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亲近母语

首页 > 首页资讯

亲近母语小学阶段分级阅读书目和研发说明(征求意见稿)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5-05-11 10:31:43

      儿童阅读书目的研发一直是亲近母语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样的童书才是好书?儿童阅读应该如何更科学的分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阅读什么样的童书?如何在学校阅读推广环境中,给老师们一个值得信赖,更便于使用的阅读书目,让他们在教室里为儿童点一盏灯,将更多有价值的童书推荐给孩子们阅读,并引导他们进行分享和讨论,让他们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和童年的快乐。

      2001年亲近母语总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第一个小学阶段的儿童分级阅读书目,该书目由丁筱青老师领衔研制。此后亲近母语课题组每年都会进行书目的修订和完善。本次发布书目是亲近母语十多年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丁筱青、岳乃红、刘颖、余耀等主持研发,并经过亲近母语总课题组多次讨论。为让书目更加完善,本次公开发布“征求意见稿”,意在广泛征求儿童阅读专家学者、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版社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将在进一步完善后,正式发布。期待您的宝贵意见。

      如有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jmytjsm@126.com

一、选书原则

1、凡由国家批准的正式出版机构出版的中文简体作品均在采样范围。

2、对于有多种译本的经典作品,选择译文质量较高的译本。

3、对于同一个作品的不同版本,综合考虑图书价格、装帧质量、插图水平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最合理的图书。

4、图书分类上,兼顾国内和国外、文学与百科、人文与自然,力求从多领域打开儿童的阅读视野,丰富儿童的阅读资源,提高儿童的阅读品味。

5、入选图书,基本经过亲近母语十年来课题实验的反复论证。具体项目图书,如:儿童诵读项目、图画书项目、班级图书会项目……都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的成果。

6、坚持研制的开放性,如果发现更好的作品,或者更好的版本,及时更换,确保书目的更新进度。今后原则上每年将公布一次分级书目。

二、研发历史

      2000年 “亲近母语”课题组提出“亲近母语从儿童阅读开始”。 2001年,亲近母语总课题组即发布了当时全国最早、影响最大的分年段阅读书目。当当少儿店、众多学校和图书经销商参照这个书目进行了最初的儿童阅读推广。与此同时,我们制订了 “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成长计划”,致力于儿童阅读的课程化,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2004年9月,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在扬州成功举办。论坛发表了《中国儿童阅读宣言和行动纲领》,分析中国儿童阅读的背景,提出儿童阅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行动构想,系统地勾画了在不同的场域推广儿童阅读的思路。这是大陆关于儿童阅读推广的第一个专业论坛,儿童文学创作界、儿童文学评论界、儿童读物出版界、语文教育界、阅读理论界人士首次聚在一起,就儿童阅读问题合作沟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十多年来,亲近母语一直坚持用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好书,化整为零,更具体和便利。有时是针对具体项目的,有时是针对相应时间段的,有时针对城市孩子,有时面向乡村,有的面对学校,有的面对家长……我们研发了系统性的儿童诵读、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图画书阅读灯分级阅读的课程体系,用更细致的方式实现着我们的目标与构想,不断修正、调整我们的步伐与节奏,我们致力于用更实在的行动成为行业内公正、公平、公信的高品质荐书平台。目前,全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超过三百个学校参与亲近母语课题实验。他们在实践中使用我们推荐的各类书目,并反馈相应信息,提供了真正的经验与修改意见,使得我们的各类书目成为真正的依仗而非摆设。无数孩子在这些书目的引领下,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共同绘制一张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  

      随着儿童阅读推广的不断发展,儿童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已经由最初的拉动逐渐走入更加专业细分的市场。阅读效应的积累、使得出版市场无比丰富,越来越多好书的层出不穷。不仅是少儿社,许多家出版社投注了自己的热情。一时间,各种引进,各种大奖,各种主题,热闹非凡,同时也良莠不齐。儿童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面对如此丰盈的市场,如何选择成了一大难题。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甚至是有限的财力……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希望能有真正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与儿童语言、精神成长相对应的分级阅读书目。让阅读有抓手、有参照、有路径。

      与此同时,生活在成人社会里的儿童注意力也被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电子产品分散,而纸质书的阅读似乎被慢慢消解。事实上,纸质书的阅读对于儿童的专注力、想象力、语言感知力的培养,对于精神、情感熏陶都有电子产品不可取代的魅力。

