候是否遇到一只小甲龙,而且还叫你们爸爸?第一只说:“我见过而且我还教过它本领呢。”小甲龙激动地对这只霸王龙说:“叔叔,我找了您多年了,您跟我们回家吧,我们一起生活吧。”霸王龙想了想说:“原来,你就是那只小甲龙。”从此,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从孩子的续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故事已经在每一个人心里播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自发地追求完美和谐。他们循着书中人物的性格,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故事情感的延续,想象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透露着孩子们的质朴与纯真。

      有时,教师还会根据一个线索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如在读《海底的秘密》时,根据题目想象:你觉得海底里会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结合男孩洗出的照片想象海里的奇异故事等。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孩子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在带着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丰富生命体验和审美经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释放创造的潜力。

六、在倾听中亲子沟通

      “大声读给孩子听”不仅仅读在课堂,也读在家庭。还记得一年前开家长动员会时家长们的凝神与专注。现在的家长不缺金钱也不缺关爱,缺的就是观念和引领。他们愿意为孩子买书却不知道买什么书才适合孩子,他们渴望孩子博览群书,却不知道自己在家中也要起表率的作用。家长会后,很多家长都行动起来了。他们在家中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阅读的感受,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家长从读书交流中了解到了孩子的心声,进而反思自己平时教育的不足。我们欣喜地看到,由于有效的沟通,父母更理解孩子了,孩子更体谅父母了,亲子关系变得和谐起来。在家长的亲子共读征文中,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字,它代表了多数参加亲子共读家长的心声:

      “通过读书交流,我感到女儿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只不过在大人的压制下,不被流露或流露了也被家长忽视了、抹杀掉了。孩子对我提出的问题,分明是对我平日的做法不满。
    我的女儿今年也恰好升入六年级,进入了小升初的关键阶段。学习成绩一般,特别是数学令人担忧。金玲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如何把握、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老师固然重要,但做家长的责任更重要。不能再用命令、激将、鄙视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孩子了。孩子也许真的是努力过,却因为年龄、性格、能力等原因而无法比别的同学做的更好。这本书给了我启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孩子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态度,盼望得到父母的宠爱和赞美。”(伊丽娜母亲)

       “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她伴着所有美好的的东西同来。”亲子共读带来的也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改变、亲子关系的融洽,还有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成人童心的回归,它更是父母在为孩子明天的幸福播下希望的种子。

      初夏的六月,校园里已是群芳吐艳、姹紫嫣红,分别总是不免伤感,但看着他们自信蓬勃的笑脸,我欣慰地感到因为书籍,他们拥有了比别的孩子更加幸福饱满的童年,而且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他们也会因为书籍的陪伴而变得更加坚强有力。这就是我,他们六年的语文老师所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礼物。在这条路上,我还要带着更多的孩子成长,看着孩子们在读书中学知识、悦身心,在书籍里修品德、长本领,我满心欢喜,乐此不疲,因为这正是“点灯人”的事业,“花婆婆”的追求。

参考文献:

《大声读给孩子听》邱凤莲著 2007年3月1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朗读手册》崔利斯著,沙永玲麦奇美麦倩宜译 2009年07月南海出版社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