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中国教育报:叶嘉莹:与古诗交朋友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3-25 18:51:45

      为小朋友们编选一册古诗的读本,而且教给他们怎样去诵读和吟唱古诗,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常存在心中的一个愿望,我抱有这个愿望,还不仅是为了保存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传统,而更是想藉着教导小朋友们诵读和吟咏古诗的训练,来培养和提高我们下一代孩子们的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这样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富于联想和直观的能力,无论是在文科方面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而且对小朋友的这种教导,实行起来并不困难。

      中国的古典诗歌有一种最可宝贵的特质,那就是诗歌中蕴含着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早在钟嵘的《诗品·序》中,就曾经对诗歌之创作的原动力,提出了他的看法,说“春风春鸟,秋月秋蝉,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又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凡斯种种,感荡心灵。”前一段话,说的是自然界四时景物之使人感动;后一段话,说的是人世间的离合悲欢种种情事之使人感动。诗人以他敏锐的观察和深厚的感情,透过了文字,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美丽的诗歌,其中充满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和人间社会的种种赏爱和关怀。

      也许有人会以为学习古诗,是要透过讲解说明,使孩子们理解了古诗的内容意义,然后才能教他们诵读的。可是幼小的孩子们怎么能完全理解古代那些诗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呢?其实这种顾虑乃是不必要的。因为有时候孩子们是不需要理解就能学习的。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一篇题为“谈谈我的读书经验”的访谈录中,就曾提出一种不必先求理解的,所谓“渗透性”的学习法。他说:“渗透性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对学习内容还不太清楚,但就在这不太清楚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

      诗歌所写的内容既可以增加孩子们美感的联想,诗歌吟诵的声音,更可以透过直接的感受,而产生一种乐音对心灵之品质的感化的效果。不仅是学习文科的人需要这种教育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学习理科的人,也需要这种教育来提高他们联想和直观的能力,才能够造就出来更富于开拓创新之精神的科学家与发明家。

      也许又有人会以为,从童幼年时代就教孩子们背诵和吟咏古诗,岂不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负担?这种顾虑其实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就孩子们的教育过程而言,童幼年时代乃是他们的记忆力最强,直感能力也最强的时代。在这时候,如果不要求他们过多的知识的理解,而只教育他们从音律的直感,去吟咏背诵一些既短小而又易于朗朗上口的古诗,这对孩子们而言,实在并非难事。

      我们这本书,一共选录了一百首古诗,都是五、七言的绝句,内容方面曾经过辑录者的精心选择,无论言情或写景,总以适合儿童们的心智和兴趣为准则。而且每首诗后面还附有简单的注释和作者介绍,都加了注音。更可贵的是这册书的编选者,还为每一首诗都写了教读参考。这些参考的主要作用,就正如本文在前面所说的,其目的乃是在给予孩子们的心智一种富于诗意的启迪,既不同于死板的知识的灌输,也不同于枯燥的白话的翻译,而是对诗中之情趣的一种扼要的传述。除此之外,我还为这一百首诗配制了一张吟诵的光盘。因为诗歌原是一种美文,而音节和韵律原是形成诗歌之美感的一项重要元素,而且还在诗歌的感发生命之传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青年人已经茫然不能体会古诗之音节韵律了。所以我就按照古诗的格调韵律,把这一百首绝句全部都诵读了一遍,而且还附了少数几首诗歌的吟唱,希望能提供给老师和家长们,作为教小朋友诵读古诗时的参考。

      让我们透过这一册书和光盘,一起和古诗做个好朋友。

      古典诗歌吟诵之美

      我生长在北京的一个古老的旧家。我们家庭的传统非常重视小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古典诗歌的教育。

      我小的时候,就吟诗来说,家里并没有给我特别开过什么课。我的父亲、伯父,和我的母亲、伯母,他们都喜欢吟诗。男士们,像我父亲跟我伯父就大声的吟唱,我母亲和我伯母,就拿着一本诗集,小声的吟诵,所以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吟诵的环境之中长大。

      吟诵的时候我发现,我父亲跟我伯父吟诵的声调不相同,我母亲跟我伯母吟诵的声音就更不一样。没有人说你一定要跟着我这个调子念才是对的。所以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是在吟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我理解的吟诵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说读古诗一定要吟诵,你如果真的要学古典文学就一定要对吟诵有一点儿体会。

       我很高兴地看到有不少年轻人正在做推动吟诵的事情,尤其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徐健顺先生与亲近母语的徐冬梅女士,他们付出了很大努力,积极推动出版了国内第一套儿童吟诵教材《我爱吟诵》,我当时还为这套书写了序言,我真心地希望能让现在的小朋友听到吟诵,喜欢吟诵。

       2010年,亲近母语的徐冬梅女士邀请我到扬州为六百名小学语文老师做讲座,那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小学老师们在一起。我推掉了北大和南开的学术研讨活动,专程赶到扬州,是因为我一直有一个理想。我希望在幼儿园开设 “古诗唱游”科目,用简单、小孩子容易学的,也是合乎中国传统的吟诵方法教他们。

       对小朋友来说,学习吟诵是他们体会中国诗歌的最好的办法。我们中国诗有格律,五言或者七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为什么有格律?就是为了吟诵。我们中国的诗,从周朝开始,最早的《周礼•春官•大司乐》 记载“以乐语教国子”,用带着音乐性的语言教小孩子读诵,读的课本是《诗经》,用什么方法教呢?“兴道讽诵言语”。兴,名词读做兴(xìng),动词读做兴(xīng),兴就是兴发兴起,读诗是让读者先兴发一种内心的感动,不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是要从诗里感到真正的感发兴起;“道”通导,是要引导,要告诉小朋友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内涵。这个“道”不仅停留于《诗经》里的诗,而且是要联想到很多诗里诗外的其他的事情。所以,孔子说“兴于诗”,能从诗里得到兴发感动的才是会读诗的人。

      中国的吟诗,一定不能谱成一个调子,一定不能有死板的音节,一定要有内心的体验和自由。徐健顺老师和徐冬梅老师说,对于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讲,进行诗歌的欣赏、体会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她邀请我给这些正在学校里从事吟诵教学的小学语文老师讲一讲中国古典诗歌的吟诵,于是,在2013年的正月初十,在南开大学,我为全国各地的小学老师们做了这场特殊的讲座。

       三天的时间,很多内容无法展开,也只能给老师们一个中国古典诗歌的脉络和对各种诗歌体裁吟诵方法的大致介绍。我要和老师们说明的是,你一定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环境,才能深入体会这首诗。另外,现在还有这样一个误区,大家说平声才可以拖长,仄声不能够拖长,这不是必然的。因为诗歌的感情不同,仄声有时也可以拖长,甚至入声,你把它收住以后,调子也一样可以拖长。中国的吟诵没有必然的说哪个字长,哪个字短,哪个字高,哪个字低。因为作者的背景不同,写作的诗歌的感情不同,但是节奏一定是一样的,在常态的规律之中有抑扬高低的变化。

                                                 据叶嘉莹口述整理

                                                 2014年4月2日

 

当前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