      为此,亲近母语研究院在十多年探索、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于2014年成立儿童分级阅读书目研发组,致力于打造国内最专业的儿童分级阅读书目。我们学习研究了了国内外很多分级阅读理论和分级阅读的的研究成果,邀请熟悉儿童心理、儿童阅读的相关专家、作者、教育研究者、图书管理者、民间儿童阅读推广者、一线老师还有众多孩子参与到这项研究研制中来,我们希望这些来自更方面的意见相互融合,使我们本次书目的研制能得到更恰当的数据和更精准的感觉。 

三、研发理念

      本次研发书目以年级段的方式呈现。基本划定为小学1——6年级的儿童基本阅读书目。我们的基本理念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

儿童性:儿童是这个世界的天使。“童年是对一个人生活最伟大的馈赠”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仅仅是很短暂的一部分,而这部分绝不是成人的准备,他与成人世界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特质,有自己的宇宙。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孩子,他们目光纯净,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吸收、接纳、了解与融合。他们在为自己漫长的一生做足够的准备。在这期间,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的教育往往忽略了这个阶段儿童成长中身体发育、精神发育需要的养料,却成人化地灌输各种概念与知识。我们用理性代替了儿童的体验,用概念代替了感悟,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被贴上了各种成人界定的标签,被塑造成成人眼里认为该有的模样,丧失了本来该有的模样。如同《从罐头盒里出来的孩子》一般。所以,当我们真正的关注儿童本身,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我们就知道,成人的阅读与儿童的阅读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儿童文学是“包含完美价值和意义的文学”,与成人文学无论在内容、审美、价值观还是形式上都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以最适合他们的读物呈现给这些将探求的目光专注地凝视着这个世界的孩子。《世界为谁而存在》不仅是他们的疑问,更是他们的体验。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存在的美好,它们都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的一部分。是适合儿童阅读,能为儿童理解和乐于接受的部分,适合他们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也适合他们的智力发展状态和兴趣爱好,这些作品因为适合他们的世界而成为他们精神生命中最重要的食粮。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放开自己与世界开始真正连接的时候,他们对语言充满渴望。“他们希望外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的意图和方向都都能够用文字得以重新叙述和描绘。”所以他们迷恋故事,迷恋那些在故事里活跃着的力量与喷发的情感。世界在他们面前开始诗意地展开。而随着这些故事有趣的进入,思考也便慢慢到来。现实世界慢慢清晰。这些描绘着丰富多彩世界的作品给孩子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满蕴着的美好情感和多样的承载方式让儿童体验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书中同龄人的生活也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借鉴,缓解了成长的压力,获得心理上的慰藉。而成人希望的道德教育、品质构建也便一同沁入。有个作家曾经说:“儿童文学默默承担着人类熟悉而不察的美德善行的传播,公理与正义、光明与黑暗、爱与牺牲、勇敢与谦让”。事实上,“一个人在童年所耳染目濡的时代气息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之中,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只有了解儿童,才能理解,《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如何快乐地生活,即使是成人眼里的强盗,这快乐的豆蔻镇居民眼里,依然是一个孩子般的存在,那种游戏与快乐的体现本来就是儿童特有的欢乐。我们也才能懂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与《长袜子皮皮》为什么会引发瑞典教育界的震撼。我们更能体会《野兽国》里孩子情绪的宣泄与回归。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书目应该更注重儿童,注重在这样的年纪里为他们播下《安的种子》,期待将来有一天,会盛开出属于自己的圣洁莲花。所以,书目中尽可能清晰地划分出不同年级段的孩子阅读时候的需求。从低年级的图画书为主,过渡到桥梁书,到文字书。从文字偏少、情节简单、线索简单的故事到复杂的多线结构的故事。从民间神话、传说到儿童自己的生活、身边的世界……儿童在阅读中渐渐丰盈,渐渐壮硕。

  1. 经典性:所谓经典有很多种说法。库切在《何谓经典》中认为那些“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就是经典”,这些话有点极端,但其中包涵的意味却很特别。卡尔维诺认为“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这样的说法表达出我们很多人阅读中的体验。经典至少是那些历经时间与空间的考验,历经数代人的阅读而被保存下来并被不断提起、不断给人启迪的作品。它们自身保有各种元素,承载着人类文明恒定向上的价值观,为至今依然在读的人提供养分。在世界儿童文学史和各国文学史上留下过清晰痕迹的作品,它们保留了人类真正的本质,既是历史,也在当下。总之,这样的“经典”一定对儿童的语言、情感、精神有所滋养,能给儿童打下人生的底子。

      经典包涵很多种类,对儿童而言,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自十九世纪前,儿童文学因为儿童观的改变而出现,十九世纪当儿童文学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出现,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现,儿童文化的状态也得以改变和丰富。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儿童文学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儿童的世纪里,我们看到更多样化的儿童文学的存在。这些优秀的作品,“就像恒星一样在我们上空闪耀,并一直存在于我们当中。”当儿童阅读这些经典时,那种气息、思想、情感会透过文字,穿越历史融入自己的生命。这些经典的又符合儿童生命状态的作品就成了我们本次书目的首选。无论是充满荒诞乐趣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还是富有情感的《夏洛的网》,从《格林童话》到《安徒生童话》,从外国到中国。我们精心遴选,希望在众多的经典中选择富有代表性和个性特征的作品。自然,经典中也包含那些当代的优秀作品,那些国际大奖作品,也包括我们自己国家的获奖作品,以自己独特的状态演绎着经典的另一种时态。

教育性:这个关键词曾经被热烈地争论过。儿童在接触这个世界,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年龄和经历,接受相应的指导、引领非常必要。所以我们的教育任务是:提供良好的一切给孩子!这样的“教育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作品语言是纯正的文学表达,是儿童学习母语的语言养料;二是作品主题能呼应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是儿童养育心灵的精神养料;三是作品能体现不同的文学体裁,给儿童呈现文学阅读的多个视角;四是所选作品均为名家名篇,是儿童阶段必须相遇的作家与作品。

      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与形象的语言,传达一种教育的魅力,这无可厚非。儿童文学借助于美,借助于善良,借助于神奇,唤醒潜伏在内心深处的崇高,教育性某种意义上说,是儿童文学特有的功能。而成人文学是无需有此担当的。那些看似浅显、唯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神一般超脱尘世,但却蕴涵深刻的意义。这里的教育性,绝不是将概念标签式粘贴,而是包裹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当中。那样孩子才会一方面享受他们喜欢的故事,一方面已经将教育的元素吸收,成了一生的营养。如《木偶奇遇记》这样的作品,如民间故事、童话里所包含的人类初民最朴实最真挚的价值观、道德观、情感、对世界的看法等等,会一直以特别的烙印留在读者的精神世界。《总有一天会长大》《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等等让我们看到儿童成长过程中每一个节点的意义和必然,小读者也从中看到自己,找到共鸣,从别人的生活中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那些与儿童生活、个性发展息息相关的作品是我们关注的要点。当然,每一本书都包含着多方面的元素,并不是用一点或者两点就可以完全概括的,每一个读者会从中间寻找到更多与自己的共鸣点,一本优秀的主题呈现开放式的作品,被反复阅读时会得到多种启迪,更能体现教育性的多元化。

      当然这种教育性还包括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心性发展、文学感悟等方面有帮助。儿童期语言的发展至关重要,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不比成人文学艺术性差,它既有与优秀的成人文学一样的美学特质,又因为对象的不同而呈现自己特有的状态,所以,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和阅读能力的特殊规范、要求。那些符合儿童天性的稚拙,纯真、变幻、幽默、质朴等都是儿童在阅读中可以学习与模仿的。这些作品的大量阅读,能满足儿童阅读教材之余的需求,能接受真正的文学味道的熏陶,感知文学语言的魅力,感悟文学的趣味与意义。类似《柳林风声》这样的作品,就可以给我们带来如此的影响力。

课程化:亲近母语一直致力于培养一个完整的、有智慧的人,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一切研究与实践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而这正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母语课程的构建的初衷。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无论质还是量个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因此亲近母语在对我国母语教育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儿童的文学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以建设与实施,儿童文学整本书阅读课程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许多学校都在进行着整本书的教学尝试与探索,这更需要有具体书目作为抓手。本书目中,无论是图画书的课程书目还是整本书的课程书目都考虑到了前面几个关键词,并兼顾到操作性。我们希望借助于整本书的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将课外阅读慢慢变成课内阅读的范畴。

四、基本结构

基于上述理念,本次研发书目包含了以下几个板块:

1、课程书目。这是本书目的最基本书目。课程书目也分为整本书阅读课程和图画书阅读课程。在设置这些课程书目时,充分考虑了儿童身心发展节奏、语言学习能力、情感发展需求等特点。如一、二年级,在整本书阅读课程中,以图画书为主,基本以一周两本的数量,配置了三十二本,而儿童文学整本书文字类的书目,一年级我们只配置了四本,二年级我们配置了八本,并且尽量采用了桥梁书与拼音版或者情节比较简单的作品。三、四年级,我们图画书课程书目配置按照每周一本配置了十六本,五、六年级配置了八本;整本书文字类阅读三、四、五、六年级,我们分别配置了八本。在进行这些课程书目选择的时候,我们的原则与我总体原则不冲突,不违背。这中间既包含了经典,另外也包含了丰富的主题,同时兼顾到了作品的风格与特性,也兼顾了国内外,同时我们还兼顾到了图画书课程和整本书课程的基本特性。

2、拓展书目。在课程书目基础上的延伸,分为整本书、图画书、人文百科。

      课程书目作为最最基础的书目,希望能够进入课程的范围。而那些书的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儿童阅读的需要,毕竟课堂教学无论是时间还是师资力量都有一定的局限,很多儿童更自主的阅读需要课程之外来进行。同时,对于儿童阅读而言,经典并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应该包含人文百科中的很多内容,这里也有一定数量的呈现。

      此拓展书目就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既体现了阅读的梯度,符合儿童接受的能力,又使阅读面得以拓展。

      综上所述,本书目一、二年级总数量为五十本,三、四、五、六年级为六十本。在书目中具体分类我们会以符号标注,便于区分和使用。

      总之,亲近母语此次推出的小学阶段儿童阅读书目,是针对小学阶段不同年级段儿童的知识结构、情感和心理需要而特别打造,重点聚焦小学阶段在校园阅读推广中的分级阅读,同时还为学校、老师提供了相关的课程指导。

五、使用指导

      建议本书目使用时,注意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

      课程书目作为必读书立足校园。整本书教学以教师引领,师生共读,班级读书会交流等形式,帮助孩子们阅读这些最基本的经典作品。教师教有抓手,读有借力。如此操作,课程书目的阅读就有了足够的时间保证,我们希望能借助于这样课程性的阅读,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学生不仅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阅读和文学的体悟,而且会掌握各种作品的阅读方式。这种师生共读的方式,还可以将一些比较有难度,却不应该忽略的作品带到孩子面前。

      图画书的课程教学要注意图画书课的基本类型,区分图画书阅读课、图画书讲述课和图画书写作课等课型的区别,将图画书以儿童最适合的程度带到他们面前。

      完成课程书目之外。同时,学有余力的孩子还可以自主阅读拓展书目中的那些经典作品,满足自己的阅读欲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如果学校在阅读时间与阅读引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最基本的课程书目,拓展书目则可以暂时放下。

      为了更好地使用该书目,我们还为本书目配备了相应的使用指导,有对于这些文本的解读,有对于整本书课程的案例,还有操作指导等等。希望我们的努力真正能促进儿童阅读的常态化、高品质感,也能促进市场的精品化。

这样的书目,不仅围绕孩子的需要制定,还涉及到成人的帮助和学校阅读推广。不同层次代表着不同的需求和阅读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和实施。

六、我们的希望

      分级阅读有很多角度和很多层面。诸如,不同年段读层次不同的书;不同年段读一本书读出不同层次的意味……从不同角度关注阅读,关注分级,目的是为了更好、更适度地推广儿童阅读,并非为了分级而分级。亲近母语此次推出的分级阅读书单,也是我们的一份关注,标明的是我们关注的角度。

      当然,鉴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书目难免挂一漏万,存在很多不足,更有待实践的检验。我们会在相应的时间里吸收各方面的信息,不断更新、完善书目。恳望各位朋友将你们的经验、意见传递给我们,你们的支持一定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乃是为了希望孩子们享有他们童年应该享有的美好与权力。南非总统曼德拉曾经说:“一个社会的样貌,可以从他们如何对待孩子,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中看得出来。因为孩子是这个社会最宝贵的市民和最大的财富。”我们都在为此努力,感谢大家。

当前文章标签: